楼市精神分裂:一边猛踩油门,一边死拉手刹

我们今天聊个特别拧巴的话题,房地产。你看现在的政策,像不像一个精神分裂的司机在开车?一边,央行踩着油门,利率一降再降,恨不得把钱直接塞到你手里;另一边,地方政府在后座拼命发糖,各种购房补贴、人才红包,就差敲锣打鼓欢迎你来。可偏偏,驾驶室里还坐着一个“老法师”,嘴里念叨着“安全第一”,把那只叫“限购”的手刹,似松非松地给你拉着。

这就构成了一幅奇景:油门轰得山响,手刹却还带着那么点意思,车里坐着一群人,有人喊“冲啊”,有人喊“稳住”,方向盘自己都不知道该听谁的。你说这车能开到哪去?大概率是原地画圈,顺便把轮胎磨秃了。而我们这些想上车或者已经在车上的人,就站在旁边,看得一脸懵圈,心里直犯嘀咕:这葫芦里到底卖的什么药?

楼市精神分裂:一边猛踩油门,一边死拉手刹-有驾

很多人把问题归结为,你看,就算广州、长沙这些地方放开限购,市场不也还是那个半死不活的样子吗?所以放不放,区别不大。这个逻辑,乍一听很有道理,但它搞错了一个核心问题。它把“取消限购”当成了一剂猛药,期待它能让一个ICU里的病人立刻下地跑个五公里。这本身就是一种妄念。

要理解今天的拧巴,我们必须得来一次思想上的“祛魅”。祛什么魅?祛掉对“政策万能”的迷信。我们总觉得,政策工具箱里藏着十八般武艺,只要操盘手足够高明,就能精确调控经济的冷暖。但现实是,这工具箱里的家伙事,很多都是特定历史时期的产物,带着浓厚的时代钢印。

“限购”这玩意儿,本质上是什么?它诞生于一个全民狂热、房价“飞天了”的时代。那个时候,推它的核心逻辑,与其说是控制房价,不如说是一种粗暴的资本导流。你以为限购是怕你买不起房?错了,深层次的逻辑,是怕全社会的钱都乌泱泱地堆在钢筋水泥里,不去搞芯片,不去搞“星辰大海”。限购,就是人为扎起的一个篱笆,把洪水一样的资金往实体经济的旱田里赶。它是一个“堵”的策略,简单,粗暴,但在当时,有效。

这种操作,让我想起了咱们历史上的一段著名公案:晚清的洋务运动。那会儿的口号是“中学为体,西学为用”。啥意思?就是我大清的纲常伦理、政治体制是根本,是“体”,是不能动的;西方的那些船坚炮利,是技术,是“用”,是可以拿来凑合用的。我们只要西方的枪炮,不要西方的思想和制度。结果呢?我们都看到了,一支号称亚洲第一的北洋水师,在甲午海战里被打得稀里哗啦。因为你不可能把一个现代化的蒸汽机,硬塞进一驾腐朽的木制马车里,还指望它能跑出法拉利的速度。这叫底层逻辑冲突。

楼市精神分裂:一边猛踩油门,一边死拉手刹-有驾
楼市精神分裂:一边猛踩油门,一边死拉手刹-有驾

兄弟们,现在房地产政策的拧巴,就是一场新时代的“中学为体,西学为用”。那个“中学为体”是什么?就是至今仍未完全消散的、对市场力量的恐惧和不信任,是对“计划”和“管控”的路径依赖。那个“西学为用”是什么?就是降息、补贴这些纯粹的、希望激发市场活力的“术”。

当“体”和“用”开始打架,就会出现我们看到的精神分裂。一方面,我们用“西学”(降息)去刺激需求;另一方面,我们又用“中学”(限购)去压抑需求。这就好比你给一个病人同时开补药和泻药,然后奇怪为什么他总是不见好。

问题的核心,已经不是那个半拉着的手刹到底有多大阻力了。而在于,那个手刹的存在本身,就是一个极其强烈的信号。它像一个幽灵,时刻提醒着市场里的每一个人:那个“堵”的时代,并没有彻底过去;那个把房地产视为“洪水猛兽”的顶层设计,可能随时会卷土重来。

人性是什么?人性是趋利避害,是极度厌恶不确定性。当一个普通人,他左手拿着政府发的购房补贴,右手却摸到一堵叫“限购”的墙时,他会怎么想?他不会觉得这是政策的恩赐,他会觉得这是一个陷阱。他会想:“既然你真心想让我买,为什么不把墙拆了?是不是你心里也没底,怕我买了之后,房价一崩,你又要关门打狗?”

楼市精神分裂:一边猛踩油门,一边死拉手刹-有驾

这种“既要...又要...”的拉扯,是市场信心的最大杀手。它把一个本可以很清晰的信号,硬生生搞成了一片噪声。在噪声里,所有人都会选择最保守的策略:不动,观望,等尘埃落定。刚需的觉得,既然政策还在犹豫,说明房价可能还没到底,再等等或许能省出一辆车钱。改善的觉得,既然大环境不明朗,我何必卖掉手里的旧房子,去接一个不确定的盘?

楼市精神分裂:一边猛踩油门,一边死拉手刹-有驾
楼市精神分裂:一边猛踩油门,一边死拉手刹-有驾

所以,今天我们讨论全面取消限愈,它的意义早已超越了技术层面。它不是为了短期内拉动多少成交量,那不现实。它的核心意义,是一场“正名”,是一次“出清”,是一次对过去那个“堵”的时代的正式告别。它是在向整个市场宣布:那套“中学为体”的旧戏服,我们不穿了,我们现在要换上市场经济的行头,正儿八经地走路。

只有当这个最基础、最底层的逻辑理顺了,那个精神分裂的司机才能统一思想,手刹彻底松开,油门和方向盘才能协调配合。后面的信贷政策、税费改革这些更精细化的“术”,才能真正发挥作用。否则,你前面所有的努力,都会被那个暧昧不清的“手刹信号”给内耗掉。

说到底,我们总想用一把精密的钥匙去开一把生了锈的锁,结果发现,有时候最管用的,反而是踹上一脚。当然了,谁也不敢去踹这第一脚,毕竟踹坏了门,是要写检查的。

楼市精神分裂:一边猛踩油门,一边死拉手刹-有驾

本报道严格遵守新闻伦理,倡导积极向上的社会风尚。如有内容争议,请依法提供证据以便核查。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