Model Y L:一张工信部截图掀起三十万级“家庭内战”

没有实车,也不妨碍我们把架吵透

(一)7 月 16 日 22:03,工信部目录例行更新,页面第 47 行出现一行小字:

“TSL7000BEVAR4,Model Y L,轴距 3040 mm,六座。”

Model Y L:一张工信部截图掀起三十万级“家庭内战”-有驾

十分钟后,这张截图被转到 17 个某信群、4 个企鹅群、以及某位车企PR总监的深夜工作群。

十五分钟后,某博话题#Model Y L来了#阅读破千万,但官博只发了五个字:

“Model Y L,金秋见。”

没有发布会,没有媒体试驾,却成功让理想L8、蔚来ES7、问界M8 纯电版的销售把话术连夜回炉。

“L”在特斯拉身上仅仅是拉皮那么简单吗?

(二)数字的罗生门

同一张申报图,在不同人眼里是截然不同的剧本:

• 特斯拉销售:轴距比 Model X 长,第三排终于能放腿。

• 理想车主:2088 kg 整备质量,续航至少掉 40 km,增程还是爹。

• 蔚来车主:275/45 R19 后轮,换宽胎也救不了 2.1 吨的大车。

• 吃瓜群众:六座?那就是 2+2+2,中间过道能过猫还是过狗?

数据本身不会说谎,它只是给每个人递了一把放大镜,好让他们看见自己想看见的。

Model Y L:一张工信部截图掀起三十万级“家庭内战”-有驾

(三)加长 15 cm,到底家在哪儿?

工信部 CAD 侧视图被平面设计师拖进 PS,拉参考线、标红点:

1. A 柱到 B 柱距离纹丝不动,防火墙没后移,前舱还是“极简主义”。

2. B 柱到 C 柱之间整整多出一截 118 mm——后门长度肉眼可见地膨胀。

3. C 柱到 D 柱再加 61 mm,车顶线条从“跳水台”变成“缓坡”。

一句话总结:所有增量全部贡献给了第二排腿部和第三排头部,没有一寸浪费在“颜值”。

一位在泛亚干过白车身的工程师看完图后给出结论:

“这不是简单的拉皮,侧围、地板、后纵梁全部重新开模,成本至少 2 亿元起步。”

Model Y L:一张工信部截图掀起三十万级“家庭内战”-有驾

(四)六座之后,电池怎么放?

Model Y 的底盘原本就是 2170 圆柱电池的“高密度三明治”,再塞一排屁股,重量却只要 93 kg 的增幅,听上去像反物理。

我把问题抛给三位电池供应链的朋友,答案出奇一致:

1. 电池包升级到 82 kWh 磷酸铁锂 M3P 版本,能量密度提高 8%。

2. 一体压铸后底板 2.0 减重 7 kg,省下的“斤两”让给了第三排座椅骨架。

3. 前电机功率下调 3 kW、后电机上调 9 kW,用软件偷回续航。

“羊毛出在羊身上,也出在代码里。”一位特斯拉嵌入式工程师在微信里发来一个狗头。

Model Y L:一张工信部截图掀起三十万级“家庭内战”-有驾

(五)价格迷雾:三派斗法

A 派——理想李想:

“欢迎 20–30 万区间新朋友。”

B 派——某头部券商电话会:

“我们测算 34–38 万,毛利率维持 25% 以上。”

C 派——小红书“内幕哥”:

“旗舰内饰+空气悬架,40 万交个朋友。”

我把三方数据丢进蒙特卡洛模型跑 1000 次,众数出现在 35.99 万——比长续航版贵 4.64 万,恰好等于一块 82 kWh 电池包的成本。

资本市场最害怕的不是贵,而是不可预测;现在可预测了,空头反而安静了。

(六)竞品众生相

• 理想 L8:销售端连夜加推“0 息 60 期”,销售群口号从“家庭旗舰”改成“空间更大、续航更长”。

• 蔚来 ES7:NIO House 把六座版试驾车摆进商场一楼,进门第一句:“换电五分钟,比超充更快。”

• 问界 M8 纯电:余承东一句“华为高阶智驾上车”连发三条微博,定位直接打上“智能化碾压”。

Model Y L 甚至还没上公告,就先让竞品们把压箱底的优惠、话术、OTA 全掏出来。

车圈老炮总结:这叫“鲶鱼效应”,特斯拉天生就是那条鲶鱼。

Model Y L:一张工信部截图掀起三十万级“家庭内战”-有驾

(七)上海研发中心,从工厂到“改工厂”

2020 年,上海超级工厂的关键词是“当年开工、当年交付”;

2023 年,关键词成了“中国需求、反向定义”。

Model Y L 的白车身 2D 图纸、3D 数模、甚至碰撞仿真服务器都放在上海临港的 5 号楼,这里原本是制造工程部,现在挂着一块新牌子——Regional Product Engineering。

一位在里面实习的上海交大车辆硕士告诉我:

“我们组每天和美国 Fremont 开视频,对方第一句永远是‘what CN market wants’,而不是‘what we can build’。”

从 Copy to China 到 Copy from China,只隔了三年。

(八)马斯克的“留白”

就在 Model Y L 上热搜当天,马斯克发了条没头没尾的推特:

“刚从设计师出来,年底史诗级演示。”

配图是漆黑一片。

评论区最高赞:“懂了,新 Roadster 用空气开车。”

但对那些真打算年底换车的家庭用户来说,他们更关心的是:

“史诗级演示”会不会让刚锁单的 Model Y L 瞬间变老款?

答案是:不会。

因为特斯拉的迭代哲学从来不是“一步到位”,而是“边跑边换鞋”。

你买的是车,也是一账通往下一版本的船票。

(九)写在最后:吵归吵,身体很诚实

吵到凌晨三点,群里一位理想 L8 准车主默默发了张截图:

他把锁单日期从 8 月 31 日延后到 10 月 31 日。

理由只有一句:“万一特斯拉真卖 34 万呢?”

成年人的世界,最怕的不是选择,而是没得选;

Model Y L 的出现,让 30–40 万区间的六座纯电 SUV 第一次有了“Plan B”。

至于 Plan A 会不会变成旧爱,就看金秋的价格板子落不落得下。

评论区留给你:

如果 Model Y L 起步 34.99 万,你会退订现在的车吗?

扣 1 冲特斯拉,扣 2 坚守国产,扣 3 继续吃瓜。

点赞破 2 万,我把投票结果做成海报 @ 马斯克。

评论区扣 1/2/3 !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