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一份上市公司的半年报引起了不少人的关注。
报告里说,一家叫春风动力的公司,在2025年上半年,光营业收入就达到了98.55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了三成还多。
更让人吃惊的是净利润,高达10.02亿元,同比增长超过了41%。
半年时间就净赚10个亿,这在当下的市场环境里,可以说是相当亮眼的成绩了。
很多人可能对春风动力这个名字有点陌生,但提起它在摩托车圈里的外号——“中国哈雷”,可能就有人知道了。
这家企业现在不光在国内的大排量摩托车市场卖得风生水起,在欧洲、北美这些地方,也成了抢手货。
那么,这家公司到底是什么来头?
它背后的人,又是怎样把一个最初的小作坊,一步步打造成今天这个年收入近两百亿、身价百亿的摩托车巨头的呢?
这事儿得从它的创始人赖国贵说起。
赖国贵是1964年出生在浙江温州乐清的一个农村家庭。
说到温州,大家的第一印象可能就是“会做生意”。
赖国贵的家庭也不例外,不过他家做的生意比较特别。
他的父亲赖金法,是当年温州第一批响应号召的“种粮大户”。
在那个年代,能把地种好,成为种粮大户,不仅意味着勤劳能干,也说明这个家庭的经济条件相当不错,是村里的佼佼者。
按照一般的想法,赖国贵作为家里的孩子,完全可以守着这份殷实的家业,或者在农业领域继续发展,这无疑是一条安稳又轻松的路。
但是,温州人骨子里那种不安于现状、敢于闯荡的精神,在赖国贵身上体现得特别明显。
他并不想一辈子只围绕着土地打转。
改变他人生轨迹的事情发生在1988年。
当时,改革开放的春风已经吹遍了神州大地,各种新事物层出不穷。
摩托车,在那个时候绝对算得上是时髦又实用的“大件儿”。
一次偶然的机会,赖国贵认识了一位在当时国内顶尖摩托车企业——嘉陵摩托工作的高级工程师。
在和这位专家的聊天中,赖国贵敏锐地捕捉到了一个关键信息:中国的摩托车工业才刚刚起步,整车制造技术门槛高,但围绕着摩托车的各种零配件,市场需求巨大,前景非常好。
这个信息像一颗石子,在赖国贵心里激起了千层浪。
他意识到,一个由车轮滚滚向前的时代正在到来,这里面蕴藏着巨大的商机。
他没有丝毫犹豫,第二年,也就是1989年,他就说服了自己的父亲赖金法,父子俩决定一起“下海”,从熟悉的农业领域,一脚跨进了完全陌生的机械制造业。
他们凑钱成立了一家名为“虹桥动力制造有限公司”的小工厂,这就是春风动力的最早雏形。
一个种粮食的农民,一个对机械充满好奇的年轻人,就这样开始了他们的工业创业之路,目标就是生产摩托车配件。
然而,创业的道路远比想象的要坎坷。
上世纪九十年代初,中国的摩托车市场变化极快,日本的本田、雅马哈、铃木等品牌通过技术转让和合资的方式,迅速占领了市场,技术更新换代的速度令人咋舌。
赖国贵他们辛辛苦苦生产出来的配件,往往还没来得及推向市场,就已经因为技术的落后而变得无人问津。
产品大量积压在仓库里,资金无法回笼,工厂很快就陷入了濒临破产的绝境。
这次沉重的打击,并没有让赖国贵退缩回家。
相反,他开始深刻反思失败的原因。
他意识到,在制造业这个行当里,如果只是跟在别人后面模仿,做一些技术含量低的替代品,永远只能看别人的脸色吃饭,随时都可能被市场淘汰。
企业想要真正站稳脚跟,就必须要有自己的“拳头产品”,要有别人没有的核心技术。
对于摩托车来说,这个核心技术无疑就是发动机——那颗决定了车辆性能、品质和价值的“心脏”。
于是,赖国贵做出了一个在当时看来极为大胆的决定:暂停所有低端配件的生产,把公司仅有的资源和资金,全部投入到发动机的自主研发上。
他的目标,是攻克当时国内还属于技术空白的“水冷发动机”。
可能很多人不了解水冷和风冷的区别,简单来说,当时市面上绝大多数摩托车用的都是风冷发动机,就像人跑步时只能靠风吹着降温,时间长了、强度大了就容易过热,影响性能。
而水冷发动机,则相当于给发动机装了一套精密的液体循环冷却系统,能让它在长时间、高负荷的运转下,依然保持稳定和强劲的动力输出。
这在当时,绝对是高端技术的代表。
接下来的几年,赖国贵和他的团队几乎是把自己关在了简陋的实验室里,日复一日地进行着枯燥的研发和试验。
经过无数次的失败和改进,终于,中国第一台拥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125cc水冷踏板车发动机,在他们的手中诞生了。
当这台发动机第一次成功点火,发出平稳而有力的轰鸣声时,不仅标志着这家濒临倒闭的小工厂获得了新生,更意味着中国的摩托车工业,在最核心的动力总成技术上,终于有了可以和国际品牌叫板的底气。
掌握了核心技术的春风动力,从此走上了发展的快车道。
2003年,赖国贵正式成立了浙江春风动力股份有限公司。
有了自主研发的强大发动机,春风动力不再满足于只做上游供应商,而是开始制造整车。
在市场策略上,赖国贵展现出了他高超的商业智慧。
他没有去和那些已经杀成一片红海的日系品牌在100cc、125cc这样的小排量民用摩托车市场硬拼,而是选择了两条当时在国内还属于蓝海的赛道:一个是全地形越野车(ATV),另一个就是大排量摩托车。
全地形车在欧美国家非常流行,是农场作业和户外运动的常用工具,市场广阔。
春风动力凭借着过硬的质量和极具竞争力的价格,迅速在海外市场打开了局面。
根据2025年上半年的数据,春风的全地形车卖出了10.18万辆,光这一项的收入就高达47.31亿元,成了公司名副其实的“现金牛”。
而在国内,春风动力则主攻过去一直被宝马、杜卡迪等欧洲豪华品牌垄断的大排量摩托车市场。
他们推出的国宾护卫车、800MT等车型,拥有不输国际一线品牌的性能和配置,价格却只有对方的一半甚至更低,这让无数中国摩托车爱好者第一次有机会实现自己的“大排量机车梦”。
凭借着精准的定位和出色的产品力,春风动力在国内大排量摩托车市场的销量,已经连续五年蝉联冠军。
更值得一提的是,春风动力还与奥地利的摩托车巨头KTM建立了深度的战略合作关系。
这并非简单的代工,而是技术层面的强强联合,春风不仅为KTM代工生产部分车型,还获得了使用KTM顶级发动机平台进行二次开发和生产的授权。
这一步棋,直接让春风动力的技术水平站上了世界级的台阶。
从一个温州乐清农村走出来的创业者,到如今执掌一家在全球摩托车行业都占有重要地位的上市公司,赖国贵的身价也水涨船高,在2024年的胡润百富榜上,他以60亿元的身价位列第875位。
他的经历,可以说是中国制造业从“中国制造”走向“中国创造”的一个生动写照,证明了只要坚持自主创新,掌握核心技术,中国的品牌同样可以在世界舞台上发光发热。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