岚图新车“泰山”一出来,就在网上引发了不少讨论,有人直呼“终于又有国产高端SUV能怼理想和问界了”,也有人吐槽“现在车做得越来越大,真的用得上那么大吗?”我就是觉得,这事情本身挺耐人琢磨。首先,我想问问大家,现在人买这么大的车,到底是因为真有六口人坐,还是觉得大车开着更有面子?
先说说“泰山”这名字。一听就壮,跟岚图以前的“梦想、追光”完全不一样。这车也真没给自己丢脸,车长超过5.2米,轴距3.12米,简直和头等舱似的。但这个尺寸是不是每一辆家用车都需要?中国现在生育率那么低,你我身边有几个家庭一年能拉六个人连续出行的?很多人买六座、七座,最后还是自己开,带俩孩子,一家四口,偶尔多一个老人。剩下那几个座位当“杂物间”用,买菜装盆白菜啥的,车企说是“家庭化大空间”,但实际生活里大空间真不是刚需。
当然,这种大车不是没人买。这些年,大家消费观变化挺快,以前图个油耗低、空间实用,现在开始追求“豪华感”“科技感”。一见岚图这新车的前脸设计,线条硬朗大气,满身科技元素,一副“这车能挣钱又能撑场面”的姿态。但我很好奇,大家需要汽车那么轻奢、那么科技吗?科技感的边界在哪?
说到智能驾驶,比如这次主打的华为ADS 4.0系统,岚图这波直接用上了,好像搞智能不跟华为合作都不好意思出来。城里、高速双智驾,NCA算法一上,大家一听就兴奋,“出门不用自己开了,老王你看我这车比特斯拉都牛”,但真到用的时候,多少人敢放手让车自己跑?算法厉害归算法,中国路况、交通环境、天气变化之复杂,真的能指望一个刚上的辅助驾驶彻底解决吗?我看市场上的自动驾驶秀是秀得飞起,实际体验还得细品。
插混动力,这一两年特别火。一个好处是油耗低,也能随时电驱行,有人说“油电混合才是当前最划算的技术”。可我想问一句,开这种大SUV,真的有多少人在意极致的燃油经济性?大部分车主,能支付得起四十万以上的大车,真差那点油钱?很多是图个心里宽慰,说“环保”、“低碳”,买回来照样舍不得纯电模式,家里没充电桩还得加油,最后和纯燃油车区别也就那么一丢丢。
国产品牌这两年死磕“高端新能源SUV”,岚图也不是孤例,问界、理想做得风生水起,大家都想端点豪华饭碗。理想靠家庭用车切入,打造六座大空间,“带娃神器”;问界依托华为背书,卖智能体验。岚图这步等于说“我既要空间、又要智能,还要用料”,但新车市场、尤其是大SUV已经卷得不行了,竞争谁都能看得见,胜出的除了产品力,用户体验和售后才是真正比拼的东西。你卖得再好,维修慢、配件贵、保值率低,下次车主就“用脚投票”。
这车配出来配置确实够牛的,什么多功能座椅、智能中控、全车豪华用料,你说买了这车能有一种“成功人士的归属感”。话又说回来,国产高端体验如果还是类似,“内卷”到最后就是比谁门板软,比座椅能按摩,我们这些普通人到底划算吗?车的溢价到底体现在什么地方,是产品细节还是品牌光环?很多时候看配置表真的觉得“什么都会来一点”,结果买了车,也不见得全部都能用上。
岚图这次最打眼的,就是想在豪华和家庭中间划个平衡点。这是不是高端SUV的未来?有一种思路是,赚到钱了,买个大车,能接家人,也能自己享受空间,最好科技用到极致。从理性角度说,这类车最大的挑战,是怎么真正解决用户痛点,不是堆配置,而是提供解决方案:比如QA太多的智能驾驶信息,能不能真让普通人用得安心?插混能不能做得既省钱又方便?空间能不能让每个人坐下都觉得舒服,而不是第三排只是蜷腿应付?
咱们换个角度再想想,车企“尺寸焦虑”,是不是也是市场过度反应?大车好卖,于是都拼命做大。岚图泰山定价入门肯定不便宜,真的能带领大家升级用车体验吗?还是让那些已经习惯“小而美”的消费群体继续观望?现实生活中,城市通勤、停车、堵车,开一辆超过5米长的大家伙,日常有没有用?有多少人会因为车大就觉得“生活更美好”?我看许多年轻人更在意车好停好开、智能好用,岚图泰山这样的车型,也许更适合家庭结构很齐全、追求面子和实用双重需求的人。
咱再看一点,华为智能驾驶系统,这几年简直成了车企的“护身符”。用个华为标,立刻身价上去一大截。但技术归技术,一家企业做好方案,产业链得跟得上。如果车主买了高端智能,售后支撑不住,升级没办法,体验变差,那结果也是一场空。真正的智能化体验,不是今天搞个炫酷中控大屏、语音识别就万事大吉,而是后续运营和服务能不能让人省心。很多车主其实不在乎AI识别多快,只要日常用车能帮自己“减负”就行。
说到新能源汽车,那场“豪华风”的升级,归根结底还是大家买不买账。岚图泰山这一波,显然是冲着理想、问界来的,但是这两个品牌都有自己死忠用法——理想主攻家庭,看重配置用料和空间、问界主攻智能和科技圈层。岚图想在中间讨巧,无非是想把两拨用户一起抓住。但市场不是算术题,你把A+B等于理想用户加问界用户就能卖爆了。很多时候,用户会被一两个核心点打动,岚图这样的全能思路,反而要小心让自己“变成没有特色的豪华SUV”。
真的到了买车那一天,谁会根据这些参数和配置做决定?有人图品牌,有人图实用,有人就想体验科技感。大六座、超长车身、高端智能,这些标签拼得很努力,实际上,用户需求千人千面。岚图泰山以后开的谁?年轻夫妻?三代同堂?老板自己?没人知道,只能等市场说话。
现在高度智能化的新能源SUV,各自都在喊“车企新纪元”,但现实就是:你用得顺不顺手?体验是不是比传统汽车还有提升?大车是不是买回来养得起?电池和插混的维护难不难?用车的每一天,是享受还是折磨?这些才是买车人的根本考量。
最后我想说一句,中国造车真的进步太快了,从以前的“买得起”到现在的“买得值”,每一款新车都是一次“投石问路”。岚图泰山的出现,是勇气,也是赌注。是豪华与智能兼顾的升级,还是市场泡沫中的又一次吆喝,还得时间检验。大家可以从参数、设计、动力看热闹,但真正的体验,是从你交钱、开上车之后才开始的。
在这个“既要又要还要”的新车时代,消费者其实都变成了被伺候的爷,车企要做的,就是多想一步,别只想着量产参数秀,别只图华而不实,实打实解决买车的真实问题。这才是未来赢得市场的关键。你看岚图泰山,是不是也走到了这种十字路口?我觉得,是一道送给所有国产高端SUV的思考题。
本新闻严格遵守新闻职业道德,倡导积极价值观念。如有内容争议,欢迎监督指正。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