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告由赛文研究院发布,聚焦中国道路交通毫米波雷达市场,从技术频段、产业链结构、应用场景、企业布局及典型项目等维度展开分析,为行业发展提供参考。
在技术频段演进上,市场呈现多频段迭代与细分应用特征。2021年起,频段逐步从24GHz、76-79GHz向更高频拓展,2023年覆盖76-81GHz,2024年新增79-81GHz与92-94GHz用于异物检测(FOD),2025-2026年92-94GHz频段应用进一步深化,同时77-81GHz等频段持续优化。92-94GHz频段因高性能成为重点,在探测精度、抗干扰性上优势显著,其核心器件如射频MMIC芯片、高频PCB板技术壁垒高,2025年MMIC国产化率约50%,PCB国产化率待提升,FPGA、DSP等数字信号处理器依赖国际厂商,本土企业正加速突破。
产业链结构清晰,上下游协同推进产业发展。上游元器件领域,国际厂商如NXP、Infineon主导射频MMIC芯片,ROGERS、isola供应高频PCB板;本土企业进芯电子、深南电路等在部分元器件领域逐步实现替代。中游由毫米波雷达厂商与系统集成商构成,雷达厂商包括海康威视、大华股份、宇视科技等,系统集成商有千方科技、CETC莱斯信息等,二者合作推动雷达产品与智慧交通系统融合。下游应用主体广泛,涵盖公安交通管理部门(交警总队/支队)、交通运输管理部门(公路局)、高速公路投资集团(各省交投)及车路云投资单位等,其中智慧高速、交通管控是核心应用场景。
应用场景聚焦智慧交通,解决方案不断升级。市场推出多类毫米波雷达产品,如线形扫描雷达、全向毫米波雷达、雷视一体机等,搭配远程节点控制器、数据传输线,实现1000米纵向探测距离,满足交通流量监测、事故预警、异物检测等需求。在车路云网一体化架构下,雷达与“车-路-人-网-云”协同,提供智慧高速公路解决方案,典型项目包括秦唐高速唐山段、石太高速改扩建项目,应用新一代高频超距交通毫米波雷达,提升道路感知与管控效率。
企业竞争格局呈现“国际领先、本土追赶”态势。国际厂商如施瓦茨集团在高端芯片与技术上占优;本土企业通过技术研发与场景适配快速崛起,海康威视、大华股份推出多频段雷达产品,宇视科技、臻识科技聚焦交通专用雷达解决方案。同时,跨行业合作频繁,雷达厂商与百度、阿里云等科技企业,苏交科、中交建等工程企业联合,推动雷达技术与AI、大数据融合,助力智慧交通落地。
报告指出,未来市场将围绕高频段技术突破(如92-94GHz性能优化)、国产化替代加速(核心元器件自主可控)及场景深度融合(车路协同、智能网联)展开,本土企业需强化核心技术研发,提升产业链整合能力,以把握智慧交通发展机遇。
--- 更多内容请阅读报告原文 ---
本文仅供参考,不代表我们的任何投资建议。用户获取的资料仅供个人学习,如需使用请参阅报告原文。
完整报告获取:速查报告库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