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啥这几个月价格更低的奔驰S级反而卖不过迈巴赫S级?原因在哪?
百万豪车市场惊现"逆天"现象!便宜50万的奔驰S竟然被迈巴赫S给吊打了?
最近刷汽车论坛,发现一个让人大跌眼镜的事儿——2025年7月份,迈巴赫S级销量达到1255辆,而奔驰S级的表现更是惨淡。
奔驰S级全国销量仅723辆,同比暴跌超60%!
这数据一出来,评论区直接炸锅:"这什么情况?
奔驰S级96.26万起步,迈巴赫S级146.8万起步,整整贵了50万,怎么反而卖得更好?""难道大家都不差钱了?"
要知道,奔驰S级可是降价降到飞起——最高直降18.29万,全国最低成交价只要77.97万,这价格都快腰斩了!
按理说应该卖爆才对啊?
可迈巴赫S级呢,一分钱不降,反而越卖越火。
更邪门的是,2024年全年,迈巴赫S级以12449辆的销量独占百万级轿车销量榜首,这成绩简直亮瞎眼!
那问题来了:为啥便宜的奔驰S卖不动,贵的迈巴赫S反而抢手?
这背后到底藏着什么门道?
咱今天就来扒一扒这桩"怪事"。
降价50万都没人买?奔驰S级到底经历了啥"滑铁卢"?
先说说奔驰S级这两年有多惨。2025年2月,2025款奔驰S级上市,售价区间96.26万-204.26万元,看着挺正常对吧?
可市场反应简直冷到冰点——经销商为了清库存,开启"跳楼价"模式:最高优惠18.29万,最低成交价77.97万,这折扣力度都快赶上清仓大甩卖了!
更惨的还在后头:2025年6月,奔驰S级全国销量仅723辆,同比暴跌超60%,要知道这车巅峰时期单月能卖3000多辆,现在连零头都不到!
咱们仔细琢磨琢磨奔驰S级是怎么一步步把好牌打烂的。
当初奔驰S级可是豪华轿车里的标杆,车长超过5米2,轴距3米2,往那一停就是气场全开。可现在呢,这车就像当年风光无限的明星糊了,看着还是那张脸,但光环已经散得差不多了。
最要命的是价格战打得太猛,原本百万级的定位硬生生被自己人拉到了七八十万,这就好比一个穿惯了高定的人去地摊淘货,别人看着都觉得别扭。
更扎心的是市场反馈。有经销商私下透露,现在来看奔驰S的客户,十个里面有八个最后选了别的车。要么就是加钱上迈巴赫S,要么就是转头去看新能源车。
剩下两个呢?一个在犹豫要不要再等等价格,另一个干脆买了二手车。
这销售转化率低得可怜,连销售顾问自己都没底气了——以前介绍奔驰S那叫一个自豪,现在开口第一句就是"我们这车优惠力度特别大",这话听着就透着股无奈。
再看看车主论坛里的声音,老车主们那叫一个心碎。
有位2024年初花100万提车的大哥,看到2025年降到78万,在论坛发帖:"我这一年亏了20多万,心态崩了!"
下面一堆人跟着吐槽,有人说自己刚提车三个月就看到降价10万,找4S店理论人家说这是市场行为没法退差价。
这负面情绪传播开来,潜在买家看了心里也打鼓:这车是不是有啥毛病啊?
不然咋降得这么猛?
最讽刺的是,奔驰S级原本最引以为傲的那些配置和技术,现在完全成了"鸡肋"。什么主动降噪、空气悬挂、后轮转向,这些高科技放在三年前还能唬住人,现在呢?
国产新能源车十几万就能给你整一套智能驾驶辅助,大屏幕比奔驰S的还大还流畅。
有个做汽车评测的朋友跟我说,他试驾最新款奔驰S的时候,发现车机系统卡顿得让人怀疑人生,语音助手识别率还不如国产车三年前的水平。
这技术代差一拉开,再怎么降价也挽回不了消费者的心。
说白了,奔驰S现在就是典型的"两头不靠"。
往上比,豪华感和尊贵感被自家兄弟迈巴赫S秒杀;往下比,性价比和科技感又被新能源车吊打。
价格降到七八十万这个区间,尴尬得很——买得起这个价位的人,要么咬咬牙上迈巴赫S享受顶级待遇,要么干脆换个思路买台科技感爆棚的新能源车。
奔驰S就这么被夹在中间,左右为难,销量不崩才怪!
贵50万反而更抢手?迈巴赫S到底凭什么让富人"真香"?
说完奔驰S的"失意",再来看看迈巴赫S凭啥"封神"。
很多人不理解:不就是拉长版的奔驰S吗?
多个双M标志就能多卖几十万?
