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动两轮车出海第三世界

来源:高工锂电

电动两轮车出海第三世界-有驾

全球两轮车潜在用户预计在20-25亿人,占全球总人口的三分之一。

电动两轮车出海第三世界成为新商机。

被称为“非洲手机之王”的传音控股,6月因密集招聘出行事业部国家经理、电摩产品负责人等岗位引发市场关注。据知情人士透露,其内部孵化的两轮电动车项目已秘密发展近3年,重点布局非洲及南亚市场。

而放眼全球电动化浪潮,两轮车已经成为第三世界的电动化主流。例如南亚、东南亚市场电动两轮车发展已久、激战正酣。这一领域的电池龙头企业星恒电源认为,全球两轮车潜在用户预计在20-25亿人,占全球总人口的三分之一。第三世界的两轮车电动化正为产业链企业创造出海新机会。

非洲两轮车电动化机遇浮现

传音布局让非洲的电动两轮车机会被看见。或许在传音眼中,“两轮车之于非洲”类似“手机之于非洲”,都具备高需求、低渗透的蓝海市场发展起点。而非洲政体的支持正式为本土电动化按下启动键。

2024年底,卢旺达政府宣布自2025年起,首都基加利将禁止新增燃油摩托登记,所有新注册车辆需为电动摩托车。与此同时,该国计划按每50公里一个站点的密度,建设超过200个充电基础设施,为此专门制定全国性配套规划,并开放财政补贴鼓励私营企业参与整车、动力系统与充电设备的本地化生产。

以两轮车为核心开启电动化的非洲国家并不只有卢旺达。2023年肯尼亚总统就宣布与非洲电动车初创企业Spiro达成合作,计划在肯尼亚推广销售高达120万电动摩托车,并部署超过3000个充换电站;乌干达也在推进摩托车电动化替代计划,计划给予车辆购置和电池更换双重财政补贴。

在多个政府文件中,电动摩托车被明确作为交通部门减排与能源转型的重要支点,成为清洁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的“优先工程”。

第三世界电动化

两轮车为何成为最优解?

当欧美聚焦四轮电动车智能化竞赛,在非洲、南亚、东南亚地区的第三世界国家,两轮车已经成为超越汽车的电动化主角。这背后,是需求、基建、政策等多重因素的共同催化。

一是政策与人口红利共振。在卢旺达、肯尼亚等非洲国家之前,回顾南亚、东南亚的两轮车市场,也是由强力的政策扶持起步。

在印度,FAME-II补贴政策以单车最高4万卢比的激励,直接催生2023年电动两轮车销量同比激增33.5%至85.7万辆;印尼政府雄心勃勃地规划在2025年前替换180万辆燃油摩托,推动电动化增速持续保持三位数增长;越南则通过税收减免与专属非机动车道规划,使电动两轮车渗透率跃居东南亚首位,达到8.5%。

如今多国电动化计划正酝酿一轮新的基础设施红利窗口。非洲电动化在政策与技术路径上虽不如东南亚成熟,但其基础尚浅,反而为新进入者保留了更多“从0到1”的机会。

叠加年轻群体对电动两轮车更高的偏好,第三世界的人口红利有望为电动两轮车提供更庞大的潜在消费群体。

二是刚性需求与经济性红利叠加。对于经济相对欠发达的地区,两轮车除了是消费品更是谋生工具。

有数据指出,撒哈拉以南非洲的摩托车保有量在2010年仅为500万辆,2022年已增长至2700万辆,复合增速超过12%,其中超80%用于商用出行,如boda-boda摩的(非洲特色摩的,一种可载客载货的摩托车或自行车出租车)、物流配送、城乡摆渡等高频用途场景,日均骑行超50公里

在boda-boda等职业司机群体中,每日骑行超50公里是常态,燃油摩托的使用成本高、维修频次多。理论上,电动两轮车的总运营成本可较传统汽油摩托低50%以上,对收入不高、成本敏感的职业用户吸引力显著。

作为参考,燃油成本占职业司机收入的30%-40%,而电动化可降低全生命周期成本50%以上。

三是发展两轮车与第三世界的地理与基建条件更为适配。

非洲部分区域电网覆盖率低于20%,孟加拉国日均停电2-4小时。比起新能源乘用车,两轮车可更适应复杂地形与低电力覆盖率。

在第三世界两轮车电动化浪潮下也成就中国电池企业。其中最具代表性的便是星恒电源。紧盯两轮车电动化需求的星恒电源锰基电池全球累计出货量已达3300万组,连续7年出货量全球第一,已坐稳“全球小动力之王”的位

在2024年星恒电源董事长兼总裁冯笑就指出两轮车市场强大的生命力,他指出未来十年,中国锂电两轮车将迅猛走向全球。目前星恒电源电池已远销法国、德国、荷兰、印度、东南亚等全球30多个国家和地区,尤其是在埃及、南美等第三世界国家增速迅猛。

中国电池企业掘金“战法”

