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迪A6L e-tron四驱版这消息一出,我刚翻了下笔记,发现不少同行都炸了。这550匹电机综合功率,4.5秒破百,光听这数据你都能想象,那种西装暴徒的气场,纯电行政级车里真是少见。先不说别的,前135kW+后270kW,这双电机配合quattro四驱,估计路感和加速感,能把普通A6L和新能源汽车的形象拉开不止一个档次。
说真的,过去我们聊纯电行政车,多半想到的还停留在安静舒适,续航够用,像是奥迪e-tron GT或者奔驰EQS,那种风格更偏豪华舒适型。A6L e-tron版本这下不止是舒适了,性能层面已经开始和一些高性能燃油版挨近了。打个比方吧,纯电车的动力输出就像是调料一般,之前是清淡风味,这回这550匹动力,明显给这款车整体味道加了不少辣椒。行政车还能有这种辣,确实蛮刺激。
这性能指标我刚开始还觉得有点大,毕竟电机功率叠加通常不会那么简单,之前我也看过不少申报数据,实际落地后往往有个10%-15%的缓冲,毕竟温控、电池包管理和散热系统都会影响最终输出。然鹅,A6L e-tron四驱版这数据很可能是最大瞬时功率,加速实测肯定有水分,但整体看性能确实在同级别纯电行政车里算得上厚道了。
我和一个朋友聊起这车,他是4S店销售,说:这车卖点除了豪华品牌溢价,还有就是这性能,年轻客户肯定买账。他甚至拿去年卖出的几台国产高性能新能源轿车做对比,A6L e-tron四驱版的价格体系估计顶着小几百万的行政级定位,比特斯拉Model S或者蔚来ES6这类车在品牌和豪华感上领先不少。具体说数字,他估算这车要冲到60万-80万之间,这个区间的纯电车市场压力很大,但奥迪的牌面又是优势。
值得一提的是,电子后视镜和第二代OLED尾灯这套东西我觉得挺科技感爆棚。尾灯配备10个OLED面板,约450个发光单元,在事故预警方面有独特功能,这是真的贴心。这类细节一方面是凸显豪华的面子,另一方面也实实在在在提高辅助驾驶的安全性。我自己这几天倒是刚和一个修理工聊起来,说电子镜像系统的售后维修成本是个坑,首保时给客户普及一下别忽略这个环节,维修时还真挺麻烦。但这点用户一般不太关注,灯厂把这些科技溶进外观里,确实能吸引大量非传统用户关注。
至于供应链,我就简单打个比方好了。你说奥迪这车整套电驱系统和电池包不是随便哪个供应商都能做出的,拿这些复杂的部件组装就像做一桌复杂的宴席,有好的原料,还得有擅长配菜的厨师和厨房设备。供应链要稳定,零部件供应得精准协调,否则整车交付还真不是件容易事。我手边有个拿过后视镜供应合同的工程师说,这类高端电子镜片在全球不到三家类似厂商能做到量产,稍有偏差就断货,连带整车交付都得拖,这里吃亏的永远是车企和消费者。
说到渠道和用户心理,A6L e-tron这配置如果定价太高,销量肯定受影响。懂车的老板们可能会犹豫,毕竟动辄70万、80万的纯电行政车,回头率不够高,保值率也不好算。我粗略心算了一下,假设购置税和保险加起来得个10万左右,电池衰减和后续保养,再加上政策变动,三年内折旧率估计在40%-50%区间。比起经典燃油A6L,电动车的折旧速度更快,也让二手车市场回头率忐忑。这个心算纯属个人估计,实际情况还是得看市场反馈。
顺带一提,简单跑了一圈同级别几台纯电行政车,蔚来ES7和宝马i5其实动力表现也不差,但A6L e-tron在品牌和豪华感上更老练。ES7那精准的底盘调校和宝马那种驾驶乐趣,至少对熟悉车的人来说更有话题。但纯电行政市场还是缺个真正走路带风的存在,A6L e-tron这次算是迈出很大一步。
说到这儿,我突然想到一个问题,行政级纯电车真的需要这么猛的加速性能吗?对方客户群体到底有多少是真的在意零百时间,或者他们更在意那种低调不张扬的豪华感?(这段先按下不表)
最后想说个我挺纠结的点,研发流程跟供应链这两个话题放一起,表面上看研发团队造了一台超级车,背后供应链却可能会被各种突发状况拉累,最终影响上市节奏。我记得跟一个研发老友聊天时他说:在咱们圈子里,性能参数是大家玩的把戏,卡脖子零件才是死刑。这话甚是。
说白了,A6L e-tron四驱版的申报信息暴露了不少奥迪如今的野心,同时也给市场打了个重量级信号。而我们这些在一线摸爬滚打的人,只能在供应链变数和用户需求之间,慢慢找到那个平衡点。纯电行政车,下一个该怎么走?你怎么看?
本作品为作者原创创作,内容由人工完成,部分内容在创作过程中借助了人工智能(AI)工具辅助生成。AI在资料整理、语言润色、表达优化或灵感拓展方面提供支持,核心观点与主要内容均由作者独立完成。
本文旨在信息与观点的交流分享,不含任何不良导向或违规内容。若需引用或转载,请注明出处与作者。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