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茶香里听梅韵,泰州崛起长三角!

"五一"假期刚过,泰州老街的早茶店老板们可都乐开了花。25万游客挤进这条不到一公里的老街,就为了尝一口地道的蟹黄汤包。78岁的赵奶奶坐在海棠春茶社里,一边慢悠悠地品着鱼汤面,一边跟老伴念叨:"现在的年轻人啊,大清早排队就为吃口包子,咱们吃了大半辈子的早点,倒成了香饽饽。"

这话可一点不假。泰州人习以为常的早茶,如今成了长三角最火的旅游打卡项目。烫干丝要切得细如发丝,鱼汤得熬足八个小时,蟹黄包要皮薄馅大,这些讲究了几百年的老手艺,突然就成了网红。外地游客举着手机拍个不停,本地人倒是见怪不怪,照样按着自己的节奏,一壶茶一碟干丝,能从早上七点吃到九点。

早茶香里听梅韵,泰州崛起长三角!-有驾

马可波罗七百年前就说泰州"尘世幸福极多",这话放到现在一点不过时。老街的青石板路上,游客们左手端着豆浆,右手拎着打包的包子,边走边吃的样子活像在赶集。茶社里跑堂的伙计忙得脚不沾地,嘴里还不住地招呼:"客官您里边请,刚出笼的蟹黄包,凉了可就不鲜喽!"

早茶香里听梅韵,泰州崛起长三角!-有驾

要说泰州人有多爱早茶,看看满大街的茶社就知道了。从五块钱一碗的阳春面,到上百块的蟹黄大包,丰俭由人。年轻人喜欢去新开的网红店打卡,老人家就认准那些开了三代的老字号。有家叫"三春"的茶社,老板每天凌晨三点就得起来熬鱼汤,那锅老汤据说传了四代人,街坊邻居都说,离了这口汤,泰州的早晨都不完整。

这早茶的火爆可不是偶然。泰州人把吃早茶这件事玩出了新花样。凤城河上的游船早茶,让游客一边看风景一边品美食;园林里的茶座,古色古香的亭台楼阁当背景,吃个包子都能吃出诗意来。

早茶香里听梅韵,泰州崛起长三角!-有驾

梅兰芳大师的故乡人,骨子里都带着几分艺术细胞。泰州人爱戏,街心公园里天天有票友吊嗓子,梅兰芳大剧院更是场场爆满。去年办的"百梅争艳"戏曲汇,愣是把全国的名角都请来了,连北京上海的老戏迷都专程跑来看。市里的小学生现在都开京剧课,孩子们画着花脸唱"贵妃醉酒"的样子,活脱脱就是小梅兰芳。

交通便利了,人气自然就旺。在建的两条高铁线让泰州人挺直了腰板,以后去上海只要一个小时,到南京更是分分钟的事。市委书记在工地上说,要把泰州变成长三角的"快捷中转站",这话听着提气。靖江那边的造船厂更忙,订单都排到三年后了,工人们开玩笑说,全世界每十艘新船里,就有一艘是泰州人造的。

早茶香里听梅韵,泰州崛起长三角!-有驾

医药产业园的实验室里,穿白大褂的研究员们正在捣鼓新药。这里每年能研发出上百种新药,连外国药企都跑来合作。一位老研究员说,他们搞科研的和老街做包子的其实一个理儿,都得沉得住气,急不得。鱼汤要熬够火候,新药要经过千百次试验,这都是泰州人的倔脾气。

凤城河边的工地上,工人们正在栽种枫树。等秋天一到,这里就会变成一片火红。负责项目的经理说,他们要打造的是"来了就不想走"的地方。想想也是,早上在游船上吃早茶,中午去听场京剧,下午到溱湖看芦苇荡,晚上再逛逛灯火通明的老街,这样的日子,谁不爱呢?

早茶香里听梅韵,泰州崛起长三角!-有驾

泰州的夜生活也不含糊。老街的灯笼一亮,戏台子就支起来了。有唱评弹的,有演皮影的,最热闹的还是京剧票友会。台下坐着的,有满头银发的老戏迷,也有举着手机直播的年轻人。台上的老生一开嗓,满堂喝彩,那场面,比明星演唱会还热闹。

一位从上海来的游客在茶馆里边吃包子边发朋友圈:"在泰州待了三天,胖了五斤,值了!"底下评论区炸开了锅,都在问哪家包子最正宗。老板凑过来看了一眼,乐呵呵地说:"明天早点来,我给你留一笼蟹黄包,保准是今早现拆的蟹黄。"

本文创作的最初想法就是为了传播正能量,没有要去侵犯别人权益的那种想法哦。要是真有侵权的情况呢,就赶紧联系我们,我们会很主动地去配合处理哒。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