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信部曝光智己H5参数!智驾时代来临?新车实力抢先看

最近,汽车圈里有个消息让很多人都坐不住了,尤其是那些每天被堵在路上,感觉方向盘都快跟自己长在一起的朋友们。

事情是这样的,工信部作为我们国家工业发展的“大管家”,在它的官方公告里,透露了一款新车——上汽智己LS6的详细信息。

这车一亮相,参数表就跟开了挂一样,什么续航里程能跑八百多公里,还装备了能实现高级别智能驾驶的一堆高科技玩意儿。

工信部曝光智己H5参数!智驾时代来临?新车实力抢先看-有驾

一时间,大家的朋友圈和各种汽车论坛都热闹起来了,很多人都在感叹:这回,是不是真的要告别手忙脚乱的开车日子,迎来那个我们盼了很久的“智能驾驶时代”了?

不过,每当有这种听起来特别美好的事情出现时,我们总得冷静下来想一想。

这车上搭载的所谓“高阶智驾”,真能像科幻电影里演的那样,让我们在上班路上喝着咖啡、看着新闻,就把我们安安稳稳地送到目的地吗?

这背后,事情可能比我们想象的要复杂一些。

咱们先来看看这台智己LS6到底有哪些让人眼前一亮的本事。

工信部公示的信息,就像一份提前公开的官方说明书,把它的底子都亮了出来。

最核心的一点,是它用了所谓的800V高压平台技术。

这个词听起来很专业,但翻译成大白话就是,它的充电速度快得惊人。

过去我们总担心电动车充电慢、续航短,开长途心里没底。

现在这个技术,号称能做到充电几分钟,就能增加上百公里的续航。

这就好比你的手机快没电了,插上充电器,上个洗手间的功夫就充了一大半,这种体验上的提升,直接解决了电动车用户最大的一个心病。

再来看它的“智能”部分。

根据公示,这台车头顶上装了激光雷达。

这东西可不简单,你可以把它理解成是汽车的“超强眼睛”,比我们现在常见的摄像头看得更远、更清楚,而且不受黑天、下雨、起雾这些坏天气的影响。

有了这么一双“火眼金睛”,再配上算力强大的车载芯片作为“大脑”,理论上,它在高速公路上就能自己完成很多操作,比如根据路况自动变换车道、平稳地超过慢车、顺畅地驶入和驶出高速匝道。

这已经不是天方夜谭了,现在市面上一些品牌的智能驾驶系统,比如小鹏的NGP或者华为的ADS,已经能在高速公路上让驾驶员省心不少,长途开车的疲劳感确实大大降低了。

然而,当我们把车从路况相对简单的高速公路,开回到我们每天都要面对的城市道路时,挑战才真正开始。

工信部曝光智己H5参数!智驾时代来临?新车实力抢先看-有驾

城市里的交通状况,那可真是千变万化,复杂程度呈几何倍数增长。

你可能会遇到突然冲出来的外卖电动车,不按常理出牌的行人,还有各种见缝插针、强行加塞的车辆。

在这些突发情况面前,目前的智能驾驶系统,哪怕再聪明,也常常会显得有些“不知所措”。

这不是凭空猜测。

即便是全球智能驾驶领域的领头羊特斯拉,它的FSD(完全自动驾驶)功能也一直在争议中前行。

根据美国相关部门的统计数据,涉及自动辅助驾驶功能的交通事故时有发生,这说明在技术层面上,还没有哪家公司敢拍着胸脯保证自己的系统能百分之百应对所有路况。

我们国内也有很多车主反映类似的问题,一位购买了带有高级别辅助驾驶功能新车的朋友就曾吐槽,他的车在高速上确实是“神器”,能让他轻松不少,可一旦进入市区,尤其是在早晚高峰的拥堵路段,系统就会变得异常“谨慎”,旁边有车稍微离得近一点,警报声就响个不停,遇到稍微复杂一点的十字路口或者环岛,系统干脆就“撂挑子”不干了,直接提示驾驶员接管。

这么来回折腾几次,精神高度紧张,感觉比自己全程开下来还要累。

这种情况的出现,暴露出了两个很现实的问题。

首先是技术本身还需要时间去成熟。

现在的智能驾驶,说到底还是一个依靠大量数据来学习和做决策的程序,它能很好地处理那些有规律可循的场景,但对于人类社会中那些充满偶然性和不确定性的行为,它的理解和预判能力还远远不够。

其次,是我们整个交通环境的基础设施,还没有为智能驾驶的全面普及做好准备。

比如,高精度地图的覆盖范围还不够广,很多城市道路的细节信息并没有完全录入;5G网络虽然发展很快,但在一些地方信号覆盖依然有盲区,无法保证车辆与云端数据时时刻刻的稳定连接。

更重要的是,相关的法律法规也还在摸索阶段,一个最基本的问题就是:如果智能驾驶状态下的汽车出了事故,这个责任到底应该由谁来承担?

是坐在驾驶位上的人,还是汽车制造商,或者是软件的开发者?

这些问题没有明确答案之前,大家用起来心里总归是不踏实的。

那么,我们是不是就该因此对智能驾驶感到悲观了呢?

其实恰恰相反。

工信部曝光智己H5参数!智驾时代来临?新车实力抢先看-有驾

我们更应该看到,在克服这些困难的过程中,中国正在展现出巨大的潜力和优势。

为什么这么说?

因为我们国家有着全世界最庞大,也是最复杂的道路交通环境。

这对于研发智能驾驶技术的工程师们来说,既是巨大的挑战,也是一个得天独厚的“训练场”。

其他国家可能需要通过计算机模拟才能遇到的极端路况,在我们这里可能就是日常通勤的一部分。

正是在这种高强度的真实场景中,我们的技术才能以更快的速度迭代和进步,让系统变得越来越像一个经验丰富的“老司机”。

我们已经看到,像百度这样的科技公司,它的L4级自动驾驶出租车已经在北京、武汉等城市的特定区域投入试运营,普通市民也能亲身体验到未来的出行方式。

华为等企业也在不断攻克技术难关,力求让智能驾驶系统能够摆脱对高精度地图的过度依赖,从而在更多的地方都能使用。

国家层面也在大力支持,从“新基建”战略到各地智能网联示范区的建设,再到法律法规的逐步完善,我们正在为智能驾驶时代的到来,铺设一条坚实可靠的道路。

根据行业预测,未来几年内,中国智能驾驶相关产业的市场规模将达到万亿级别,这是一个巨大的发展机遇。

所以,回到智己LS6这款车,以及所有类似主打智能驾驶的新车,我们应该用一种更加理性和全面的眼光去看待它们。

它们代表了汽车工业发展的方向,是科技进步带给我们的新选择,这一点毋庸置疑。

但对于我们每一个准备购车的普通人来说,在做出决定前,有几点建议或许值得参考。

第一,不要只看广告宣传和参数配置,一定要去亲身试驾。

而且最好能在你平时最常行驶的路段,比如上下班的路上,去实际体验一下它的智能驾驶功能到底好不好用,是不是真的能帮你解决问题。

第二,要考虑到后期使用的成本。

车上那些精密的雷达和传感器,一旦发生碰撞损坏,维修和更换的费用可不便宜,在购车前了解清楚相关的保修政策和维修价格,做到心中有数。

最后,要保持一个清醒的认知,目前市面上所有的量产车,其智能驾驶功能都还处于“辅助驾驶”的阶段,它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你的负担,但绝不意味着你可以完全放手不管。

驾驶的主动权和最终责任,依然牢牢掌握在你的手中。

技术的发展需要过程,我们的驾驶习惯和安全意识,也需要与时俱进。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