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法盛大开赛,车队拼命求生,普通车手收入微薄

文|刘成康

22支职业车队,176个来自各大洲的顶尖车手,23天,21个比赛日,起点法国里尔,全程3338.8公里,爬升51550米——2025年环法,全球自行车迷的大日子,顶级赛事,普通人难以想象的强度。赛道两侧,人山人海,车队列队而过,骑行服鲜艳,闪着厂商和品牌名字。车轮旋转呼啸,沥青路面,法国乡村,山野田园,暴雨烈日,选手们一踏一踏带着耐力去拼。

环法盛大开赛,车队拼命求生,普通车手收入微薄-有驾

自行车运动一直都残酷。一个单日赛,200公里,米兰-圣雷莫古典赛甚至289公里。环赛更狠,一天上百公里,上坡10%大斜度,你追我赶,跌跌撞撞。车队里不少人次级赛场熬了几年,只为能到此一试。终点冲刺的瞬间,数以千万计观众屏息,从头到尾的故事却没人全都看清。有笑容也有泪水。大家惊叹车手为何要这样拼命,更少人会真的在意,背后的这项运动,到底丰厚还是清贫。回到现实,自行车运动其实是一项“穷”运动。

场面壮观,背后经济一地鸡毛。体育圈很多项目,商业繁荣,版权、豪门、明星、财富,但自行车运动却是另一个极端。哪怕是环法,商业生态仍然说不上健康。

环法赛事做大,但真赚钱的只是A.S.O。A.S.O.(Amaury Sports Organisation),全球最大自行车运营商,名下23项赛事。环法、环西、环多菲内、巴黎-尼斯、巴黎-鲁贝,几乎半个自行车界。环法每年能给A.S.O.带来数亿欧元收入,其他赛事影响力逊色点,但凭借欧洲几十年积累,只要市场还在,转播权、赞助商照样滚滚而来。可自行车赛不卖门票,几乎全部户外长距离,车迷都能路边免费看。看似很开放,其实票房直接等于零。权重完全落在了两块——赞助和转播。

环法盛大开赛,车队拼命求生,普通车手收入微薄-有驾
环法盛大开赛,车队拼命求生,普通车手收入微薄-有驾

环法赞助队伍大,一年能有六十多个合作品牌,LCL、E.Leclerc、斯柯达、马牌这些大厂都在列。没人公开过具体金额,但有圈内人称,环法赞助已经达到世界体坛一流水平。2024年,官方统计数据显示,环法转播权带来超1亿欧元收入,三周赛事,全球35亿人次观赛,收视率每年还上涨,不缺流量。但这荣耀大头归谁?还是A.S.O.,不是参赛车队。

环法盛大开赛,车队拼命求生,普通车手收入微薄-有驾

车队能分多少钱?4%以下的转播分账占比,只能说意思一下。想盈利?只能依靠赞助。每支世巡赛车队一年预算几千万欧,绝大部分来源是商业品牌,以及装备厂商的支持。这种挣钱模式和足篮等主流体育完全不同。后者俱乐部甚至国家队,赛事方每年都会有转播分红。自行车世界,只有自己找金主,拉合作。

环法盛大开赛,车队拼命求生,普通车手收入微薄-有驾

讲投入,车队每年得拿出大几十万乃至上百万欧,后勤、机械维修、住宿、保险、人员都要花。这是生死线,不赚钱就基本活不下去。2023年,英力士车队打进赛场,三周时间,花了78万欧,奖金呢?13.3万,回本遥遥无期。阿联酋航空车队,手握塔代伊·波加查,总冠军奖金五十万欧,整个队伍还能分80万左右。一支车队一年如何活下去,靠这个远远不够。

环法盛大开赛,车队拼命求生,普通车手收入微薄-有驾
环法盛大开赛,车队拼命求生,普通车手收入微薄-有驾

而对中下游车队来说更难。有的队伍一年能换三五个金主,谁愿把钱投进来全靠关系、成绩和曝光。突围成了生计。小车队没能力常年抗衡强队,那就在赛段里频繁突围,冲在前只为让赞助商品牌多曝光一会,电视镜头对着,后台统计Logo曝光时长,明年续约的谈判筹码。去年法国本土车队Arkéa-B&B Hotels两大金主撤资,几乎关门。在生存线上挣扎的不止他们,整个欧洲次级职业车队动荡常态,活下来的都是努力和好运。

