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能想到呢?以前总被人笑话 “烧着油发电,再用电驱动,纯属多此一举” 的增程式电动车,如今竟成了车市里的香饽饽。
理想车都卖到断货,零跑的销量也噌噌往上涨,就连小鹏,也悄悄把增程技术提到了战略层面。这么个曾被吐槽 “脱裤子放屁” 的技术,咋就突然火了?今天我就来给大伙扒扒这里面的道道,说说增程车爆火的真实原因。
其实增程这技术,真不算啥新鲜东西。早在 2010 年,雪佛兰就出了款叫 Volt(沃蓝达)的车,用的就是这路子 —— 靠电机驱动车轮,电池没电了,就让发动机启动发电。听着是不是跟现在理想、问界那套挺像?
后来国内外不少车企都试过水,日产、广汽,甚至宝马都捣鼓过增程系统。可那时候油车正风光,谁会瞧得上这种 “不伦不类” 的车呢?一方面,传统油车价格便宜、技术成熟,随便加箱油就能跑老远;另一方面,那会儿的电池和发动机配合得也不好,开起来总感觉 “不像电车那么顺,也没有油车那种劲儿”,体验确实一般。
要说增程车能火起来,理想汽车绝对功不可没。它干了件关键的事:把早期那种 “小电池 + 主要靠油跑” 的老思路,彻底反过来变成了 “大电池 + 发动机备用发电”。
早期的增程车,就拿第一代沃蓝达来说,电池才 16kWh,纯电续航也就 60 多公里,基本上跟 “能充电的油车” 没啥区别,根本体现不出电动车的好。
而理想的做法是,直接装个能跑 200 多公里的大电池,让大家平时上下班、买菜接送孩子,基本不用启动发动机,真正享受到 “开电动车的顺畅,还不用担心半路没电” 的好处。
更绝的是,车企们借着增程技术,把车打造成了 “移动的家”。这话听着有点像土味宣传,可确实精准戳中了家庭用户的需求。
过去很长一段时间,舒服的空间、贴心的配置都是豪车的专属。你想空间大点?座椅舒服点?那得买奔驰 S 级那样的豪车,普通人想都别想。
可理想这些品牌,直接打破了这规矩。它们不盯着什么 “驾驶操控多牛”,而是把老百姓真正想要的配置一股脑往车里塞:
想要空间大?那就直接搞中大型 SUV,第三排也能坐得舒坦。
座椅想舒服?航空头枕、电动腿托、按摩功能全安排上。
孩子坐车无聊?后排整个大电视,动画片随便看。
想喝点凉的热的?车里冷暖冰箱给你备好,夏天冰饮料,冬天热牛奶。
就这么简单粗暴地把以前豪车才有的体验,变成了普通家庭也能轻松拥有的日常。难怪这些增程车大多都是 SUV,尤其是中大型 SUV,因为它们走的就是以家庭为中心的路子。
从技术上来说,增程系统真算不上什么高深的黑科技。但它却实实在在解决了当下大家用车的几个大难题:
首先是电动车的续航焦虑,增程车综合续航轻松过千公里,跑长途再也不用慌慌张张找充电桩。
其次,油耗比传统油车低不少,像长安原力那种增程系统,综合油耗能低到 0.63L/100km,加一箱油能跑好久。
而且还保留了电动车的驾驶感受,电机驱动,起步平顺安静,动力说来就来,比油车舒服多了。
增程车就像咱们平时用的蓝牙音箱,技术不算多尖端,但方便实用,正好满足了大家的核心需求。它未必是最先进的,但绝对是当下最实在的解决方案。
当然了,随着电池技术进步,特别是半固态电池普及后,未来纯电车续航说不定能突破 800 到 1000 公里,到那时候,增程式电动车的优势可能就没那么明显了。
但就目前来看,增程车为啥这么香?说到底就是四个字 —— 解决问题:
平时在城里开,基本用电,成本低,还环保。
跑长途不用到处找充电桩,跟油车一样加油就走,省心。
冬天天冷,电池续航掉得厉害?没关系,发动机能发电供暖,不用愁没电。
而且技术成熟,维修保养跟油车、电车都有相通的地方,有保障。
这就跟当年的智能手机普及前,翻盖手机因为耐用、操作简单,照样是很多人的首选一样。
所以说,这波增程车的热潮不是偶然,是市场用脚投票的结果。大家不再被那些花里胡哨的营销忽悠,更看重的是车能不能真的解决自己的麻烦。
不管是啥技术路线,能满足用户需求的,就是好东西。你觉得增程车只是过渡产品,还是能长期火下去?欢迎来聊聊你的看法。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