对于中国锂电企业而言,第三世界电动两轮车市场的巨大增量空间固然诱人,但绝不可简单视为国内市场的平移或“低端化”复制。这些地区独特的充换电基础设施现状、地理气候条件以及用户使用强度,对电池性能提出了极为严苛且差异化的要求,迫使企业必须进行深度定制化开发。

首先,应对第三世界特殊自然环境,需优先考虑电池可靠性与耐久性。

比如非洲普遍的高温环境以及多沙尘,对电池的热稳定性、密封性和散热效能构成严峻挑战。电池在高温下性能衰减加速,沙尘侵入则可能导致短路或腐蚀。

星恒电源电池星恒电源选择并持续优化具有本征安全特性的锰基技术路线。锰基电池(特别是磷酸锰铁锂和锰酸锂)的正极材料在结构和化学上具有固有特性,使其在热滥用、过充、短路等极端情况下不易发生热失控。其电池在-20℃至55℃宽温域稳定运行。

比亚迪此前与非洲本地龙头Ampersand合作,专门开发了防沙尘电池系统,核心在于强化电池包的密封防护等级和优化热管理系统,确保在高温多尘的极端条件下依然保持稳定性和耐用性,满足高频次商业运营的严苛要求。

东南亚漫长的雨季、高湿度环境以及山地丘陵地形,频繁的颠簸震动和雨水浸泡是电池失效的主要风险,要求电池具备出色的防水、防震能力。

珠海冠宇开发了防震防水电池包,强化电池包结构抗震设计、提升关键接口(如电芯连接处、外壳密封)的防水等级(如IPX7),并将循环寿命提升至1500次以上,以承受复杂路况和潮湿环境的考验。

其次,更多的第三世界国家电网相对不稳定且覆盖率低。电池需考虑平衡经济性与基建配套适应性。

非洲部分地区电网覆盖率低于20%,且频繁停电(如孟加拉国日均停电2-4小时)。东南亚部分区域电力供应同样紧张,固定充电桩的模式对电动两轮车的限制有所限制。

天能集团推出铅酸-锂电混合系统。该方案结合了铅酸电池成本低廉、耐高温性好、对充电条件要求相对宽松的优势,以及锂电池能量密度高、寿命长的特点。在电网不稳定、预算有限的非洲市场,这种方案有效平衡了成本、寿命和适应性,提供了更现实可行的电源解决方案。

成本之外,基建的困局也指出,换电模式是发展第三世界电动两轮车的关键方式。Ampersand在卢旺达仅用32座换电站即服务1700名骑手,单站日均周转电池超500次。

星恒电源推出“1246”战略尝试对小动力锂电池标准化,可更好的适配换电模式。

该战略以“标准化电池+多包并联”为核心,通过1块、2块、4块、6块等不同数量的标准电池的灵活组合。同时也可实现在两轮与三轮电动车、低速四轮车、小型物流车、工业机械与搬运设备、户外动力设备、家庭储能、便携式储能、基站储能、小型渔船与交通船、无人配送车等1-15度电场景中的通配通用。

另外,第三世界电动两轮车的高频刚需对应着电池的性能升级。

在高频商用场景(如非洲boda-boda、东南亚外卖),这类用户日均行驶里程长,车辆几乎不间断运营,对快充速度、循环寿命、功率输出(加速性能) 要求极高。

欣旺达推出的行业首款两轮车超充电池“逸风电池”,核心突破在于支持5KW大功率充电,20分钟即可充至80%,极大地缩短了车辆的补能时间,显著提升了商用用户的运营效率和体验。

科技为东南亚换电运营商定制8C高倍率快充、轻量化模组结构电池,支持电摩实现百公里加速3.3秒的强劲性能,满足商用场景对动力响应的高要求。

星恒通过材料改性使锰酸锂克容量提升5%至124mAh/g,常温循环寿命超3000次,从续航、动力、低温充放电等用户最为关注的层面,提升产品性能。

最后,锂电企业还需要考虑推进本土化,包括本土产能供应与售后服务配套。

面对本地化需求,国轩高科选择在泰国建立合资工厂并投产,直接在当地生产磷酸铁锂电池包;亿纬锂能在马来西亚吉打州居林县投建的圆柱电池工厂(年产6.8亿只,主供电动工具、两轮车及清洁工具)。

本地化生产不仅降低了关税和物流成本,提升了经济性,更重要的是缩短了供应链,提高了对市场需求的响应速度和供应链韧性,更好地适应本地组装需求。

再以传音为例,传音在非洲手机市场的成功离不开对线下售后网络的搭建。第三世界市场往往更注重线下服务,用户对电池维护和更换的便利性、及时性要求高,建立可靠的本土化服务网络是赢得市场的关键。

星恒电源两轮电池出口全球30个国家和地区,海外收入占比达到23%,其在全球化上的布局极为全面,打造集研发、制造、销售、运营为一体的全球配套供应体系,旗下拥有苏州、滁州、印尼、匈牙利等生产基地,以及欧洲、印度、东南亚、新加坡等子公司,成为其海外高营收占比的关键支撑。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