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驾驶频“甩锅”?新能源汽车车主真实体验揭秘

有没有发现,身边开新能源汽车的小伙伴,聊天话题都变了味儿?

不再研究小排量大马力有多猛,也不光是谈油耗压箱底了。

聊着聊着,转弯必定扯到“智能驾驶”身上——什么城市NOA,高阶辅助,自动泊车,说得跟自动驾驶出租车马上就能满城跑似的。

乍一听,科技浓度爆表,有种子弹短信刚出来那会的即视感。

可真要翻开使用体验,有没有人觉得——这些高大上的“城市高阶智驾”,更多是“想多了”?

这个事,我还真琢磨过。

新能源市场里的“神仙打架”,表面是续航、充电、三电系统。

但骨子里,大家明里暗里都在攒劲,拼的是智能化,拼的是座舱数码化,还有号称能让你“解放双手”的那一套自动驾驶系统。

漂亮发布会上,各路豪言壮语走马观花,动辄“技术领先三代”、“秒杀特斯拉”、“开挂一般的体验”。

可回到日常,真有那么“神”吗?

别着急,这里头门道不少。

家用新能源的价格都杀进20万大关,该有的舒适配置——座椅加热通风按摩、零重力坐垫,大屏幕音响娱乐,甚至冰箱彩电大沙发——都快成“出厂标配”了。

智能驾驶频“甩锅”?新能源汽车车主真实体验揭秘-有驾

豪华这块,各家都卷明白了。

关键的分水岭,就落在了智驾系统头上。

各有自家的宝贝招牌:比亚迪的“天神之眼”,小鹏的“XNGP”,理想的“星环OS”,蔚来的“NAD”,还有华为家的“乾崑智驾”。

听名字都赛博朋克得很,感觉仿佛整个高架、高速、城市道路,AI随时接管,一路护航,司机成乘客。

理想很丰满,现实却没那么简单。

智能驾驶说白了是给你省心省力,理想状态下,一键搞定一切,要多爽有多爽。

可现在市面上大部分“智驾”——官方后来也很诚实地加了“辅助”两个字——其实还处在“进化期”。

尤其在国内复杂路况下,系统总想做“甩锅王”,遇到麻烦直接砸盘,“接管吧兄弟,剩下交给你”。

就拿高速智驾来说,路况按理讲不算复杂,以前一听,都觉得AI能轻松拿下。

智能驾驶频“甩锅”?新能源汽车车主真实体验揭秘-有驾

高速上大家都按限速行驶,车道清楚,障碍物少,信息量大体可控。

照理说,这点小场面算法该轻松应付对吧?

然而,真遇突发,大多数智驾系统的一贯骚操作是:事故前一秒,系统“主动退出”,通知“请接管”。

明面上是“防止误操作和责任归属”,实际上是算力和决策跟不上,AI也怕扛不住。

说得直白点,出事的锅,不想背,干脆临门一脚踢还人类。

你说这种临危一脚,老司机都得梗咽半天,不要命的那种。

毕竟高速之上,出事就是摊牌,命悬一线。

倒不是说智能驾驶就没救了,但眼下的系统,面对连环突发,比新手司机还怂。

另外一个重点,瞄准的焦点是城市智驾。

坊间评价,总结俩字——“太慢了”。

别以为跟网速一样,慢就慢点儿吧,关键是慢到让人挠头。

城市里,路况千变万化。

早高峰晚高峰,电动车横飞,外卖小哥见缝插针,过马路的行人忽左忽右。

这些事儿,预设程序能全记住?

基本上AI程序员都懵圈。

所以,很多城市智驾,都给自己设了个保险机制——只要电动车或者行人进入一定安全距离,一律刹停,坚持“对方优先”。

智能驾驶频“甩锅”?新能源汽车车主真实体验揭秘-有驾

站在安全第一的角度,这没毛病。

可真上路,大家都卡住怎么走?

