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汽车圈里有个事儿挺让大家关注的,就是奔驰发布了一款新的纯电动车,叫CLA。
这车有个数据特别亮眼,官方说在咱们国家的CLTC测试标准下,充满一次电能跑超过860公里。
这个续航里程一出来,很多人都觉得有点不可思议。
咱们平时听到的,不都说在电动车这块,国外传统大厂的技术更新速度好像没咱们自主品牌快吗?
怎么奔驰突然就拿出了一个续航这么厉害的角色,百公里耗电量才10.9度,比很多装着更大电池的车型跑得还要远。
这背后到底藏着什么不为人知的技术?
是不是用了什么特别的招数?
其实,关键就在一个很多人可能觉得在电动车上有点多余的配置上,那就是两挡变速箱。
要说清楚这件事,咱们得先从现在马路上跑的大部分电动车聊起。
不管是几万块的代步小车,还是几十万的家用SUV,你去看它们的配置表,基本都会写着“单速变速箱”或者“固定齿比变速箱”。
说白了,就是只有一个挡位。
为什么会这样呢?
这主要是因为电动机的特性决定的。
电动机和咱们熟悉的汽油发动机不一样,它几乎一通电就能立刻输出最大的力气,也就是扭矩。
所以电动车起步特别快,等红绿灯的时候,只要你敢踩电门,旁边的车基本都只能看你的尾灯。
既然起步加速这么猛,那一个挡位就足够应付咱们日常在城里开车的大部分情况了。
工程师们也乐得省事,用最简单的结构,不仅能降低成本,还能把车造得更轻,省出来的空间和重量还能多放点电池,何乐而不为呢?
所以,单挡位就成了电动车的主流选择,简单、直接、有效。
但是,单挡位有一个天生的短板,就是在跑高速的时候。
咱们可以打个比方,电动机也像人一样,有一个工作起来最舒服、最省劲儿的区间,我们管它叫“高效区间”。
如果一直让它在这个区间里工作,它就最省电。
可单挡位就好像让你穿着一双鞋,既要慢跑,又要冲刺。
在市区里走走停停,电机转速不高,正好在高效区间里,所以电耗表现不错。
可一旦上了高速,车速提到了每小时120公里,为了维持这么高的速度,单挡位只能逼着电机拼命提高转速,远远超出了它最舒服的那个区间。
这就好比让你一直用百米冲刺的速度去跑马拉松,能不累吗?
电机一“累”,电耗自然就蹭蹭往上涨,续航里程也就大打折扣了。
这就是为什么很多电动车主会抱怨,车子在市区里跑续航很扎实,一上高速就“打骨折”。
奔驰的工程师们就是瞄准了这个问题,他们想到的解决办法,其实是借鉴了燃油车上一个非常成熟的技术:增加一个挡位。
两挡变速箱的原理,就跟我们骑的变速自行车一模一样。
起步或者上大坡的时候,你挂在低速挡,脚蹬得飞快,但车速不快,感觉很省力;等到了平坦的大路上,你换到高速挡,脚蹬一下车子能滑行好远,又快又轻松。
奔驰CLA这个两挡变速箱也是一个道理。
它设置了一个1挡,也就是低速挡,专门用来应付起步和急加速,让电机能尽情地在最有力的区间爆发。
等车速提起来,进入高速巡航状态,它就自动切换到2挡,也就是高速挡。
这时候变速箱的传动比变小了,电机的转速就能降下来,回到那个最省电、最舒服的“高效区间”里去工作。
这样一来,无论是在拥堵的市区,还是在畅通的高速,电机都能尽可能地保持高效运转,自然就跑得更远了。
其实,这个技术也不是奔驰第一个用的。
像保时捷的纯电跑车Taycan,还有路特斯的ELETRE,这些售价上百万的性能车,早就用上了两挡变速箱,目的就是为了兼顾极致的加速性能和更高的高速极速。
但奔驰这次不一样,它把这个过去属于百万级豪车的“奢侈”配置,用在了CLA这款相对更亲民的车型上,主要目的不再是单纯追求性能,而是为了实实在在地解决续航焦虑,特别是高速续航的痛点。
官方测试过,这台车在时速120公里的情况下,能一次跑572公里,这个表现就非常厉害了,基本上解决了大部分人长途出行的里程焦虑。
而且奔驰这个变速箱设计得还很巧妙,它的1挡和2挡用了两种不同的离合器结构,一个保证起步的迅猛,一个保证高速换挡的平顺舒适,可以说是把性能和能耗都照顾到了。
当然,结构复杂了,成本自然也高,这也是为什么以前只有高端车才用。
那么问题又来了,既然两挡变速箱这么好,为什么咱们国产的明星车型,比如小米SU7的顶配版,同样追求高性能,却依然坚持用单挡位呢?
难道是小米的技术不行或者舍不得投入吗?
这恰恰体现了另一种完全不同的技术思路。
小米选择的路线,可以说是“大力出奇迹”。
他们没有在变速箱上做文章,而是回过头来,在电机本身下了苦功夫。
小米自研的V8s电机,有一个非常恐怖的参数,就是最高转速能达到每分钟27200转。
这是个什么概念?
现在市面上绝大部分电动车的电机,转速能到1万6千转就算很不错了,连特斯拉的顶级车型Model S Plaid,电机转速也就在2万转左右。
超高的转速,就意味着这个电机的工作范围被极大地拓宽了。
它就像一个音域超广的歌唱家,从低音到高音都能轻松驾驭,自然也就不需要通过换挡来帮它找调了。
用一个挡位,就能覆盖从起步到极速的所有工况,而且在各个速度段都能保持不错的效率。
当然,光有电机还不够,小米还自己研发了配套的高效电控系统,保证电机在高转速下也能稳定地输出强大的动力。
从电机到电控,一整套核心技术都掌握在自己手里,这样既能把性能调校到极致,也能更好地控制成本,不受制于外部供应商。
所以你看,面对如何让电动车跑得又快又远这个共同的目标,奔驰和小米给出了两种截然不同的答案。
奔驰走的是一条精巧的“机械路线”,利用传统车企深厚的机械制造功底,通过增加一个精密的变速箱来优化整个动力系统。
而小米则代表了中国新势力的“电子路线”,通过在电机、电控这些核心三电技术上实现突破,用更强大的电机性能来解决问题。
这两种方案,没有绝对的谁好谁坏,它们只是不同技术哲学下的不同选择。
一个是“技巧派”,一个是“力量派”,都达到了很好的效果。
这也说明,在电动车技术的发展道路上,大家都在积极探索,百花齐放。
至于未来哪种技术会成为主流,这就要看市场的检验和消费者的选择了。
但可以肯定的是,正是有了这样不同的技术路线竞争,我们才能看到越来越好的产品出现。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