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交车“变身”送快递?白天拉人晚上拉货,背后竟是行业求生之路

你有没有发现,最近坐公交车的时候,总感觉哪里不太对劲?车上人越来越少,有些路线干脆就停了。更让人意外的是,晚上居然看到公交车在送快递

这可不是什么新鲜玩意儿,而是公交行业在困境中摸索出的生存之道。

公交车也要"兼职"了

南京率先开创了这种"白天载人,晚上载货"的模式。下午六点,当最后一批乘客下车后,这些公交车就摇身一变成了"快递车"。从六合区到南京主城区,原本需要第二天才能送达的包裹,现在2.5小时就能到手。

公交车“变身”送快递?白天拉人晚上拉货,背后竟是行业求生之路-有驾

听起来是不是很神奇?其实道理很简单——既然车闲着也是闲着,为什么不让它们继续发光发热呢?

这种做法在其他城市也开始流行起来。郑州公交干脆把闲置的修理车间改造成了快递分拣场地,和顺丰合作搞起了物流。一举两得,既盘活了自己的资源,又帮快递公司降低了成本。

不过,公交车"兼职"送快递,背后反映的其实是一个更深层的问题——传统公交行业真的不好干了

曾经的"香饽饽"现在成了"烫手山芋"

还记得以前挤公交车的日子吗?每到上下班高峰,车厢里挤得像沙丁鱼罐头,想上车都得使出浑身解数往里挤。那时候,公交司机可是个让人羡慕的工作,稳定、有保障,能干到退休。

可现在呢?情况完全反过来了。

数据很残酷:从2015年开始,城市公交的客流量就在一路下滑,每年平均减少2.8%。到了2022年,全国公交客运量还不到2014年最高峰时的一半。

广州一口气取消了19条公交线路,10天后又停了5条。北京的公交线路也比去年减少了24条。 这些数字背后,是无数公交司机师傅的焦虑和无奈。

更让人心疼的是,很多公交企业现在入不敷出。拿苏州公交集团来说,2024年营收只有2.28亿,但运营成本却高达28.72亿。即使拿到了财政补贴,最后还是亏了将近5000万。

公交车“变身”送快递?白天拉人晚上拉货,背后竟是行业求生之路-有驾

成都公交的情况也好不到哪里去,完成营收11.23亿元,净亏损却有1.08亿。这种"规模越大,亏得越多"的局面,让很多公交企业都快撑不下去了。

为什么公交车越来越"不香"了?

说白了,就是时代变了。

私家车普及率越来越高,想走就走,不用等车、不用挤车,谁还愿意受那个罪?网约车也火了起来,手机一点就有车来接,服务还比公交好得多。

更别提电动车的冲击了。骑个小电驴,灵活又便宜,解决"最后一公里"的问题简直不要太方便。

另一边,财政补贴也在缩水。现在教育、医疗、养老这些领域更需要钱,公共交通的优先级自然就往后排了。有些地方甚至直接取消补贴,导致全城公交停运。

运营成本还在不断攀升。油费涨了,车辆维护费涨了,工人工资也得涨,但票价却不能随便提高。这样下去,公交企业不亏才怪。

绝处逢生的创新尝试

面对这种困境,各地公交企业也在想办法自救,而且脑洞还挺大。

南昌公交就很会玩,搞起了"定制化服务"。他们推出了"网红"景点专线,把当地特色景点串联起来,吸引游客打卡。更有意思的是,他们还推出了"婚车"服务——新人可以租公交车当婚车用,寓意美好,容量还大,亲朋好友一车装得下,仪式感和氛围感都拉满了。

公交车“变身”送快递?白天拉人晚上拉货,背后竟是行业求生之路-有驾

据统计,南昌已经有近500对新人选择用公交车接亲。这个创意真的很赞,既有纪念意义,又经济实惠。

除了送快递、当婚车,公交企业还在探索更多可能性。比如利用站点资源做广告,把车身空间出租给商家,甚至开展旅游包车业务等等。

这些尝试告诉我们,传统行业并不是没有出路,关键是要敢于创新,敢于突破固有思维

当然,这些自救措施能不能真正解决公交行业的根本问题,现在还不好说。但至少让我们看到了希望——在困境中,总有人在努力寻找出路。

你多久没坐过公交车了? 下次路过公交站的时候,不妨留意一下,说不定会发现这些"老朋友"已经悄悄变了样。毕竟,在这个快速变化的时代,连公交车都在努力适应新的生存法则呢。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