事实证明,迈巴赫S的成功可不是靠"换标"那么简单。
咱们先从品牌说起。
迈巴赫这个名字可不是随便来的,它曾经是独立的汽车品牌,专门服务全球顶级富豪。
后来虽然被奔驰收购变成子品牌,现为梅赛德斯-奔驰集团的子公司,但那股子"贵族气"一点没丢。
开迈巴赫S出门,就像拿着爱马仕铂金包而不是普通款——懂行的人一眼就能看出段位差距。
有位开迈巴赫S的企业家朋友跟我说,他参加高端商务活动,停车场里一排豪车,别人看到他的双M标志都会多看两眼,这就是身份认同感。
你开奔驰S去?
不好意思,可能被当成司机。
再说说这车到底豪华在哪。
坐进迈巴赫S的后排,那感觉真不是吹的——座椅能电动调节到你想要的任何角度,想躺着办公就躺着,想半坐着看文件就半坐着。腿托伸出来,按摩功能打开,再配上柏林之声音响放点轻音乐,这哪是坐车啊,分明是移动的头等舱。
有个细节特别打动人:后排中央扶手里藏着个小冰箱,冰镇香槟随时取用,旁边还配了专属的高脚杯架。
这些设计不是为了炫技,而是真正考虑到高净值人群的使用场景——他们可能刚谈完一笔大生意,需要在车上小酌庆祝。
迈巴赫S的后排空间比奔驰S多出18厘米,别小看这点距离,就这18厘米能让你的腿完全伸直,甚至可以翘个二郎腿。
座椅加热、通风、按摩全都标配,就连脚垫都是手工缝制的真皮材质。
有位车评人说得特别到位:"坐奔驰S后排,你觉得自己是个成功人士;坐迈巴赫S后排,你觉得自己是皇帝。"
这心理暗示的差距,值50万!
咱们再来算笔账。2024年全年,迈巴赫S卖了12449辆,平均下来一天才卖34台。
这稀缺性一上来,立马就变成"圈层货"了。
你想想,全国这么多城市,每天才产出34台迈巴赫S,这意味着什么?
意味着你买到手,开出去撞见同款的概率极低。
不像奔驰S,满大街都是,还经常能看到网约车在用,这身份标签一下就掉价了。
有位金融圈的朋友跟我说,他们那个圈子里开迈巴赫S的人,彼此见面都有种默契的点头致意,因为大家都知道"能买得起这车的不是一般人"。
还有个容易被忽略的点:迈巴赫S从来不打价格战。你去4S店问,销售会告诉你"我们这车没优惠,爱买不买"。
这话听着硬气,但恰恰是高端品牌的底气所在。
反观奔驰S,今天降5万明天降8万,搞得消费者都摸不清底价在哪,买了还担心后续继续降。
迈巴赫S就不存在这问题——价格透明,童叟无欺,买的人心里踏实。
而且正因为不降价,保值率特别高。
有数据显示,一年车龄的迈巴赫S保值率能达到85%,而奔驰S只有70%左右。
这一来一去,算上保值率的差异,实际花费差距没那么大。
说到底,买迈巴赫S的人压根不在乎"性价比"三个字。
他们要的就是"独一无二"和"圈层认同感"。
你说奔驰S便宜50万?
人家根本不差这点钱,甚至觉得"太便宜反而掉价"!
这就是顶级消费的逻辑——不是买不起便宜的,而是贵的才能彰显身份。
迈巴赫S把这个逻辑玩到了极致,所以才能在价格高出一大截的情况下,销量反超奔驰S。
豪车市场"变天"了?为啥富人越来越不在乎"省钱"只在乎"稀缺"?
看到这儿,你可能会问:以前大家买豪车不也看"性价比"吗?
咋现在反而越贵越买?
其实这背后,藏着中国豪车市场的一次"大洗牌"。
咱们先从大环境说起。
2024年的数据显示,中国新车市场购车用户家庭可支配收入均值突破20万元,中产与富豪的合计占比突破50%。
这意味着啥?
意味着现在买车的主力军,都是"不差钱"的中产和富人阶层!
这些人买车的逻辑跟普通消费者完全不同——他们不问"能便宜多少",而是问"能不能彰显我的身份"。
你奔驰S降价30万?
他们不心动;迈巴赫S一分不降?
他们抢着买。
因为在他们看来,"稀缺"等于"尊贵",这逻辑才是富人消费的底层密码。
再看看消费心理的转变。
十年前,大家买豪车是为了"从无到有"——没车的买辆BBA,证明自己"混出来了"。那会儿开辆奔驰S出门,邻居都得高看你一眼,亲戚朋友也会投来羡慕的目光。
可现在呢?
