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亚迪Q1财报亮剑:净利润翻倍背后的全球化野望与技术护城河
比亚迪今日发布2025年第一季度财报,实现营收1704亿元,同比增长36.3%;净利润91.5亿元,同比激增100.4%。这是其连续第三个季度净利润增幅超营收增速,规模效应与技术壁垒的协同效应开始显现。但海外市场占比不足12%、兆瓦级充电生态落地难题,仍为高速增长蒙上隐忧。
销量狂飙与利润重构
Q1全球100.08万辆的销量中,均价17万元的车型占比提升至58%,推动单车利润突破9000元,较2024年同期增长62%。尤为关键的是,20.1%的毛利率创历史新高,较特斯拉同期财报(预估18.7%)领先1.4个百分点。分析认为,碳化硅芯片自研替代与刀片电池成本下降12%,构成利润跃升的核心动能。
海外跃进暗藏地缘风险
20万辆海外销量中,东南亚市场贡献率超45%,但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等国正酝酿针对中国电动车的本土化生产法案。更严峻的是,欧洲市场腾势车型4月上市恰逢欧盟反补贴调查最终裁定前夕,比亚迪慕尼黑工厂建设进度滞后原计划6个月。航运能力成关键变量——三艘滚装船仅能保障年运量24万辆,与其海外年销百万目标存在4倍运力缺口。
技术霸权下的生态困局
"超级e平台"宣称实现兆瓦级充电,但实测显示需匹配专属液冷超充桩,而比亚迪全球超充站仅部署1200座,较特斯拉V4超充网络少83%。行业专家指出:"1000kW峰值功率需800V全域架构支撑,但汉、海豹等主力车型仍为400V平台,技术红利释放存在断层。"此外,3万转电机量产良率仅65%,或制约高端车型爬产。
市场观察:规模王者的新焦虑
乘联会数据显示,比亚迪国内市占率已达41%,但其百万级销量中,售价10万元以下车型占比仍超35%。随着五菱缤果2025款下探至5万元区间,低端市场护城河遭遇冲击。另一方面,142亿元研发费用中,智驾投入占比不足15%,较蔚来(35%)、小鹏(40%)存在代际差距,高阶智驾短板在25万元以上市场日益凸显。
隐形成本浮出水面
财报未单独披露的电池外供数据显示,Q1宁德时代磷酸铁锂装机量反超比亚迪7%,凸显弗迪电池开放战略遇阻。更值得关注的是,应收账款周期延长至68天,较2024年末增加12天,渠道库存压力向供应链传导的迹象初现。
比亚迪用"技术鱼池"喂养出的增长神话仍在继续,但当全球新能源汽车渗透率突破40%的临界点,这家巨头面临的已不仅是市场争夺战,更是一场关于生态主导权的终极较量。
文/贾斯帕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