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一家月销超30万的自主车企诞生,吉利10月销量刷新纪录,新能源表现强劲,海外市场持续发力,2025年目标逼近行业格局或将迎来新变化

又一家月销超30万的自主车企诞生。吉利10月份的成绩单一出来,真的让人觉得不简单。这个品牌从我这个行业混迹多年的人来看,有几个点特别值得留意。

10月份吉利汽车销量挺吓人的,达到307,133辆。这数字再也不是还行的范畴,而是真正的炸裂。比亚迪出来之后,像吉利这样还能突破30万的车企,算是稳站在行业的一线了。这不是偶然,背后有研发、供应链、渠道的深厚支撑。特别是新能源方面,177,882辆的销量,已经超过一半是新能源了,历史新高了。这个比例,不是靠嘴炮,而是在实际的产出上。

又一家月销超30万的自主车企诞生,吉利10月销量刷新纪录,新能源表现强劲,海外市场持续发力,2025年目标逼近行业格局或将迎来新变化-有驾

我还特别翻了下笔记,吉利旗下中国星矩阵10月销量11.8万,银河11.7万,领克40,213,极氪21,423。除了极氪小幅下跌(可能是市场换档期调控带来的短期因素,也可能是换车周期拖后了),其他都是大正增长。我在想,这能背后反映出什么?大概就是吉利的产品布局调整到位,渠道也稳定坚挺。

再说说海外市场。10月出口4.1万辆,算是近两年不少自主品牌的亮点。你看,海外这个薄弱点,终于开始逐步追赶。对比国内市场,出口虽然占比少了一点,但起步比以前快多了。我们曾经调侃国产车走向出海就像是第一次单飞,但现在看,已经比试水更成熟。

吉利的目标也不算幼稚。1-10月已经卖出247.7万辆,离2025年达成300万辆这个目标越走越近。以这个速度,可能超预期达成,甚至能冲到310万?这里得打个估算牌。我感觉,吉利的规模在国内自主品牌里,不是虚的。奇瑞、长城、长安还没公布10月成绩,长城30万不太可能,可能就15-20万左右了,这个差距还是挺明显的。

不过我其实也在想一个问题。这些自主品牌高速增长,是瓶颈打破还是环境变化?过去几年市场被合资神话压得喘不过气来,但自主品牌证明了自己。反观合资品牌,近年来似乎有点掉队趋势,甚至开始收缩投资。你觉得这是市场再洗牌的开始吗?还是仅仅暂时的调整?我没细想过。

又一家月销超30万的自主车企诞生,吉利10月销量刷新纪录,新能源表现强劲,海外市场持续发力,2025年目标逼近行业格局或将迎来新变化-有驾

我一直觉得自主品牌的竞争不像表面那么简单。比如说,有朋友做修理的,他说:这些国产车修起来,比合资车复杂点。我还插句话:那成本是不是也要高点?他说:对,但利润也都还凑合。这其实说明,自主车企在研发和供应链上的投入,越来越专业,但在制造成本、零配件供应上还在追赶。

说回吉利,我还记得我之前翻了翻相册,那时候给父母换新车,是一辆兵工厂改的吉利。当时觉得那车挺实在,但技术还很模仿。但吉利的新能源产品,特别是极氪,说实话已经配得上高端标签。前几天去展厅,看了新款,那车的细节、材质、配置,跟三四年前完全不一样。

回头想想,吉利同时布局中国星矩阵、领克和极氪,这象不像单纯靠拼量,而更像是在拉大核心与边缘的区别。中国星这个品牌,真的有点像国产的玛莎拉蒂——跑量,普及,但还追求品质、品牌感。领克偏更年轻、更有个性。极氪,则是冲着科技旗舰去的。

而我知道,研发这个事很难自己一晌贪欢。每次听厂里的人讲创新技术突破,其实心里都在想:这些新东西,背后是不是全都是投钱投过头了?供应链到位了,才有底气做复杂的集成和创新。去年说要用国内最先进的电池线束技术,我一看,估算蔚蓝的成本大概高出一半左右(这估算不一定准,但就这个感觉)。

又一家月销超30万的自主车企诞生,吉利10月销量刷新纪录,新能源表现强劲,海外市场持续发力,2025年目标逼近行业格局或将迎来新变化-有驾

不然,为什么吉利能一点点在新能源里滚出来?这个市场太细碎了。不同车型用不同的动力系统,不同供应商的料子差别还挺大,特别是新能源的材料和加工工艺。你说,研发就像酿酒一样,得是选料、发酵、调味,才能有套路。

没有细想过自主品牌未来的煤炭是啥?其实车企盈利模式大致没变。卖车,除了销售收入,还能从零配件、售后、金融等滋生收益。你觉得,像吉利这样连续增长的背后,靠的还是卖车这个核心,还是服务线的布局?我觉得,未来自主品牌要想持续高增长,不能只靠卖车量,还得像苹果那样打造一个生态圈——这个想法没那么新,但说白了,没人愿意一直打价格战到死。

我最在意的还是:这样的高速增长,能持续多长?市场变化很快,你看,去年还说新能源补贴要取消,结果变成补贴真金白银,大家都赶着换车。有没有想过,除了产量之外,车的白金水平和金融创新,也是战场?我猜测,这可能是下一步的关键。

又一家月销超30万的自主车企诞生,吉利10月销量刷新纪录,新能源表现强劲,海外市场持续发力,2025年目标逼近行业格局或将迎来新变化-有驾

正好我刚才翻了下笔记,发现很多自己写下的疑问句都还没回答 —— 比如说:未来自主车企的品牌力,到底能不能和合资品牌一样,成为消费者心中的首选?或者电动车的成本结构,能不能一夜变简单?这都还是未知。更别提海外市场的竞争,再加上政策风向的变幻,行业格局或许还会有大变。

这一轮高速增长背后,我反而更关心那一地鸡毛——那些供应链的压力、研发的持续投入、渠道的布局,甚至是工人们的心情。因为你知道,任何行业都逃不过底层货真价实的检验。

我特别好奇:在这些数据信息堆砌后,哪家自主车企会先稳住脚步,不再上蹿下跳?又有哪个新品牌会突然出现,撕开一块市场蛋糕。反正现在看,行业不再是单纯拆分市场那么简单,更像是拼脑子拼实力的战场。

这段先按下不表,想让自己多琢磨琢磨。

又一家月销超30万的自主车企诞生,吉利10月销量刷新纪录,新能源表现强劲,海外市场持续发力,2025年目标逼近行业格局或将迎来新变化-有驾

你觉得,未来几年,这股增长势头还能持续多久?

本作品为作者原创创作,内容由人工完成,部分内容在创作过程中借助了人工智能(AI)工具辅助生成。AI在资料整理、语言润色、表达优化或灵感拓展方面提供支持,核心观点与主要内容均由作者独立完成。

本文旨在信息与观点的交流分享,不含任何不良导向或违规内容。若需引用或转载,请注明出处与作者。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