有钱人满大街都是,光有辆奔驰S根本不够看。
你在高端小区的地下车库转一圈,BBA多得能开车展,奔驰S、宝马7系、奥迪A8停得到处都是。
这时候要是还开辆降价款的奔驰S,不但没面子,反而显得"没品位"——别人会想"这哥们是不是资金链出问题了,只能买打折货?"
迈巴赫S就精准抓住了这个心理变化。
它告诉富人:"你和其他奔驰S车主不一样,你是更高级的存在。"
这种心理暗示比省50万管用多了!
有位社会学家分析得特别透彻:中国社会正在从"炫耀性消费"过渡到"区隔性消费"。
啥意思?
就是以前大家买豪车是为了向所有人展示"我有钱",现在是为了向特定圈层展示"我和你们不一样"。
迈巴赫S就是这种"区隔性消费"的典型代表——它不需要向所有人证明什么,只需要让同阶层的人认可就够了。
市场竞争策略也在发生根本性变化。
以前豪车品牌拼的是"谁便宜、谁配置高",经销商之间打价格战打得头破血流。
现在呢?
聪明的品牌开始"反其道而行"——我就是不降价,我就是产能有限,你爱买不买!
迈巴赫S就是这么玩的,而且玩得特别成功。
它每年就生产那么多台,想买还得排队等配额,越是"高冷"富人越追捧。
这就像奢侈品行业的"饥饿营销"——爱马仕铂金包你有钱也不一定买得到,得有消费记录、得配货、得等机会,这反而激发了有钱人的购买欲望。
反观奔驰S,降价越狠销量越惨,为啥?
因为它把自己"卷"成了"普通货",失去了豪车该有的"矜持感"。
有位营销专家评论说:"奔驰S犯了豪华品牌的大忌——用中低端品牌的打法来做高端市场。"
豪华品牌的核心价值在于"稀缺性"和"排他性",一旦开始无底线降价,这两样就全没了。
消费者会觉得"这车水分太大,原价根本不值那么多钱",品牌形象一垮,再想挽回就难了。
还有个不能忽视的因素是新能源车的冲击。
像蔚来ET9、仰望U7这些新势力品牌,对标百万级豪车,不但科技配置吊打传统油车,价格还便宜20-30万。
年轻富豪一盘算:买奔驰S?
还得加油、保养,每年花费一大笔;买新能源?
省钱还有面儿,够"潮"!
这就把奔驰S夹在中间——往上比豪华感不如迈巴赫,往下比科技感不如新能源,左右都不讨好。
迈巴赫S则聪明地避开了这个陷阱,它压根不跟新能源车竞争,就专注服务"只认传统豪华品牌"的顶级富豪,这个市场虽然小但够稳定。
用一句大白话总结:奔驰S想靠降价抢市场,结果把自己搞成了"打折货",连原本的核心客户都流失了;迈巴赫S坚持"物以稀为贵",反而越卖越火——这就是豪车市场的"新玩法"!
市场已经用真金白银投票了:在这个阶层,便宜不是优势,稀缺才是硬通货。
---
网友吵疯了!这些灵魂拷问你也好奇吗?
迈巴赫S逆袭的消息一传开,评论区又成了"大型辩论现场",咱挑几个典型问题聊聊。
先说说最火的那个问题:"迈巴赫S不就是拉长版的奔驰S吗?
多50万是不是智商税?"
这问题问得够直接,但真要较真起来,还真不能简单用"智商税"三个字概括。
确实,从机械结构看,迈巴赫车厂与梅赛德斯-奔驰S系列共用底盘、发动机、变速箱这些核心部件,在车辆的机械结构方面,与同集团旗下的梅赛德斯-奔驰S系列有非常高度的共通性,这点没法否认。
但就在"不一样"的那部分——轴距加长18厘米带来的是后排空间质的飞跃,不是简单的"大一点"那么简单。
还有那个专属三角小窗,别小看这块玻璃,它是身份识别的重要标志。
再加上全手工内饰缝线、柏林之声顶级音响、后排行政座椅这些配置,每一项单独拿出来可能不值几万块,但组合在一起营造出的那种"极致豪华感",就值这个价。
打个比方吧,爱马仕铂金包和普通款用的皮料、五金件可能差不多,但"稀缺性加工艺加品牌溢价"就能差十几倍价格。
迈巴赫S也是这个逻辑。
买得起的人压根不在乎这50万是不是"冤枉钱",他们要的就是"和奔驰S车主不一样"的优越感。
有位奢侈品行业的朋友跟我说,顶级消费从来不看"性价比",看的是"情绪价值"——花这50万买的不是配置,是圈层认同、是身份象征、是那种"我能买得起别人买不起的东西"的满足感。
你说这是智商税?
那全世界的奢侈品都是智商税,可人家就是卖得好,这就是现实。
第二个争议大的问题:"奔驰S都降到77万了,为啥还卖不动?"
