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真,每次聊到兰博基尼这种上古神兽,我总觉得画风有点魔幻。特别是2009年的蝙蝠SV,这玩意儿已经不是车了,它是一个工业时代的遗嘱,是写给电气化这个孙子的最后通牒,通牒上就四个大字:你懂个屁。
熟悉兰博基尼的都知道,这个牌子本质上就是个修仙门派,拜的就是V12自然吸气这个老祖宗。从Miura到Countach再到Diablo,每一代掌门人干的事儿都一样,就是不计成本地给这位老祖宗灌注真气,想让他早日渡劫飞升。到了蝙蝠SV这儿,算是把门派里最后一点灵丹妙药都喂下去了,因为它之后,所有兰博基尼都要开始念“电母经”了,纯粹的内燃机修仙路,断了。
所以你看,这台6.5L的V12发动机,就不是流水线上那些被KPI逼疯了的产品经理搞出来的东西。它是俩意大利工程师,关在小黑屋里,花了整整72个小时,像盘核桃一样,一件一件手工搓出来的。什么钛合金气门,碳纤维进气歧管,这些词儿翻译过来就是四个字:不计成本。这已经不是在造车了,这是在搞一场献祭,把工程师的头发和老板的钞票一起献祭给性能之神。
拧动钥匙那一刻,你才能理解这场献祭的意义。那不是点火,那是唤醒。燃料在12个气缸里爆炸,与其说是爆炸,不如说是一种共鸣,一种来自机械文明最深处的咆哮。3000转的时候像地底下滚过的闷雷,6000转以后直接就是雷电法王杨永信在你耳边开巡回演唱会,整个大地都在跟着你哆嗦。三体人看了都得气活了,他们的水滴在这声音面前,就是个弟弟。这他妈才叫车!现在那帮电动爹算个屁!
但魔幻的地方就在这,当你的朋友第一次坐进这台几百万的“艺术品”里时,他的表情会非常精彩。他会一脸嫌弃地摸着那堪比毛坯房的内饰,然后小心翼翼地问你:哥,咱是不是被骗了?没有大连屏,没有智能语音,连空调按钮都少得像是从哪个报废车上拆下来的。
这就是品牌玄学的巅峰。为了减重100公斤,兰博基尼的工程师已经疯了,把能拆的都拆了,甚至连中央扶手都没放过,换上了一堆碳纤维。于是,一个奇怪的逻辑闭环诞生了:我花几百万,买了一台内饰像拖拉机的车,然后我告诉自己,这不叫简陋,这叫“纯粹”,叫“赛道基因”。我作为一个中年人,非常理解这种自我催眠。这就跟买奔驰一样,买的从来不是车,是那个三叉星徽标带来的“我混得还不错”的幻觉。买蝙蝠SV的人,买的也不是驾驶,而是“我是这个世界上为数不多能驾驭这头上古凶兽的人”的信仰。这种爱真的很特别,你爱过一个品牌的时候,你就懂了。
写到这里我突然觉得,把一台车比喻成修仙有点扯淡,但你仔细想想,这帮意大利工程师可不就是一群技术宅修仙党么?他们把功率重量比干到了2.3kg/马力,这是什么概念?普通家用车是10kg/马力,也就是说,蝙蝠SV身上的每一匹马,都比你家买菜车上的马轻松四倍。开起来的感觉,不是你在开车,是车在前面跑,你的灵魂在后面被硬生生拖着走。
然后,天劫来了。
2020年,欧盟那帮不务正业的官僚搞出了“欧7”排放标准,V12这种靠大口喝油来输出力量的“上古心法”,瞬间就成了歪门邪道。紧接着,兰博基尼自己也不装了,摊牌了,宣布2025年全系混动,2030年搞纯电。翻译过来就是:老祖宗,时代变了,我们打不过,只能选择加入他们了,您老人家体面点,自己进博物馆吧。
所以你看,蝙蝠SV的谢幕,根本不是一场技术迭代,而是一场掀桌子式的自爆。它用自己纯粹到不讲理的存在,给那个燃油时代画上了一个炸裂的句号。之后的所有超跑,不管带不带电,都得活在它的阴影里。
讲真,这感觉就像当年诺基亚的用户看着第一代iPhone,心里想这什么玩意儿,连实体键盘都没有,肯定不好用。谁知道呢。
这玩意的最大价值,可能就是在深夜的地下车库里,轰一脚油门,震得旁边的理想L9警报乱响。然后车主心满意足地熄火,锁车,上去吃一碗28块钱的牛肉面。这就是超跑的终极宿命,一个昂贵的、能移动的、能产生巨大噪音的信仰图腾。
所以,一个时代的结束,往往不是因为它技术落后,而是因为它太牛逼了,牛逼到让这个日渐无聊的世界感到了害怕。懂了吗?它不是被淘汰了,它是打完了最终BOSS,自己选择了化为一道光,成盒了。
本文以传递社会正能量为核心,若存在表述不当或侵权情况,请联系我方进行修正或删除。小编写文不易,期盼大家多留言点赞关注,小编会更加努力工作,祝大家生活一路长虹。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