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硬派越野SUV销量出炉:新能源豹5紧追坦克300

6月硬派越野SUV销量出炉:新能源豹5紧追坦克300

夏天一到,家里那俩小的早就盼着放假。邻居老李头前阵子还在群里发愁,说今年想带孙子去草原转转,结果他那台快十年的BJ40上个月刚换了后桥油封,又渗了一地。他问我现在啥车能扛造、跑得远,还不怕半路掉链子。我说你看看最近新出的“方盒子”,现在流行得很。

6月硬派越野SUV销量出炉:新能源豹5紧追坦克300-有驾

正好,乘联会把6月份的硬派越野SUV零售数据也晒出来了。翻着榜单,一水儿都是熟面孔,但真没想到,这回没有一款能破万台——以前动不动一个月几万辆,现在看起来都安静多了。

第一名还是坦克300,这车市场上混迹这么多年,该有的配置都有,6370辆,比去年同期还多点。我记得去年冬天去崇礼滑雪,有哥们开这车冲坡,一脚下去动力够猛,就是底盘偶尔咣当响,他自己说是护板松过一次,用铁丝绑死才放心。专业素质不用说,该玩儿的差速锁、低速四驱全给配齐,不过听修理厂师傅讲,新批次有个小毛病——电子手刹容易卡滞,下雨天要注意。

6月硬派越野SUV销量出炉:新能源豹5紧追坦克300-有驾

第二名豹5,是新能源里的狠角色。这车自打上市就挺火爆,一个月卖出去4875辆。有朋友试驾回来,说这套插混系统比传统油改电省心不少,高压线束包裹严实,不怕泥巴溅脏。还有一点我印象深:它座椅加热调节竟然藏在中控大屏第三页,每次找都费劲……不过舒适性和智能化做得确实新潮,小孩坐后排还能用语音让空调自动吹风,“科技感”算是拉满了吧。

再往下看,全是坦克家族:300新能源、400新能源,还有500新能源,都挤进前五。这几个车型性能差别其实细微,比如400据说用的是加强型悬挂,上次微信群里有人吐槽换弹簧时被4S店收了一千多工时费,说国产件也贵成这样?不过整体机械素质没啥黑点,就是保养周期稍短些,每8000公里必须查一次传动轴润滑,否则异响出来烦死人。

6月硬派越野SUV销量出炉:新能源豹5紧追坦克300-有驾

第六名北京BJ40,这可是老资格选手,2185辆。不少人图它皮实耐糙,我舅就是干林业巡山用这个。他常念叨一句话:“这玩意除了油耗高点,其它真挑不出大毛病。”最近官方又搞限量版,据销售顺嘴提过,有专门针对西北地区防沙尘滤芯,加厚版,比普通款贵两千块钱,不知道有没有人买账。

豹8跟着排第七,也是走电驱路线。这台主打智能辅助驾驶,我亲戚开过一回,说自动泊车功能识别路沿石特灵敏,不过遇到窄巷道经常报错,需要人工介入。而且座椅通风效果一般,大热天屁股还是湿漉漉。但外观是真招摇,小区楼下停一晚上,总有人围观拍照问价钱,“是不是纯进口啊?”

6月硬派越野SUV销量出炉:新能源豹5紧追坦克300-有驾

普拉多第八,现在丰田搞起本土化策略,有些版本专为家庭定制,加装儿童安全锁和空气净化器。不过价格摆那儿,也不是谁都能轻易拿下。一位新疆司机告诉我,他们当地普拉多最多见,因为长途穿沙漠更靠谱,可惜现在很多年轻人觉得太“爷们”,宁愿选更花哨的新势力品牌去了。

212 T01复活以后排名九,很难像当年那么风光。1,422辆,看似不少,其实很多订单来自情怀用户。我表弟单位团购了一批,用来巡逻,但他私底下总抱怨仪表盘指针晃眼睛,而且隔音依旧堪忧。“开快点耳朵嗡嗡叫,”他说,“可惜便宜。”

6月硬派越野SUV销量出炉:新能源豹5紧追坦克300-有驾

哈弗H5和H9分列十十一位,两兄弟销量只差1台。有意思的是,在我们本地二手市场,经常看到H9被抢购,因为维修成本低。但买的人总会吐槽一句:“导航系统怎么永远落后一代?”连地图更新都是三年前的数据,要靠手机导航凑合着使。有个老司机还跟我聊起哈弗变速箱顿挫问题,他总结就是“正常现象,你习惯就好”。

烈马只有684辆,第十二名。在国内一直火不起来,美式粗犷碰上国人的细致需求,总感觉格格不入。不过群友自测反馈,它涉水能力倒是一绝,上个月南方暴雨,有户外玩家直接冲进积水区救援,被点赞无数,只可惜日常通勤耗油惊人,让普通家庭望而却步。据汽修师傅讲,这类美系越野保养费用高,一年下来零整比吓退不少潜在客户……

6月硬派越野SUV销量出炉:新能源豹5紧追坦克300-有驾

最后面还有一些名字,北京BJ60、勇士、帕拉丁这些,多多少少有自己的粉丝圈,但销量撑不起场面。其中仰望U8听说搭载特殊轮边电机结构,可以横向移动停车,不过实际体验下来反应慢半拍,本地4S技师私信吐槽:“宣传归宣传,用起来麻烦事不少。”

顺嘴提一句,今年燃油硬派车型整体降温厉害,新势力、新能源逐渐占领年轻人口味。不久前朋友圈看到某位资深老炮,把陪伴自己10年的柴油帕杰罗挂牌出售,就因为加不到国六柴油,还嫌城市限行太闹心。“时代变啦!”他说完摇头苦笑,把钥匙交给下一任接盘侠,那画面真挺唏嘘……

6月硬派越野SUV销量出炉:新能源豹5紧追坦克300-有驾

内容来自公开资料与个人见解,仅供学习交流,不构成定论或权威汽车事实参考。

部分信源取自乘联会数据及微信群闲聊记录等生活场景片段。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