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10月22日,德国《图片报》披露,大众集团正准备在沃尔夫斯堡总部工厂陆续停产,其中首当其冲的是高尔夫车型的生产线,随后途观等车型也将受波及。沃尔夫斯堡是全球最大的汽车制造基地之一,占地逾6平方公里,拥有约六万名员工,日产能可达四千辆汽车。然而受芯片短缺冲击,预计2025年的产量将跌至自1958年以来的最低,仅约30万辆,远低于过去年均78万辆的水平。
导致这一危机的核心是安世半导体的芯片供应被中断。安世虽不是最先进的光刻设备,但其生产的功率和逻辑芯片在汽车、工业和消费电子领域占据关键位置,一旦缺失,整条供应链便会陷入停滞。今年10月初,在美国的压力下,荷兰政府以“国家安全”为由接管了中资企业安世半导体,冻结了99%股权并暂停了中方CEO的职务,实质上是一次经济掠夺。安世的主要产能位于中国东莞,年产量约500亿颗芯片,占全球安世产能的70%以上。荷兰的强硬干预直接导致中国对安世芯片的出口被禁止,欧洲随即陷入“缺芯”恐慌。
芯片断供的直接后果是,大众不得不削减生产规模并计划降低10%工资,同时数万名德国工人面临失业风险。其他欧洲车企如奔驰、宝马也在紧急评估安世芯片断供的影响,部分已开始寻找绕开荷兰总部的供应渠道。美国汽车制造商福特等也收到安世供应中断的预警,若供应持续中断,北美工厂可能在数周后面临减产甚至停产的风险。
面对这场供应链风暴,中国已明确警告荷兰:必须保护中国投资者的合法权益,及时妥善解决安世被接管的问题,否则后果自负。与此同时,安世中国已实现独立运营,直接与大众、宝马等车企对接,确保关键芯片的供应不受荷兰总部的制约。
这场“抢芯”风波让人看到,国际供应链的关键节点一旦被政治手段切断,连最稳固的汽车制造业也会瞬间失去支撑。荷兰本以为凭借对安世的控制可以在全球半导体竞争中占得先机,却不料把盟友德国的汽车产业拖入深渊,也让中国的底线与实力再次得到全球关注。对中国企业而言,守住核心产能、掌握关键技术、做好风险预判,才是走向世界舞台的根本保障。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