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想i8车祸营销翻车一场“碰瓷盛宴”里的荒诞角力
数据不会骗人,但人会演戏。这年头,买辆车都得有点“专业人士”的觉悟了——不仅要懂动力、识配置,还得提前上几节“碰撞测试真假的鉴别课”。要说最近闹得沸沸扬扬的,还数理想汽车拿卡车碰撞测试当营销,把东风柳汽乘龙卡车“顺手牵羊”拽上了舆论热搜。瞅着视频里那惊心动魄的对撞场面,不明真相的群众差点以为理想i8就是城市战车转世,哪怕来辆大卡车“硬碰硬”,都能撞得对手尸骨无存。可惜,真相嘛,往往就藏在这些花里胡哨的“套路”背后——一场测试,几场对骂,坏了新闻头条,憋坏了司机的心。到底谁在下套,谁在“碰瓷”友商?这热闹,今天咱非得掰扯清楚!
先来看看理想这一波神仙操作。发布新车,本该老老实实晒点参数、聊点续航、秀个空间才是正道,可理想偏不。直接祭出一场“坦克大战”自家i8 SUV对撞8吨级乘龙卡车,画面刺激得你裤衩都差点扔出去。结果发布三秒内,评论区就被网友笑喷乘龙卡车驾驶室脱节,货箱和车头眼见着快“分家”,网友直呼“卡车都能撞解体,理想牛X啊!”但哥几个,别着急膜拜。这一通操作很快惹急了卡车圈。一群老司机、卡友跳出来“打假”——说你这碰撞测试本身就有猫腻!卡车防撞梁那么高,轿车真撞上了那不是互保平安,而是被铲进了钩机里。你要真想测安全,能不能找点业内认可的第三方,别老拿“自导自演”公关片糊弄咱老实人?
说到这,咱得扒拉扒拉行业老底。车圈套路向来多一遇碰撞测试,个个都是蒙娜丽莎,笑里藏刀。卡车论坛里,资深卡友指着视频,质问理想你们选的测试车咋是旧款卡车?防护结构与新国标差远了,有点像用板砖砸豆腐,看着挺带劲,实际上早就注定了结局。更要命的是,按理说这种对撞要第三方搞透明操作,你咋就自己搞个闭门打擂,流程都由着你来?瞬间,江湖上掀起了“碰撞门”乘龙卡车那边自己做了场测试,看着同款车,偏偏撞完车架都是“板上钉钉、一点裂缝都没有”。到底是卡车太能扛,还是理想太会蒙人?这“罗生门”,吃瓜群众越刨越挖不出真相。巧了,这剧情咱小时候就看过。还记得2020年帕萨特A柱撞断风波——在C-NCAP测试拿了五星,却在中保研跟地摊货似的当众“断了气”,引发全民大讨论。标准不同,那可是能阻挡千军万马的挡箭牌,所以才有了这次理想和乘龙的“嘴炮大片”。测试为谁服务,到底是为安全,还是给广告添buff?
眼瞅着舆论翻腾,理想和乘龙各自甩锅,一边喊“我有理”,一边抱怨“我无辜”。表面上看好像僵持住了,其实暗地里,各自粉丝和各路吃瓜群众,早就快吵成了人间兵马俑。你要说理想错,理想粉丝直接怼回来——“你让别的车企把自家车拿去撞一遍试试,敢么?”乘龙一方也不甘示弱,“咱这车又不是塑料壳子,把几十吨货当儿戏?”就像两家掀牌打麻将,都有底气,谁都不认怂。再加上卡车司机这个容易被忽略的群体,看到自家工具被营销当做“祭品”,个个怒发冲冠。老司机才是社会的真权威。他们每年多花几倍的钱买保险,为啥——因为命比谁都金贵。一位冷链老司机拍视频吐槽“本来驾驶室后移就是为了救人命,你这碰撞视频等于断章取义,万一有些新手私家司机信以为真,敢跟卡车硬碰硬,这可不是小事。”大家测试造假玩出花儿,受伤的可不是企业“面子”,是万千普通人!
