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陈平安
出品|滴星视界
“这么个小车,有必要搞这么大阵仗吗?”这是2026款吉利星愿上市发布会中,一位吉利汽车投资者向笔者发出的疑问。
10月10日,2026款星愿与2025吉利用户大会一同到来,除了规模盛大的发布会,吉利甚至还大手笔请来了任贤齐和张柏芝两位明星,阵仗着实不小。不过,在很多人的认知里,一台纯电A0级小车,而且又只是一次年度改款,确实“不值得”搞这么盛大的一场发布会。
这种想法并不奇怪,因为纯电小车(含微型车和A0级车)不仅定价普遍偏低,体量规模也很有限。从8月销量来看,微型车和A0级纯电小车两个细分市场的车型合计超过30款,但能够月销过万的仅7款,而且热销车型集中于吉利、比亚迪、五菱三家车企。
纯电小车显然并不是很赚钱的车型,也不符合车企广泛追求的“品牌向上”,但吉利星愿依然值得这么一番“大阵仗”。
表面来看,原因很简单——销量太好。
自2024年10月9日上市至今,短短一年时间,星愿累计销量就超过了40万辆,连续4个月月销突破4万辆,并在2025年9月成功站上月销5万辆的新台阶,稳居全品类车型销量冠军,成为汽车市场现象级爆款产品。
回顾中国汽车市场的发展历史,能连续数月稳居全品类车型销冠的车型当然有,但绝对不多,因此星愿之于吉利汽车和整个行业的意义,都绝不仅仅是一台畅销车型这么简单。
吉利转型的动力和蓄水池
之于吉利汽车,星愿的爆发有三重意义:
第一,在短时间内迅速提升了吉利的新能源车销量规模和渗透率。
2024年8月初吉利银河E5上市,当月吉利银河的销量规模首次攀上2万辆大关;而10月初星愿上市后,当月银河销量就从月销2万+直接跨上了6万+;12月初吉利银河星舰7上市后,在这三台爆款的助推下,2025年的银河彻底开挂。
吉利银河的这轮新品周期虽然始于银河E5,且后续有星舰7、星耀8(2025年5月9日上市)、银河A7(2025年8月8日上市)、银河M9(2025年9月17日上市)多台爆款车型,但销量一路攀升、不断创出新高的星愿,依然是最不能被忽视的。
第二,它不仅成为吉利新能源车销量增长的最强动能,更为吉利银河的渠道发展注入了一剂强心针。
在银河E5和星愿上市之前,吉利银河经销商的压力绝不算小,随着这两款车的上市,经销商们终于松了一口气,而且星愿的爆发,不止让星网的建设更加顺利,也让整个银河渠道发展大大提速。
星愿当然不是利润率很高的车型,但星愿为经销商和吉利银河带来的人气、进店量、流量、经营流水都非常可观。
第三,星愿是吉利新能源转型的“蓄水池”。就像燃油车时代的帝豪一样,尽管纯电小车只是入门车型,可它的热销能够为吉利积累大量基盘用户,筑起巨大的粮仓,为企业转型提供源源不断的动能。
购买星愿的用户,不乏购买第一台车的年轻人,更有大量女性消费者,如果能把这些人纳入吉利体系内,并很好的留住他们,那整个吉利体系的转型发展会稳健很多。
星愿的破局之道很“大”
之于汽车行业,我们要先明确一点,星愿的崛起并不是开先河式的,反而是在细分市场已经充分竞争后实现的。在它之前,五菱和比亚迪在纯电小车市场“两强争霸”,其他品牌也早已冲击过数次,只不过都无法撼动这一格局。
星愿上市之初,外界也并不看好这台车能够冲破五菱和比亚迪的围剿,更不用说能以一敌二独霸一方了,因此星愿的超越含金量很高,更重要的是有极强的示范意义——市场的打法该焕新了。
探究星愿的成功,核心在于它把纯电小车的“精品感”提升到了一个新的高度,更精致的外观、更好的质感、更大的空间、更长的续航、更快的充电速度、更智能的座舱体验,纯电小车不再是预算不够的“凑合选择”,而是真的能兼顾实用和乐趣。
无论是宁德时代的电芯,还是Flyme Auto的车机,又或者是11合1的智能电驱,对于当时的纯电小车细分市场来说都是“降维打击”的存在,在价格相当的情况下,星愿给了让消费者难以拒绝它的N个理由。
另一个问题来了,对手为什么不能有效反击?因为做不到。
星愿的爆发,要放到吉利自去年下半年开始的这轮强势产品周期中去看,它的成功不是偶然,只是吉利这轮产品周期的一个缩影,而从银河E5到银河M9,从领克900到极氪9X,吉利这轮爆款频发,本质是体系力打底基础上,供应链垂直整合完成后的必然呈现。
简单点说,如果没有GEA架构、Flyme Auto车机、11合1电驱、神盾电池安全系统等吉利自研自产的核心零部件体系,星愿绝不可能拥有这样的性价比和精品质感,对手想照着这个标准给产品做升级很简单,难的是怎么把成本和价格控制住。
众所周知,越是在便宜的车上,越能看出来企业的成本控制能力和技术“性价比”,而这个才是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所以星愿虽小,背后的门道却大得很。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