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瑞致歉天门山事故,护栏修复赔偿承诺出炉

一辆SUV在999级陡峭石阶上失控下滑,撞碎护栏,悬停在山崖边缘。这不是电影镜头,而是2025年11月12日发生在张家界天门山的真实一幕。奇瑞风云X3L车型在此进行极限攀爬测试时,因防护绳固定点脱落导致车辆动力受阻,最终撞击路边石质护栏。所幸无人伤亡,但这场“跨界营销”却撞出了比护栏更脆弱的制度防线。

事发次日,奇瑞发布致歉声明,承诺修复设施并承担赔偿。景区称活动已报备但未获省级审批。表面看是一次技术失误引发的意外,实则暴露出在国家级森林公园内开展商业测试活动的法律真空——谁该负责?保险是否覆盖?审批究竟卡在哪一环?

根据国家林业和草原局相关规定,在自然保护地内开展任何可能影响生态的建设或人为活动,均需经省级主管部门审批。商业车辆测试虽未明列其中,但其使用人工道路、产生噪音尾气、调动大型设备,已构成实质性的“人为干预”。《国家级森林公园总体规划审批管理办法》明确要求,超出规划范围的新增活动必须重新报批。此次测试未取得省级林业部门许可,属于典型的“未批先建”。

类似案例早已敲响警钟。2025年8月,广东古兜山自然保护区对擅自进入的游客处以3000元罚款;福建深沪湾保护区企业因排污被判刑并赔偿超40万元。这些判决共同指向一个原则:只要活动具有生产经营性质,无论是否造成明显生态破坏,未经审批即违法。而奇瑞的测试,本质是为品牌造势的商业行为,理应纳入严格监管范畴。

责任归属看似清晰——车企担责。奇瑞也迅速承诺赔偿。但问题在于,这类高风险测试是否真的能被保险覆盖?根据《机动车商业保险条款(2020版)》,只要事故发生在“使用车辆过程中”,包括行驶、停放与作业,保险公司就应理赔。法院在多起特种车辆作业事故中已确认,即使缺乏公安事故认定或存在报案延迟,也不能免除赔付义务。这意味着,即便审批程序有瑕疵,保险公司仍可能无法拒赔。制度的裂缝正在于此:行政违规成本低,而风险却由公共资源承担。

更深层的隐患在于激励错位。企业以“挑战极限”为名博取流量,景区以“支持宣传”换取曝光,双方默契绕过审批红线。可一旦失手,修复几万元的护栏只需十天,但公众对生态安全的信任却难以重建。天门山当日免费开放电梯弥补游客体验,这何尝不是一种隐性代价?

当营销的车轮碾过自然的边界,我们需要的不只是道歉与赔偿。真正的安全,不在于绳索是否牢固,而在于制度之网能否兜住每一次侥幸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