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件回顾:新车异响成顽疾,车主维权陷僵局
2024年2月26日提车的海豹06 DM-i 120KM尊荣型车主,在第五天就遭遇B柱异响与气囊灯故障。6次维修、厂家技术介入后问题依旧,4S店先承诺退车后又以"非同一异响点"为由反悔,更要求车主承担9000元折旧损失。
同样遭遇的还有马先生,其购买的80KM豪华型行驶1.2万公里后,仪表台异响持续近一年未解决。更讽刺的是,有车主连续购买两辆比亚迪均出现异响,售后拆车两次仍查不出原因。多位车主在投诉中直言:"这种质量怎么通过质检的?"
工艺缺陷浮出水面:异响频发暴露品控漏洞
B柱作为车身刚性核心部件出现异响,直接指向焊接精度或结构件公差问题;仪表台异响则暴露出内饰装配工艺的粗糙。比亚迪在产能狂飙的同时,模块化生产可能牺牲了细节品控。
更值得警惕的是厂家技术响应能力。面对反复维修无法定位的异响源,暴露出故障诊断体系存在缺陷。这与比亚迪宣传的"技术鱼池"形成强烈反差,也印证了行业专家指出的新能源车通病——为追求智能配置而忽视基础工艺。
售后信任危机:从"精诚服务"到推诿扯皮
4月承诺退车,8月改口"谁承诺找谁",比亚迪4S店的操作完美演绎了责任踢皮球。要求车主承担折旧费的做法,更是公然违反《汽车三包法》"同一故障维修超5次可退换"的规定。
车主提供的录音证据显示,售后总监与4S店负责人相互推诿,连最基本的诚信都难以维持。这种售后政策执行的随意性,让比亚迪官方宣称的"精诚服务"沦为笑话。
深层反思:新能源快节奏下的质量与服务失衡
同一车主两辆比亚迪连续中招,绝非偶然。2025年第三方平台数据显示,比亚迪销量增速与质量投诉增长率呈正相关,海豹06的异响问题在车身附件投诉中占比超三成。
当特斯拉因装配间隙被嘲,蔚来因车机卡顿遭投诉时,比亚迪却在本该最具优势的传统造车领域翻车。这警示所有新能源车企:没有扎实的工艺基础,再炫酷的智能配置都是空中楼阁。
消费者权益保护建议:维权路径与车企改进方向
遭遇类似问题的车主应完整保留维修记录,要求4S店出具书面故障认定。通过12315、缺陷产品管理中心等多渠道投诉,必要时可依据《消费者权益保护法》主张三倍赔偿。
对比亚迪的改进呼吁有三:建立异响专项处理通道、公开典型故障解决方案、设立质量补偿基金。当"技术为王"的口号遇上B柱的异响,比亚迪是时候回归造车的初心了。
新车异响看似小问题,折射的却是企业对品质的敬畏之心。当车主们用真金白银支持国产崛起,换来的不该是拆了又拆的维修单和推诿扯皮的售后话术。质量才是最好的销量密码,这个道理,比亚迪该懂了。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