你等我,我等你,后面一排苦命司机乱按喇叭。

智能驾驶频“甩锅”?新能源汽车车主真实体验揭秘-有驾

不玩恶意评价,完全可以理解厂家的谨慎。

但市井生活就是这么魔幻,AI再怎么设想,也赶不上大爷大妈的实际操作灵活。

偶尔遇见那种猝不及防的变道,要变去右车道,导航一指令,智驾直接冲出去,好家伙,右侧进来的车完全没法躲。

老司机一般都会抖机灵,测一测,看后视镜,掐准间隙,加足马力赶紧完成变道。

而咱智驾小弟,只会按部就班执行,后车来不及只能踩死刹车。

不少人还误以为是“新手司机”在搅局,其实车主在一边看着智驾表演,干着急又没辙。

你问要不要用这些功能?

体验一下新鲜感,绝对值得。

毕竟谁没想过,在飞驰的道路上,看着AI像老司机一样替你盯路、变道、跟车、转弯,自己偷个懒、偷点乐。

但真要全信了宣传,把人命装进芯片里,真的大可不必。

业内大佬们曾说得头头是道,无人驾驶马上就要拐弯超车,实现智能城市出行。

现实却像打卡上班,一关一关往前推进,节奏比谁都稳。

而且,官方最近都统一了口径,“智驾”变成了“智驾辅助”,花里胡哨最终还是要承认距离无人驾驶还差一大截。

说白了,自动驾驶这碗饭,技术攒着,人类意识也得跟上。

用对地方,那是真香。

比方说,恶劣天气下,大雾大雪,大雨瓢泼。

你开车靠肉眼,可能瞄都瞄不清楚,智驾雷达这种时候反倒更精细,啥障碍都逃不过它的法眼。

紧急避险、自动刹车,确实护身符一点毛病没有。

但若真以为这玩意通用“外挂秘籍”,反过来放任自己,开车开成盲盒抽奖,全指望AI兜底,真的是心有多大,车就有多快喜提鬼门关。

每当某个智驾系统出点小状况,新闻下一堆热评齐齐整整刷屏:

“技术牛叉,勇士先行,体验骁勇,现实骨感!”

一时间,智驾“甩锅预警”成了新梗,谁都不愿拿大脑博AI的创新。

智能驾驶频“甩锅”?新能源汽车车主真实体验揭秘-有驾

本质问题其实很简单:智驾现在是科技的宠儿,也还是“青涩少年”,会失误、会犹豫、遇见复杂路况更是手忙脚乱。

所以,对于喜欢尝鲜的人来说,这些高阶智驾的出现,不失为一种未来交通的良好预兆。

你用它当个“工具人”,分担劳累,适当辅助,确实能让驾驶体验升级。

但若全盘交出控制权,当成绝对保险柜,八成会被现实教育一番。

更别说,自动驾驶这条路,背后涉及的不只是技术成熟,还有立法政策、伦理争议,乃至社会认知的巨大落差。

智能驾驶频“甩锅”?新能源汽车车主真实体验揭秘-有驾

当下阶段,智驾更像高配电动牙刷,你用着顺手很爽,但牙齿是不是健康还得靠自己。

智能驾驶频“甩锅”?新能源汽车车主真实体验揭秘-有驾

科技永远在升级,但理想和现实之中,总要留点空间给“不确定性”。

说回来,拥有智能驾驶的新能源车主们,或许就应该更真实点面对。

路上偶遇“甩锅侠”,别笑话那些突然接管的司机。

要相信路在嘴上,更在手中。

你说,万一哪天,城市里的“无人驾驶”真实现了全局自动化,咱们敢不敢放手上路?

你怎么看城市智驾的未来?你会放心把命交给AI吗?欢迎来聊聊你的看法。

本文内容旨在弘扬真善美,推动社会和谐发展。如涉及版权或其他问题,请通过正规途径联系我们。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