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资车企绝地反击
德系三巨头大众、奔驰、宝马在上海车展集体亮剑。
大众一口气推出三款中国专属概念车,包括续航破千公里的增程式SUV和搭载800V超充的全尺寸纯电车型,目标直指本土化需求,甚至放话“未来三年推30款新车”。
奔驰用全新纯电CLA秀肌肉,号称全球首款带变速箱的电动车,宝马更狠,直接甩出全景iDrive和革命性大圆柱电池技术,试图用智能驾驶和续航突破重新定义豪华。
另一边,美系通用带着别克“逍遥”架构入场,宣称能兼容三种车身、三种能源和三种驱动方式,还联合宁德时代搞出6C超快充电池,摆明了要在混动赛道分一杯羹。
这场面,像极了当年诺基亚转身拥抱安卓的悲壮。
新势力洗牌
上周销量榜炸出大新闻:零跑首次反超理想坐上新势力头把交椅,单周卖出9200辆,比问界多出近三分之一。
理想虽然滑到第二,但8600辆的数据也不算差,毕竟人家去年卖了50万辆,底子还在。
最戏剧的是蔚来,李斌在车展上斩钉截铁说四季度必盈利,转头就被财报打脸——去年亏了224亿,四季度单季亏71亿。
现在蔚来周销冲到8000辆,眼看要摸到理想屁股,但烧钱速度比卖车还快,这局生死赌注玩得够刺激。
倒是小米闷声发财,SU7上市9个月狂卖13.5万辆,跨界造车居然真成了。
比亚迪守擂,吉利长安玩起闪电战
江湖老大比亚迪依然稳如泰山,1月狂卖29.6万辆,市占率超30%。
但底下小弟们可不老实,吉利搞出银河L7单月卖12.1万辆,长安启源系列三个月推六款新车,这速度比特斯拉改款还快。
更绝的是五菱和埃安,前者靠宏光MINI稳住基本盘,后者突然掉队——销量同比跌四分之一,看来光靠网约车市场吃饭终究不踏实。
现在头部玩家都在玩“全价位覆盖”,从8万的代步车到50万的豪华MPV全线开火,逼得传统燃油车退守15-20万最后堡垒。
价格战升级,技术战更疯
今年开年就闻到血腥味,小鹏把高阶智驾下放到12万的MONA 03,比亚迪全系标配L2,理想L6直接把NOA导航辅助驾驶做成标配。
这边硬件还没卷完,那边软件又开新战场:华为乾崑ADS 3.0、蔚来NOP+、别克和Momenta合作的城区辅助驾驶,个个都说自己“有路就能开”。
最离谱的是电池,前脚宁德时代刚秀完6C快充,后脚比亚迪固态电池实验室数据就泄露,吓得投资人连夜改研报。
欧洲关税逼出中国智慧
欧盟加征关税这盆冷水,反倒浇出本土车企新套路。
比亚迪跑到匈牙利建厂,蔚来在德国搞换电站,奇瑞更绝,直接把生产线搬到马来西亚,用东盟身份玩关税规避。
这些操作让老外看得目瞪口呆——当年日本车进美国都没这么野。
现在中东土豪成了香饽饽,极氪001在迪拜卖得比保时捷还贵,零跑跑去以色列建体验中心,这波文化输出比孔子学院还硬核。
看不见的战线
长三角正在变身新能源硅谷。
上海车展变成供应商秀场,地平线芯片、禾赛激光雷达、华为车机系统,这些过去藏在幕后的狠角色现在直接站C位。
连做手机的小米都把研发中心搬到合肥,就为离宁德时代和蔚来工厂近点。
这种产业集群效应恐怖到什么程度? 同样一款车,在长三角造比在内陆省20%成本,研发周期还能砍三个月。
难怪西安、沈阳的车企今年集体哑火,区位优势已成生死线。
MPV异军突起
岚图梦想家单月卖5万辆,别克GL8插混版上市即断货,这些MPV玩家突然发现新能源才是王道。
轿车市场更魔幻:比亚迪汉把雅阁凯美瑞拉下神坛,Model 3虽然老了八岁还能月销近3万,逼得极氪007上市就降价三万。
最惊喜的是10万以下市场,海鸥和秦PLUS把轩逸打得找不着北,燃油车最后的脸面快挂不住了。
谁先撞线盈利?
现在全行业都在等两个信号:比亚迪何时市占率破40%,蔚来到底能不能四季度兑现盈利承诺。
专家预测今年新能源渗透率要冲60%,但价格战这么打下去,怕是等不到盈利周期就有玩家撑不住。
倒是传统车企转型的广汽、上汽开始回血,证明姜还是老的辣。
这场大戏演到此刻,已不再是简单的销量数字游戏,而是整个中国制造业的涅槃重生。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