刷手机的时候,是不是总感觉风向变得特别快?前脚还全网吹爆电动车,后脚就一堆视频告诉你,“世界都不要电动爹了,欧美车企纷纷掉头,就咱们还在一条道上走到黑”。
搞得好像全世界都清醒了,就我们成了那个赌场里输红了眼,还要押上全部身家的赌徒。
每次看到这种论调,我都想笑。成年人的世界里,哪有那么简单的“放弃”和“坚持”?这背后都是生意,是战略,是一盘大到你无法想象的棋。那些剪辑出来的“真相”,不过是想让你觉得我们走火入魔,孤注一掷。
我们先来聊聊奔驰和福特那点事。奔驰说延后了全面电动化的目标,福特在电车业务上亏了几十亿美刀,听着确实挺吓人,像是多米诺骨牌倒下的第一块。但你仔细看看,奔驰反手就砸了几百亿欧元继续搞研发,福特CEO吉姆·法利嘴上说着亏损,身体却很诚实地在美国建了三个巨大的电池工厂。这叫放弃?这顶多算是从百米冲刺,变成了马拉松跑,调整了下呼吸和节奏,终点线可一点没变。
他们只是发现,一口吃不成胖子,步子迈大了,容易扯着胯。
而咱们呢?我们不是步子迈大了,我们是直接把赛道给铺好了。数据这玩意儿,最不会骗人。2024年,全球每卖出五辆车,就有一辆是电动的。其中,中国市场贡献了超过1100万辆,占了我们自己新车销量的半壁江山。什么概念?就是你在路上堵车,旁边那辆车不是比亚迪就是特斯拉,不是蔚来就是小鹏。
这已经不是趋势了,这是现实。是我们每一个普通人,用真金白银投票选出来的生活方式。
所以,问题就来了。别人踩刹车,我们踩油门,到底图啥?难道真是为了跟谁赌气?
说白了,中国在新能源车这条路上,压根就不是在赌,而是在“换命”。燃油车那一百多年的历史,就像一场别人早已定好规则的牌局,发动机、变速箱这些核心技术,就是人家手里的王炸。我们辛辛苦苦跟了几十年,始终是在牌桌上给人家凑数的,永远也别想当地主。
新能源车不一样。这等于掀了旧牌桌,大家重新开一局。电池、电机、电控,大家几乎都在同一起跑线上。宁德时代的电池都快成全球硬通货了,比亚迪更是从电池到芯片再到整车,自己全包圆了,活脱脱一个“全能选手”。我们第一次在汽车这个工业皇冠上,有了制定规则的资格。你说,这机会能放过吗?放过,那才叫真的傻。
这事儿还没完。你以为我们只是想造几台车,卖出去挣点钱?那就把格局看小了。发展新能源车的底层逻辑,其实是“以车带链”。
一台电动车,背后牵着的是一整条长得吓人的产业链。从上游的锂矿、钴矿,到中游的电池制造、芯片设计,再到下游的充电桩网络、智能驾驶系统,甚至还有储能电站。这就像一棵参天大树,汽车是主干,上面每一个分支都能长出一个巨大的产业,带动上百万的就业和万亿级的投资。
举个例子,就说充电桩。国家那个“三年倍增计划”,听着就热血沸腾,到2027年要建成2800万个。这背后是多少设备制造、多少工程建设、多少电网升级?这盘棋,下的不是一辆车的输赢,而是整个国家制造业的未来。我们是在用电动车这个“火车头”,拖动整个工业体系向前狂奔。
当然,问题肯定有。节假日高速上“人等桩”的窘境,电池成本还没降到让所有人都笑开花的程度,还有一些低端电车确实质量堪忧。但你不能因为一个人刚学走路时会摔跤,就断定他这辈子都跑不起来。方向对了,路上的坑,填平就是了。当年我们搞高铁,多少人说贵、没人坐?现在呢?“真香”定律虽迟但到。
现在最有趣的,是外面的反应。欧洲一边嚷嚷着要对中国电动车加关税,一边又疯狂给自家车企发补贴;美国更直接,不给中国车补贴,但转身就给特斯拉开绿灯,还要求供应链必须“本土化”。
看明白了吗?他们根本不是不想要电动车,他们是怕这块“新蛋糕”全被我们吃了。他们所谓的“放弃”,更像是一种谈判策略,是一种产业保护。这恰恰反证了我们走的路是对的。因为只有当你强大到让对手感到恐惧时,他们才会想方设法给你使绊子。
所以,这到底是对是错?很多人看到的是眼前的挑战和市场波动,但国家看到的是十年后的能源安全,二十年后的产业主动权。新能源车,就是我们从“被别人卡脖子”到“把方向盘攥在自己手里”最现实的一条路。
这牌局,我们跟了。而且,是要做庄家的那种。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