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淮汽车,一个曾经看起来主攻商用车市场的品牌,现在居然推出了百万级别的高端车型尊界S800,而且销量已经彻底爆发了。这款车上市才四个月,就拿下了超过一万五千台的订单,有意思的是,其中超过七成是顶配车型,大多数人的第一反应是不是觉得不可思议?在很多人印象里,江淮汽车可是轻卡和皮卡的代名词呀,但现在,它的高端车型销量竟然超过了奔驰S级和保时捷Panamera这两位在豪车界的老牌劲敌,你说气不气人?
这种转型和突破并不是一朝一夕的运气呀,是投入真金白银砸出来的结果。今年前三季度,江淮的研发费用都已经快到三十亿了,占营收比例超过百分之十,光是尊界S800这一款车,就申请了三百多项专利,技术确实硬扎,这数据放出来,没有人再敢怀疑它的实力了。用户愿意花钱买它,也不是啥突然的选择,确实是有价值的车呀。
要聊江淮汽车的成绩,不能只盯着尊界S800这种高端爆款,其实它的商用车领域也一直稳稳扎根。今年它的新能源轻卡卖了超过一万五千台,行业排名第三;皮卡也同样给力,卖了四万五千台,占了第二的位置,哦它的电动重卡销量也翻了大倍,海外市场更是别提了,年销量在五个国家都超过一万辆,中高端轻卡出口更是连续十四年全球第一,这些成绩可不是靠一时的冲劲儿拿下的,而是扎扎实实干出来的,其基础早就铺好了。
至于与华为的合作,这更是一大亮点呀,听说他们不仅是简单地代工生产,还一起研发技术,重新建设生产线,把整个管理流程都梳理了一遍,这背后可是用了不少复杂的方法,就像工厂里每秒钟要采集三十万条数据一样,连焊接和涂装的效率都提上去了。这样的深度绑定合作模式,目前在国内汽车企业中确实少见,也就是华为愿意帮忙搭了个好舞台,但江淮自己唱的戏也够精彩。
这种转型背后也有代价的,今年前三季度,江淮亏了十四亿多块钱,主要是新工厂折旧和研发集中的投入造成的,供应链成本现在还有点压不下来,不过这种“先亏后赚”的路线也不是啥罕见的事,赛力斯当年推问界M9的时候也经历过类似的阶段,关键看订单支撑,如果订单够多,后面盈利拐点很快就能追上来,现在江淮手里已经有一万五千个大订单,这种基础在那儿摆着,等产能爬上去,日子会越来越顺。
可是有人说,江淮转型的速度看起来还不够快呀,比不上那些靠补贴或者低价电动车抢市场的品牌,但江淮走的是另外一条发展路线,它更注重技术含量,市场定位也更明确,像管理和产品这种要求更高的东西,看着慢实则稳,因为它不靠政府补贴活着,也不靠价格战打市场,而是凭借硬实力一步步上来的。尤其是和华为的合作,也不是简单地贴个牌,而是从根本上推动了企业的变革,转型的方式虽然看着没那么惊艳,但这种路径确实踏实。
你可能拿国际市场的表现来质疑江淮究竟是不是成功了,但它用实际行动回答了这个问题,它没有急着追求品牌溢价,不搞那些花里胡哨的广告和概念,而是实实在在地从用户关注的产品入手,连续十四年轻卡出口第一,这样的成绩靠的不只是品牌,而是质量与口碑,虽然走得不算容易,但这条路确实很扎实,高端车型的热销也不是偶然,而是这种积累结果到了该爆发的时机。
说实话吧,我还挺佩服这家公司呀,它不爱搞那些浮夸的花哨宣传,也不爱到处刷口号,就是埋头干实事儿,靠耐力坚持,别的企业可能乘着风口转型,而江淮这么多年靠着技术和体系一步步扛过来,现在这出戏已经唱响了,大伙儿都开始认同它,那接下来就看江淮能不能继续保持这种干劲儿了,你觉得呢?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