明星车手境遇不同。波加查,三届环法总冠军,阿联酋航空2024年跟他续了到2030,年薪820万欧元。代言什么都有,德国轮胎、意大利头盔、法国脚踏,美国软件,运动品牌。范·德普尔、艾菲内普尔、温格高这些全是顶级,年薪四五百万欧打底。一线车手有市场和社媒号召力,赛场外商业合作多,全球知名度。当今头部车手,2025年能年薪上百万欧的有六十人左右,职业骑手总值不算少。

放眼全行业,大多数骑手都是“马苦力”。2025年世巡赛最低工资只有44150欧元,次级职业车队车手,月薪两三千欧,练得好还容易出事,工资跟欧洲普通蓝领差不多。女子车手更惨,三成职业女车手无薪打工一年,靠赛事奖金和零零碎碎的代言费,很多人年收入不到一万欧。有车手分享过,自己脚下的赛车价格,跟几个月工资差不多,撞坏一次维修费用都心痛。

奖金分配更尴尬。2024环法,总冠军五十万欧,第二三分别二十万和十万,第20名开始到160名只有1000欧,各种爬坡冲刺分段、小奖项等奖金,其实杯水车薪。职业圈有分成规则,奖金要分给后勤、装备、教练、车队全体,优先分给一线主力后裁判和机械技师,普通车手到手少得可怜。有的比赛拼尽全力也许就几百欧元的回报。绝大多数职业车手,骑着价值数万欧的顶级自行车,却过着普通工薪甚至“临时工”待遇的日子。

环法盛大开赛,车队拼命求生,普通车手收入微薄-有驾
环法盛大开赛,车队拼命求生,普通车手收入微薄-有驾

环法看似高光,一年数亿欧元流转,观众席上是富庶欧洲,中下游队伍和无名车手却几乎没法享受盛宴。A.S.O.手握制定权,赛事主办方与转播商、赞助商利益绑定,队伍和个人都只能争取“活下来”的份额。体育行业,罕见的‘顶级赛事与底层生计并存’情形。

业余市场里也有很多趣事,豪车、装备、配件,动辄上万。普通骑友花几万买车,配几千元的头盔、车衣,山地公路各自分流,商店和线上论坛交流体验,装备党扎堆。但业余自行车运动发展远落后于商用装备市场。体育旅游、自行车嘉年华、小型赛事、骑行文化节,不管国内还是国外,规模还远不及跑步和马拉松,产业聚合力不足。

环法盛大开赛,车队拼命求生,普通车手收入微薄-有驾

社交媒体上,今年环法期间讨论最多不是冠军是谁,是某某队为突围广告牺牲了多少,某厂商一夜涨了几个点的曝光数据,还有深夜维修师傅的贴吧独家图。法国大街巷陌,泡吧的居民问起环法,谈的永远是他们小镇是不是下个赛段路过。不少人其实很清楚,钱都在主办方,底下的选手只是悬在刀刃上搏命。论坛有人说,不懂为啥运动员那么卖力,其实只要抓住每一个机会,有点收入能撑过去就别无他求了。

环法盛大开赛,车队拼命求生,普通车手收入微薄-有驾
环法盛大开赛,车队拼命求生,普通车手收入微薄-有驾

聊产业,拉投资、引流量、做品牌心智,自行车运动跟传统主流赛事没法直接比。体育商业老生常谈的版权、场馆票房、IP开发,在自行车世界很难复制。没有门票,没有稳定分红,队伍活着全靠天气,金主说不干随时可能解散——繁荣和危机成了一体两面。

有人总结环法精神是坚韧、生存、突破极限,其实还有一层是集体与个人命运的妥协。工业化、现代商业形成的顶级盛宴,每个人都豪情万丈,但多数仍然只是时代浪潮下那个默默拼搏、随时可能出局的普通人。从这个意义讲,真正的自行车运动,跟车子贵不贵无关,关键在于每一根链条怎么运转、每一个骑手怎么咬牙继续往前冲。

当环法的车流穿越法国酒庄,直播间讨论着冠军归属,也有人在为突围小队加油。不亮眼的数据、普通车队、默默坚持的小人物,他们才是这项运动最真实的底色。产业生态困局,商业逻辑激烈变化,竞技场上大家都不能停,运动还得有人跑。这就是自行车,昂贵而“贫穷”,现实时刻这样,但没人可以轻言放弃。

这项运动的未来在哪里,顶级盛宴下基层队伍如何生存,下一个波加查怎样被看到,您怎么看?

本报道以促进社会进步为目标,如发现内容存在不当之处,欢迎批评指正,我们将严肃对待。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