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宫院长单霁翔当年可是出了名的“铁面判官”。有外宾要坐专车直接进宫?没门,哪怕总统来了也得下车走路。2013年法国总统奥朗德来访,想开车进午门,结果被当场拦下。印度总理辛格年纪大照样不能网开一面,只能步行或坐电瓶车。单霁翔还公开发话:“文化面前人人平等。”这话说得铿锵有力,网友一片叫好。可是你有没有想过,这种铁面措施真的能一刀切?是不是所有“特殊人物”都没特权?风光背后,究竟是坚不可摧的铁规,还是一纸空谈?留个悬念给你。
说起来“禁止机动车进故宫”,真的是一层层揭开就发现套路多。先有网友曝光用某部门协调,轻松把私家车开进太庙,照片晒得比朋友圈还勤快。过了几年,又有人在微博晒出豪车在空荡故宫里溜达。到了2019年,网上各种跑车翘尾穿梭在宫门之间,不少人坦言都是靠“熟人”带路。普通游客可不乐意了:你买票排队,走得脚肿;别人一脚油门,奔驰进宫。有人气愤:“这车开得比我进门还顺!”网友们戏称:“故宫已经不是古代皇帝的地盘,是熟人社会的新天地。”你说这公平吗?
到了这个节骨眼,故宫好像陷入了假性平静。管理方三番五次表态——我们会查,我们会整顿。看起来风头过去了,大家冷静了。但细细每次出事后都是“已处理”,可到底谁处理的、怎么处理的,没人知道。反方声音越发尖锐:“说是铁面,结果豪车依旧穿行无阻。”“口号都喊绝了,就是没什么实质改善。”有人怀疑是不是官方抓住个别案例就糊弄过去?还有人反问:“封馆日都能进车,这到底是哪个环节在给人开门?”这时候的故宫,表面风平浪静,实则水下暗流涌动。
等到2020年“大奔门”事件发生,整个网络炸锅。一个微博博主居然在故宫闭馆日晒出两辆奔驰在太和门广场“撒欢儿”的照片,还配文自嘲:“赶着周一闭馆,去故宫撒欢儿。”网友扒出她各种炫富炫权的内容,什么百万名表,海外豪宅,豪车车队。更厉害的是,她不仅炫富,还直接挑衅法律:闯红灯、作弊被通报。事件不到一天,话题热度就冲上亿次阅读。原本嚣张回怼,最后只能深夜全网删号。封馆日能进宫,没人会相信“系统漏洞”这么简单。所谓的制度,前脚立下规矩,后脚给权贵大开绿灯。之前的“文化面前人人平等”,现在成了网友讽刺的对象。到底谁才是故宫的“主人”?一时间,信任崩塌,网络上怒火四溢。
事件过后,故宫方面迅速回应,“严查人员责任,已对相关人员处理。”热度慢慢降下来。可是大家心里明白,这事绝没那么简单。你说车能进宫是个意外?那豪车接连曝光又怎么解释?制度没问题,是谁把钥匙递了出去?分歧越来越大,一部分人觉得只要严查一次就能解决,一部分人则认为制度根本就不牢靠,表面上看管理愈发严格,其实暗地里漏洞百出,谁都说不上啥时候还会有下一个“大奔门”。有网友直言:“制度就像雨伞,看着大,漏水一点也不少。”看似平息,实则危机更深,谁都不知道下一个出事的是哪个“熟人”。
说话还得直白点:一个院长厉害归厉害,把故宫打造成“网红打卡地”,把自己也捧成了自媒体达人,可别把管宫的责任全变成“综艺表演”。一边喊着“禁车铁规”,一边却让豪车进门,这不就是自己给自己打脸吗?别再说什么名人效应,老百姓只关心能不能一视同仁。你都整这么大排场,口号喊得震天响,最后制度还是比麻将桌还松散。所谓“文化尊严”不是院长的私人秀场,更不是权贵的专属通道。要真想守住故宫的底线,不是靠一个人“演英雄”,是要全体管理体系都跟得上,不然一次处理风波,只能让问题藏得更深。有时候把事情做好,不需要夸奖,只需要把“平等”落到实处。不管以后哪个网红院长登场,排场可以有,豪车最好是没有。
你觉得故宫里的车禁令是不是明着给老百姓暗地里给特权人士留后门?是故宫制度真有问题,还是大家对权利平等的期望太高?有制度就够了,还是要院长每天盯着?有人说严管是摆设,熟人一来还是穿堂过。也有人说,关键是咱们观众太较真。你站哪一边?给故宫开个建议,车子到底进得去进不去,你心里真的有谱吗?欢迎下方一起来吵一架!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