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月过去,陈震车祸事件仍未画上句号,反而因一场“复刻测试”重回舆论中心。
近日,陈震在微博发布视频,称在盐城测试场驾驶小鹏X9,模拟了此前劳斯莱斯闪灵事故的现场场景。视频开头,他再次强调:“如果当时驾驶的是任何一台具备辅助驾驶能力的中国品牌车型,也许事故就不会发生。”
测试中,陈震开启LCC车道居中功能,分别以80公里/小时和100公里/小时的速度驶向静止的对向车辆。两次测试中,小鹏X9均在接近障碍物时自动识别并刹停,未发生碰撞。
面对测试结果,陈震感叹:“这才是一个合格的辅助驾驶系统。”他认为,如今“豪华”的定义已被刷新——安全才是真正的奢侈。他强调,在2025年的今天,主动安全技术应致力于“防止事故发生”,而不只是依赖气囊或高强度钢等被动防护。
这场“复刻测试”迅速引爆舆论,网友观点激烈交锋。
部分网友和博主质疑测试动机,认为此举缺乏对事故受害者及家属的尊重。“借悲剧营销,这样的做法很低级,”有评论写道。也有网友支持实测验证:“安全性能本就该放到真实场景中检验。”还有人为闪灵“辩护”:“测试场景过于单一,不能代表复杂路况。在这样的条件下,闪灵也未必不能刹停。”
更有声音直指这是一场精心策划的营销。小鹏X9作为品牌首款MPV,刚于11月6日开启超级增程版预售,此时的话题热度引发联想。有博主评论称:“与其蹭事故流量,不如先学会尊重生命。安全营销的底色应是敬畏,而非消费悲剧。”
对此,小鹏汽车官方尚未发布正式回应。但小鹏员工@xp-小宇宙在微博透露,测试源于陈震在现场的临时提议,属于媒体试驾活动之外的附加环节。“我们已经完成原定任务,但仍愿意配合这样的安全验证,展现中国车企的技术实力。”
尽管被指“临时起意”,这场测试无疑为小鹏带来了可观关注。在合理场景与规范流程下,验证车辆安全性能本身无可厚非;关键在于,其初衷究竟是提升公共安全认知,还是仅为博取流量。
回顾一个月前的事故,陈震驾驶劳斯莱斯闪灵驶入对向车道,与正常行驶车辆相撞,交警认定其负全责。事故后,陈震多次提及事发时开启了车辆的L2级辅助驾驶,并在低头捡拾物品后发生碰撞,引发其是否“甩锅智驾”的质疑。
陈震曾多次表达对劳斯莱斯的喜爱,涉事闪灵也是他购入的第四辆二手劳斯莱斯。但事故后,他的态度明显转变——不仅以约280万元将事故车售予租赁公司,更在本次测试中公开肯定中国品牌智驾能力。
他也多次强调并未推卸责任:“我从未逃避处罚与赔偿!”然而,“复刻测试”仍激怒部分劳斯莱斯车主,他们认为“豪华是一个完整生态,仅对比单一技术点有失公允”。
截至目前,劳斯莱斯官方始终未就事件发表任何评论。
陈震车祸与其后续测试,已超出个人事件的范畴,成为公众审视智能驾驶技术安全性与车企责任意识的窗口。无论对车企还是消费者,这都是一个警示:智能驾驶技术的发展,必须建立在安全与责任的基石之上,任何对生命的敬畏都不应让位于流量或营销。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