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汽车圈里特别热闹,各大品牌你追我赶,价格战打得火热,新配置也是层出不穷,让人看得眼花缭乱。
咱们普通老百姓买车,看着这些五花八门的功能,有时候也会犯迷糊,到底什么才是最重要的?
是那个能看电影的大屏幕,还是那个能自动停到位的泊车功能?
其实静下心来想一想,对于我们每天都要开的这台车来说,最根本的需求,恐怕还是那句老话:安安全全出门,平平安安回家。
最近,在河南开封举办的一场汽车行业的高端论坛上,赛力斯汽车的一位负责人就提出了一个很有意思的观点,他们说,在别人都在比拼价格、比拼配置的时候,他们决定要带头“卷安全”。
这个说法挺新鲜,安全这个话题我们听了这么多年,难道还能玩出什么新花样来?
这事儿还得从那场名为“搜狐汽车营销首脑风暴”的论坛说起。
赛力斯汽车的副总裁龚建勇在会上发言,他没有长篇大论地去讲市场营销的套路,而是把话题拉回到了造车最根本的问题上。
他坦言,现在市场竞争太激烈了,要想让消费者真正喜欢你的产品,最核心的一点就是要先把安全做好。
这个思路,其实是基于他们对市场和用户的深刻洞察。
自从赛力斯和华为合作推出问界系列车型以来,市场反响很不错,他们从大量的用户反馈中发现,如今大家买车,除了对各种智能化功能感到新奇之外,内心深处最关心的,还是这台越来越聪明的车,到底能不能让人放心。
这种放心,已经和我们父辈们理解的安全不太一样了。
过去我们总说,这车铁皮厚不厚,结不结实,有没有安全气囊。
这当然很重要,但这属于被动安全,也就是万一出了事,车子能多大程度上保护你。
而现在,大家期待的更多。
我们希望车子能更聪明一点,在危险还没发生的时候就能提前预警,主动帮你踩一脚刹车;我们希望它能覆盖各种复杂的路况和天气,提供一个全方位的保护;甚至在我们遇到突发状况,比如在荒郊野外车坏了,它还能成为我们的救命稻草。
用户的需求在升级,车企的技术理念自然也要跟上。
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赛力斯正式提出了一个全新的战略,叫做“安全4.0”,他们认为,智能汽车的安全已经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
那么,这个听起来有点专业的“安全4.0”到底是什么意思呢?
我们可以把它理解成一个全方位、立体化的安全保护体系。
它不再是孤立地看某一项技术,而是把安全看作一个贯穿始终的系统工程,从车辆的设计研发,到生产制造,再到供应链管理和用户服务,每一个环节都要把安全放在首位。
为了让大家更好地理解,赛力斯把它分成了四个大的方面。
第一个方面,是“生命保护”。
这可以说是安全保障的最后一道防线,也是最硬核的一道。
赛力斯做了一件很扎实的工作,他们收集和分析了超过两万起真实的交通事故数据,就像侦探破案一样,把各种可能发生的碰撞情况都研究得明明白白,总共梳理出了81种典型的碰撞场景。
然后,再针对这些场景去优化车身结构的设计、调整安全气囊弹出的时机和角度。
这就像是为一个士兵量身定做了一套顶级的防弹衣,不仅坚固,而且能精准地防护到最要害的部位。
前段时间网上流传的一个真实案例就很有说服力,一辆问界M9在内蒙古的山路上不慎坠落山崖,情况非常惊险,但最终车内的乘客都安然无恙。
这就是“生命保护”在关键时刻发挥了作用,用实实在在的钢筋铁骨和科学设计,守护了用户的生命。
第二个方面,叫“车身防护”。
如果说“生命保护”是出事后的补救,那“车身防护”就是想办法让事故根本不要发生。
这主要依靠车辆的智能化系统,通过遍布车身的雷达、摄像头等传感器,像一个警惕的哨兵,时刻监测着周围的环境。
一旦发现潜在的碰撞风险,比如前车突然急刹,或者有行人突然闯出,系统就会立刻介入,采取主动刹车等措施来避免危险。
根据赛力斯公布的数据,这套系统已经累计成功预防了超过189万次潜在的碰撞。
这个数字背后,是189万个可能发生的惊魂瞬间被悄无声息地化解了,这种“润物细无声”的守护,带来的安全感是实实在在的。
第三个方面,是“健康呵护”。
我们现在每天在车里待的时间越来越长,车厢已经成了我们的第二个“家”,这个家的环境是否健康,也成了安全的一部分。
赛力斯在这方面也下了不少功夫,他们打造了一个所谓的“五感健康座舱”。
从源头抓起,严格控制车内使用的各种材料,对上千种可能对人体有害的挥发性物质进行管控。
同时,车内的空气净化、杀菌、防紫外线等功能也做得非常出色,很多关键指标的效率都达到了99.9%以上。
甚至,有些车型还获得了“超低辐射”的认证。
说白了,就是让你和你的家人,尤其是孩子,坐在车里能够呼吸到洁净的空气,远离有害物质和过量的电磁辐射,把车内打造成一个移动的健康堡垒。
第四个方面,是“隐私守护”。
这是智能时代一个全新的安全课题。
现在的汽车越来越像一部带轮子的智能手机,它会记录我们的行驶轨迹、通话记录,甚至一些个人习惯。
这些数据如果泄露出去,后果不堪设想。
赛力斯为此建立了一套从云端服务器、网络传输到车机系统、再到硬件芯片的多层次防御体系,就像给你的个人信息上了一道又一道的锁,确保它在整个使用周期里都是安全的。
当然,说得再好,不如实际做一次来得有说服力。
除了前面提到的内蒙古坠崖事件,龚建勇在论坛上还分享了另一个更具代表性的救援案例。
一位问界M9的车主在青海的无人区自驾游,那地方前不着村后不着店,手机完全没有信号。
偏偏这时候,车子爆胎了,情况可以说是相当危急。
就在车主一筹莫展的时候,他想起了问界M9上配备了一个平时可能觉得没什么用的功能——卫星通话。
他通过这个功能,成功地联系上了外界,最终获得了救援。
这件事意义非凡,它标志着汽车的安全保障,已经从传统的碰撞保护,延伸到了极限环境下的应急救援服务。
它说明赛力斯在设计产品时,考虑的不仅仅是城市道路的日常通勤,更是把用户可能遇到的各种极端情况都纳入了考量,提供了一种超越车辆本身的安全感。
这已经不仅仅是造车了,更像是在提供一种全方位的出行保障服务。
这种对用户需求的深刻理解和前瞻性的技术布局,正是中国汽车品牌向上突破的关键所在。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