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方榜单VS民间口碑,小米SU7质量争议背后隐藏什么?

中国汽车质量网近日发布的《2025年第一季度新能源中大型及大型车质量排行(纯电车型)》引发广泛讨论。小米SU7以239分排名倒数第一,与车质网同期榜单中万分之1.7投诉率、排名第二的结果形成强烈反差。这一矛盾现象促使外界重新审视质量评价体系的合理性与透明度。

官方榜单VS民间口碑,小米SU7质量争议背后隐藏什么?-有驾

根据中国汽车质量网的解释,榜单依据投诉故障、缺陷风险、可靠性、安全性、环保性五个维度综合评分,并参考权威机构数据。但汽车博主@刘昌睿通过公开投诉记录发现,小米SU7在2月至3月期间仅有2条投诉记录,且1月数据无法查询。按现有数据测算,其投诉/销量比率为0.004%,远低于行业平均0.319%的水平,甚至显著低于特斯拉(0.035%)、比亚迪(0.213%)等头部品牌。为何投诉率最低的车型反而成为质量榜单末位?这一反常结果显然与数据逻辑存在冲突

官方榜单VS民间口碑,小米SU7质量争议背后隐藏什么?-有驾

进一步分析显示,两份榜单的评估机制存在本质差异。中国汽车质量网强调“投诉故障”与“缺陷风险”,但部分投诉内容被质疑与产品质量无关。例如,小米SU7的投诉案例中包含“误将油门当刹车索赔”“提车延迟要求赔偿”等非技术性争议,甚至涉及车主账号权限归属问题。若将非质量问题纳入评分维度,是否合理? 车质网的数据则完全依赖用户主动投诉,更贴近市场真实反馈,其结果与小米SU7的实际表现更为一致——多位车主反馈车辆续航、智能驾驶功能表现稳定,且C-NCAP碰撞测试中获得93.5%的综合得分率。

官方榜单VS民间口碑,小米SU7质量争议背后隐藏什么?-有驾

行业平均值的设定同样值得关注。蔚来ET7以183分成为榜单基准线,但其3月销量仅347辆,而小米SU7同期上险量达10.59万台。销量规模与投诉量之间的关系是否被充分考量? 低销量车型因样本量过小而占据高排名的现象,可能掩盖真实质量水平。例如,广汽昊铂GT虽排名第一(149分),但其市场占有率与交付量远不及小米SU7,这使得榜单更像“小众车型的排行榜”,而非对主流产品的有效评估。

官方榜单VS民间口碑,小米SU7质量争议背后隐藏什么?-有驾

此外,小米SU7的质量争议折射出新能源汽车行业的普遍困境:评价体系尚未统一,数据口径差异导致结果失真。中国汽车质量网作为官方平台,其权威性不容否认,但若评分模型未区分用户操作失误与产品缺陷,或忽略不同品牌售后响应效率的差异,最终结论的公信力将大打折扣。当投诉量被简单等同于质量缺陷,是否忽略了用户教育与服务环节的作用?

官方榜单VS民间口碑,小米SU7质量争议背后隐藏什么?-有驾
#夏季图文激励计划#

目前,小米官方尚未对榜单结果作出回应。不过,从4月新增34家门店、交付量超2.8万辆的表现来看,市场对其产品的认可度仍处于高位。消费者或许更应关注长期使用体验,而非单一榜单的短期波动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