这就得说说"价格陷阱"了。
降价本来是刺激销量的手段,但降得太猛反而会产生副作用。
老车主心态崩了——去年100万买的车,今年77万就能拿下,这23万的差价让人心里不平衡。
这些老车主会到处吐槽"奔驰割韭菜""早知道晚一年买",负面口碑一传十传百,潜在买家看了也犹豫:"这车是不是有啥质量问题?
不然咋降得这么离谱?"
其次是品牌形象受损。
豪车的核心价值就在于"身份属性",一旦价格波动太大,这个属性就被稀释了。
你77万买的奔驰S停在豪华小区车库,别人不会觉得你"有实力",反而可能想"这哥们运气好赶上清仓了"。
再者,降价并没有解决奔驰S面临的核心问题——新能源车的冲击、迈巴赫的分流、产品力的相对落后,这些靠便宜根本挡不住。
就好比一个人生病了,光吃止痛药治标不治本,该怎么恶化还是怎么恶化。
奔驰S现在就是这个状态,降价只是"止痛药",销量暴跌的"病根"没治好。
第三个问题也特别实在:"迈巴赫S的车主都是啥人?
真有那么多人买得起150万的车?"
这问题问到点子上了。
根据汽车行业的研究数据,买得起百万级豪车的家庭,年收入至少得在100万以上,而且这100万还得是可支配收入,不是毛收入。
迈巴赫S的车主群体,大概率是企业主、投资人、高管这些高净值人群,他们的年收入可能在数百万甚至上千万。
对这些人来说,150万买台车真不算啥——可能一笔生意的利润就够了,甚至有人把车当成"商务工具",谈业务的时候接送客户用,车本身就能帮他们赚回成本。
有位开迈巴赫S的企业家朋友跟我说,他买这车主要是配司机、坐后排办公用的。
每天路上来回得两三个小时,这时间坐在迈巴赫S后排处理邮件、打电话谈事儿,效率特别高。
而且接待重要客户的时候,开迈巴赫S去接人,对方一看车就知道你的段位,谈判的时候心理优势就出来了。
他说这叫"移动的商务名片",比什么广告都管用。
所以你看,对这个阶层的人来说,迈巴赫S不是消费品,是生产工具,是能帮他们赚钱的资产。
从这个角度看,150万的投资回报率可能比很多金融产品都高。
最后一个问题特别有意思:"奔驰S还有救吗?
怎么才能翻身?"
个人觉得,奔驰S想翻身得"断臂求生",而且得快。
第一条路是彻底跟迈巴赫S拉开差距,主打年轻化和科技化——比如推出纯电版或者插混版,加入激进的智能驾驶辅助,内饰设计现代化一些,吸引那些既要豪华又要科技的新富阶层。
第二条路是干脆停止无底线降价,哪怕销量降一点也要把品牌调性守住。
现在这种"两头不讨好"的策略——既没迈巴赫的尊贵感,又没新能源车的科技感,还拼命降价自毁品牌形象——只会越陷越深,最后彻底沦为"二线豪车"。
说白了,豪车就得有豪车的样子,别学家电搞"价格战",那是自寻死路。
奔驰S需要重新找准自己的定位——你到底是要服务传统富豪还是新富阶层?
是要主打商务属性还是科技属性?
把这些想清楚了再出招,别再瞎折腾了。
否则照这个趋势下去,用不了两年,奔驰S可能真要从"豪车标杆"变成"明日黄花"了。
豪车市场上了一课!"便宜"未必是王道,"稀缺"才是硬通货
从2025年7月迈巴赫S销量反超奔驰S这件事就能看出:豪车市场的逻辑早就变了——以前拼"性价比",现在拼"身份属性";以前靠降价抢客户,现在靠"稀缺性"筛选客户。
迈巴赫S就是把这套玩法玩到极致:我就是贵、我就是少、我就是专属——结果富人抢着买单,销量吊打便宜50万的奔驰S。
这哪是卖车?
分明是在"卖身份、卖圈层、卖优越感"!
反观奔驰S,降价降到怀疑人生,结果把自己搞成了"降价代名词",连原本的忠实粉丝都开始嫌弃。
这给所有豪车品牌上了一课:别以为便宜就能赢市场——真正的豪车,得让"买得起的觉得值、买不起的觉得牛",这才是长久之道!
豪华品牌的核心价值从来不在价格,而在于它能给消费者带来的"身份认同感"和"稀缺性体验"。
一旦开始打价格战,这两样东西就全没了,品牌也就离崩盘不远了。
最后灵魂拷问:如果预算150万买豪车,你会选"降价30万的奔驰S",还是"一分不降的迈巴赫S"?
评论区聊聊!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