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米SU7这回真是风头无两。昨天刚看到一段视频,车速明显飙到120多,刹车灯却亮着,车速却丝毫没降下来。朋友打趣说:你说这玩意刹车是不是打假了?我也琢磨半天,按理说刹车灯亮,油门松开,车速得降才对。这不是什么手动挡小车,电子稳定啥的都该有的,刹车失灵的可能性得非常大。
这是典型的供应链博弈体现了。我们研发这行,车的每个部件都是多个供应商拼凑出来的,刹车系统尤其关键。就像做菜,用了不同品牌的油盐,结果味道怪怪的。电子刹车失灵,可能是传感器与控制模块间通讯出错,也可能是某个供应商偷工减料。这不是卖车能解决的,改个固件或者换个部件得费多少周折啊。雷军想简单刷个软件升级恐怕不行。
我刚才翻了下笔记,之前某新能源厂家也遇过类似刹车指示灯亮但没减速的怪事,当时最后查出是CAN总线信号干扰。可能这次小米SU7也是这种情形,但车门打不开这点又说不过去。供货方没做好,装配线埋了雷?还是设计留下了安全隐患?技术成熟的厂商,渠道反馈能马上让研发改设计优化。这事我倒觉得雷军团队得很快找个说法出来,否则质疑声越大,市场后劲越差。
对了,半个月前和一个修理工聊过,他说:电动车这东西,电控系统一环扣一环,有时候一个小零件出问题,连锁反应挺麻烦。这话倒真切,问题绝不仅仅是电池着火。电池问题好理解,能召回,而且换电池是硬招,电子刹车那种软问题可不好办。
说到电池起火,这件事让我想到,虽然新闻爆得猛,但其实电动车和油车起火的频率和处理方式差别挺大。有人说电动车起火危险,但你算过没?油车爆炸引燃周边的可能更高。估算了一下,同价位燃油车和电动车的保养成本,我觉得电动车前期维护成本高,但长期算下来省油钱和维修费,综合算还是划算的。但这起火事件,会不会让很多潜在车主掂量掂量?不确定。
小米SU7的问题背后,是整个电动车供应链透明度和质量管理的集中体现。为什么我说这事没法简单靠公关斡旋?半年前我采访一个经销商,他坦言:我们卖车,最怕就是处理质量投诉,尤其是电子系统问题,消耗心力又影响客户口碑。这点,小米肯定懂,毕竟是刚刚转到造车领域的玩家,不像传统厂商积累了几十年经验。
回头想想,我之前说雷军能砸重金找来研发团队,一把抓质量,其实有点乐观。新品刚推出,供应链磨合期短,难免磕碰。这不,回过头发现别人家同价位车型,哪怕技术不算顶尖稳定,但老牌车企至少从供应链到售后都有成熟的套路。比如理想ONE,起码换个零件快,配件丰富。这才是真正实操层面的差别。
这车门打不开,大家有想过会不会是软件锁定?电动车确实越来越复杂,连车门都能死机。想想家里网线断了,智能家居突然瘫痪的窘境差不多,那种手忙脚乱的感觉我懂。开车就是讲求安全和顺手,这点小细节,容易被用户忽略,但痛点能爆炸。
顺便说下我那日翻相册,看到去年的一个车展,某老牌车企新款也有电子刹车升级,但宣传里他们特别强调多重冗余设计,防止单点失灵引发事故。这块投入很大,是后期厚积薄发的优势。小米这次撞车的问题,难保不是生硬造车的后遗症。
不知道你们有没有发现,很多网友的评论里,有种无奈和调侃夹杂的情绪:等哪天电池都不会起火我才敢买电车...毕竟油车咋都着火了也不见得就凉。这种话我觉得挺真实,毕竟买车关乎安全感,也不单是技术参数那么简单。
小米的起火事件盖过了之前掉进海里的事故,这点乐趣够呛。掉海事故好歹能救人,起火这回更刺激品牌形象。雷军估计半夜都在想,什么时候咱家的电池能把着火两个字从新闻标题里抹掉。(这段先按下不表)
有没有想过,好端端一个智能电动车,刹车灯亮了车速不降这事,背后是否反映出整个智能汽车电控系统的复杂性,已经到了用户日常难以理解和把控的地步?消费者选择车辆会不会更关注服务保障和整体体验,而不单是参数和性能?你怎么看?
本作品为作者原创创作,内容由人工完成,部分内容在创作过程中借助了人工智能(AI)工具辅助生成。AI在资料整理、语言润色、表达优化或灵感拓展方面提供支持,核心观点与主要内容均由作者独立完成。
本文旨在信息与观点的交流分享,不含任何不良导向或违规内容。若需引用或转载,请注明出处与作者。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