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练车考科目三之前,没有一次模拟是合格的。这点我印象特别深。每天练车,四个人基本不离开这个教练场,有个同学叫李明,他平时练车是真的靠谱,哪怕只是个转向灯,他都能一遍过。我们其他三人,有时候快了点,有时候不舍得多花点时间在细节上,总觉得还能再练练,结果都不合格。
记得那都是个闷热的夏天,教练辛苦地带着我们钻研各种细节。李明每次都像个小老师,提醒我们:这边要慢点,反应快点。但试车时,他的问题就跟平时差远了。我们练车的过程中,明明觉得自己还蛮顺的,但一到模拟考试,那效果就变得一塌糊涂,总是小错不断,压线,倒车不稳,甚至有一次倒车入库还碰了杆。
说到底是不是因为熟能生巧?我自己反思:平时犯的那些错,可能是反复出现的小惯,也就变成了潜意识的一部分。比如我那次倒车,惯性地忽略了后视镜中的障碍,因为平时练的时候都不太警觉,总觉得自己能看得够清楚。结果考试时才发现那个隐形的柱子就那么站在那里,差点搞砸。
但这还真让我想起个玩笑话:有时候,平时多犯错误,反而更有经验。虽说听起来有点嘴硬,但有一定的道理。我们三个人都以为平时多搞错,反而熟悉流程,结果反倒变成了处理突发情况的老手。就像你在路上溜车、调整,犯错多了,心里就更有数,不会手忙脚乱。
我有个朋友开车经验也很有趣:你们知道么?我妈当年学车,考试那会儿紧张得不得了,反而没了平时练时的失误,就像突然变得完美。我当时就想:难不成紧张反而能让你更专注?实际上,我猜——当然不一定准——可能是因为放松了,反而没那么紧绷了,反而能发挥正常。训练中的小错误,可能让我们在压力大时反应得更快,结果考试时就容易稳定。
又或者那次,我刚才翻了下我在手机里存的练车相册,看到一张我侧后方倒车的照片,没想到我当时的手势那么随意。平常练的时候,我们都挺认真,或者说学会了模拟紧张状态。哪怕平时犯错多,心里也有点惯性错误,不那么惧怕。倒不是说我们在故意失误,而是说,练中学会了怎么去应对、怎么找到节奏。
考试的时候,可能也跟经验有关。我们三人都曾连续找错点,心里知道哪里容易出错,但还会犯。可能在潜意识里,自我提醒变成了一种惯动作。至于那个平常合格的人,反倒在压力下疏忽了平时的细节。
而且也有个槽点。你说,模拟考试不用过,反而对我们更有帮助?我还真觉得,练时的失败感让我们知道了哪些地方容易出错。就像那次,我倒车时忽然觉得这次一定不能碰到杆,结果还是碰了一下,没想到竟然还挺有经验的。
这也让我想:未来如果要真的反败为胜——要不要在训练中多故意出错,让大脑惯那些硬点?不过我又怕:这会不会让教练觉得你不认真啊?(这段先按下不表)
你会不会觉得,练时犯错误的价值,可能远远超出我们想象的?我说不准,但有一种感觉是:反复出错,最后变成一种经验的积累。这不代表没fork过夜才成的,请别误会。
平时多出错,反倒让我们在考试时更淡定一些。至少,我觉得这会让我更注意细节。要是平时就稳得像个机器人,压力大的时候,也许真会崩。也不是所有的错误都值得记住,有些还得靠平常多练。像我那次,紧张到手抖,觉得这次倒车一定完蛋,结果还挺顺。
那你们觉得,平时反复失误的经验,是不是可以训练出一种应对压力的能力?我没细想过,但这个问题挺值得琢磨。
说到练车,别的朋友都说多练不怕,但我觉得,合理的犯错也是必不可少的。就像某个修理工说的:出错越多,修正越快。这个话听着也有点道理。他也就是说不要故意搞砸,嘿。
(这段已经够长了,留个悬念:真正的经验,是不是其实就是不断反复的错误累积出来的呢?)
本作品为作者原创创作,内容由人工完成,部分内容在创作过程中借助了人工智能(AI)工具辅助生成。AI在资料整理、语言润色、表达优化或灵感拓展方面提供支持,核心观点与主要内容均由作者独立完成。
本文旨在信息与观点的交流分享,不含任何不良导向或违规内容。若需引用或转载,请注明出处与作者。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