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通局突然发布了一个“急刹车”式的政策:即日起暂停出租车和网约车新增业务。消息一出,600多万人的小城岳阳成了全国关注的焦点。出租车和网约车司机懵了,网友热议,饭碗要重新洗牌了吗?
细看这次操作,味道颇为独特。出租车司机的新增名额被叫停,连本是自由进出的网约车也被瞬间阻断。政府的理由很简单:运力饱和。但我们稍微拉下数据一瞄,发现这逻辑恐怕有点经不起推敲。
先看合规网约车的数量,岳阳城区仅有1100多辆,连巡游出租车的三分之二都不到。全国三线城市里,这数量连前二十都排不进。往北隔壁长沙,网约车相当于岳阳的十倍。若说饱和,难道岳阳的马路比长沙还窄?
不仅如此,从全国形势来看,交通部今年还发布数据,全国网约车司机证发放量比三年前暴涨87%。东莞、珠海这些地儿还在鼓励新司机入行。别的城市都在扩容,岳阳却来个断崖式叫停。市场调节的神圣光环去哪了?
当然,也不是岳阳一枝独秀。这两年全国有十四个城市相继喊停新增网约车业务,但大多属于昆明、济南这类日均接单量已撑不住的地儿。可岳阳的网约车日均还能维持十五单,比他们强多了,司机月入四五千,虽然不富贵,起码勉强糊口。这时候来个“急刹”,那些贷款买车、刚交培训费的司机还不得大喊心疼,这一脚油门可能直接把他们闪了腰。
出租车更冤,2019年以来,全国巡游出租车数量自然减少了18%。岳阳逆势出招,既不让增网约车,又死锁出租车经营权。去年还有出租车公司豪掷38万拿下五年经营权,如今说封就封,流动性直接成了水泥。老司机在论坛里吐苦水:“现在空跑时间比三年前多了两小时,停掉新增解决了啥?”
按照岳阳市管委的说法,这波大动作是为了“整顿市场”,可现实是,岳阳的网约车合法合规率高达92%,远超全国平均水平。你说要整顿,底子比别人都干净,这葫芦难道是好好的,非要按进水缸里?
交通规划专家李明分析,这波调控大概率和明年就要出台的“巡游出租车与网约车融合发展指导意见”有关。作为全国综合交通枢纽试点,岳阳可能抢先试配额制。但有前车之鉴:湖北襄阳推过类似政策,结果没整好活,黑车市场反倒滋生,执法成本翻倍。原本想用铁腕手段降温市场,没想到逼出更多灰色地带。
最扎心的是,全市网约车单日订单不到6万。按运力和生存线算,每台车每日至少得接54单才能持平成本,现实却连三分之一都凑不上。别关窗口,不如先问问平台抽成。现在本地某头部网约车平台抽成已从22%涨到28%,司机越赚越少,只能加班熬夜撑下去。如果金融政策能把平台割韭菜的行为先收一收,谁还需要动用大刀阔斧式的行政干预?
总觉得这次岳阳的政策像是快刀斩乱麻,结果可能反而按下葫芦浮起瓢。网约车司机没路,转去送外卖。外卖员多了,平台又要限单,政策最终团团转,受苦的永远是底层劳动者。出租车公司可能借机抬高指标价,利益转移,市民出行成本上升,最后买单的还是老百姓。
别忘了,现在就业形势紧张,开网约车哪怕不体面,起码是个活路。这一道闸口一合,有苦说不出。翻看岳阳政务服务平台,三个月内,关于网约车办证难的投诉涨了210%。连黄牛也开始活跃,开价8000元“包过审”,什么“内部渠道”都出现了。正规渠道一堵死,地下渠道立刻春色满园。政府本来该整顿平台,盯政策,如今却一脚把灰色产业链给踩出油水来。
政策本为靖乱,却乱中添乱。堵路不如疏路,整治不如优化。街道上的每一辆车,都是一个家庭的一日三餐。别让劣质决策伤害了最需要保护的普通人,别让本该摆脱无序的行业,因人为干预重回灰色泥潭。这杯茶,请交通局慢慢喝,别一口闷了咱们所有人的人生。
本新闻严格遵守新闻职业道德,倡导积极价值观念。如有内容争议,欢迎监督指正。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