正当你以为这场企业互撕即将收场,真相却如闷雷炸响。有人爆料,车企采购第三方碰撞服务,原来早有一套“行业潜规则”。你让人家怎么测,人家就给你整出个“最美角度”,参数怎么调说了算。这不是我胡说——行业工程师都承认了,车企只要敢下本儿,什么五星、什么“0侵入”,都能花钱“定制”。又有人扒出了中汽研2023年测试数据,正儿八经的64公里对撞,同款车型在不同机构测出结果能差22%。这差距,不亚于东北大花被和南方蚕丝被的厚薄程度!不仅中国如此,美国也不是省油的灯。早在2012年,美国某大品牌花式“加固”参赛车辆,想为自家形象贴金,最后被监管部门一查,罚款2.3亿美元,老美的“脸都丢光了”。国内外车圈,谁都懂这点儿门道。问题是,你这样整,谁还信安全测试?谁还信新车广告?一场测试若全成戏,后果必定“出人命”。而今安全碰撞早变成了车企间“碰瓷大赛”,哪还有当年大众桑塔纳为国人立下的安全底线?真相大白的一刻,谁还敢对这个花里胡哨的“碰撞秀”鼓掌?安全焦虑,已经成了新能源时代最沉重的集体心理。
有意思的是,争议越吵越大,表面风平浪静,行业却早藏着更大的雷。细想,厂家微博上还口口声声说要尊重事实、透明测试,背地里合作的测试机构却紧闭大门从不接电话。这事儿搁一般人身上,早就心里打鼓了——咱到底能不能凭这测试报告,给自个儿的安全兜底?本来,碰撞测试是给消费者吃“定心丸”。可现在反倒成了企业互黑、彼此“碰瓷”的新战场。这中间还有个大坑普通买车人,谁有精力页页去查测试参数,谁能分清A柱厚度和碰撞角度哪个更影响结果?这场危机,已经远不只是理想和东风柳汽的对骂了,而是整个行业诚信体系的失守。事儿越闹越大,厂家态度却越来越躲。喊开放全流程视频、公布参数,没人接招。舆论渐起新疑问将来大家还敢随便信哪家新势力造车的“安全神话”?再说回到卡车司机,有的老司机已经见怪不怪,有的却很委屈——自个儿变成了车企“神话”的反面教材,明明是命悬一线的“搬砖人”,看了营销都想笑出声。这么搞下去,不光企业互相“拉踩”,买车人、用车人只会更迷茫。分歧渐深,有人喊实名测车,有人嘲讽“碰瓷翻车”,只盼有人真把“安全”当命根子。
说实话,咱就佩服现在的企业公关把科学实验整成综艺大秀,让碰撞测试成了年度最强“无人彩排”。你问他们真假,答得俩字“权威”;问标准,甩你一句“小众”;再深问一句是你不懂车。行,我们承认,不懂。咱就应该听话信广告,少管闲事。理想同志天马行空,广告策划堪比奥斯卡最佳剪辑。这对“碰瓷”的理解能玩出新花样,也算是“内卷”到极致。乘龙和理想互相揭短,一会儿比安全,一会儿比冤屈,谁都没少出力气。可惜最后买单的还是我们老百姓。有时候,真想为这样的营销拍手叫好——你都能让安全测试变得像段子一样轻松,还能“顺手”为友商刷一波热度,厉害了我的国货。可咱心里又犯嘀咕你要真有两下子,敢不敢直接把全流程给大家摊在阳光下?安全这东西,不是讲相声,拼的是真家伙。你把生死当噱头,咱还真就服了。
理想这波“硬碰硬”营销,是不是把车企的体面和消费者的智商都玩坏了?企业间你来我往的“碰撞秀”,到底是为行业安全标准赋能,还是把安全本身消费成流量工具?你怎么看咱消费者真有能力辨别“真实碰撞”,还是就该交钱认命,被这些自导自演的广告牵着鼻子走呢?欢迎留言开怼,说说你的看法——你,更信哪种安全?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