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到中国汽车的核心技术,以前不少人都会下意识觉得 “发动机还行,变速箱差点意思”,懂的都懂,这玩意儿长期被外资品牌攥在手里,专利壁垒一层又一层,想突破比登天还难。
可现在不一样了,长城汽车的变速箱一亮相,不光让消费者眼前一亮,不少同行估计都得愣在原地琢磨:这事他们怎么就做成了?
其实君一开始也没太在意,直到看到长城的 「9DCT 变速器」 搭载在多款车型上,甚至 「水平对置 8 缸 + 8DCT」 的摩托车动力总成也实现了自主研发,才意识到这事不简单。
要知道,在这之前,大排量高端变速箱市场基本被德国、日本的车企垄断,中国品牌想用上靠谱的变速箱,要么花大价钱买授权,要么就得接受人家的技术限制,车型升级处处受制于人。
长城倒好,直接自己啃下了这块硬骨头,而且一出手就是多款打破垄断的产品,这波操作确实让不少同行始料未及。
先给大家科普下,变速箱这东西看着不大,技术难度却堪比发动机。
它就像汽车的 “心脏瓣膜”,得精准控制动力输出,既要保证换挡平顺,又得兼顾燃油经济性,还得扛住长期使用的损耗。
以前中国车企为啥难突破?
一方面是核心专利被外资占满了,想绕开都难,另一方面是研发投入太大,周期还长,一款成熟的变速箱从设计到量产,没个五六年根本下不来,而且中间还得不断试错,烧钱跟流水似的。
很多同行不是没想法,而是算过账后觉得 “不划算”,不如把钱投到营销或者外观设计上,短期内销量来得快。
可长城偏不按常理出牌,君了解到,他们从 2015 年就砸了 50 亿建技术中心,里面光大型试验室就有 18 个,专门针对变速箱的测试项目就有上百项。
狠的是,他们连续三年研发投入都超百亿,工程师团队高达 2.3 万人,相当于每 4 个员工里就有 1 个是搞技术的,这种投入力度,在国内车企里真不多见。
要知道,变速箱研发最忌讳 “半途而废”,比如某款变速箱试装后发现换挡顿挫,要么推倒重来,要么就得忍受缺陷上市,长城却硬生生扛住了这种压力,一点点优化调整,光测试里程就堆了几百万公里,这种耐心,很多同行真学不来。
让同行 “傻眼” 的是长城的「垂直整合体系」,他们不光自己研发变速箱,连变速箱里的齿轮、阀体这些核心零部件都能自己生产,自主配套率超过 60%。
举个栗子,以前其他车企买外资变速箱,不光价格高,还得看人家的产能脸色,遇到芯片短缺或者供应链波动,变速箱供应就断了,车型生产只能停摆。
可长城不一样,自己的变速箱工厂跟整车工厂无缝衔接,不光成本能降下来,还能根据车型需求灵活调整参数,比如给越野车型的变速箱强化扭矩承受能力,给新能源车型优化传动效率,这种灵活性,外资供应商根本比不了。
而且长城的变速箱不是 “实验室产物”,是真真切切能打市场的硬货。
截至 2024 年 12 月,长城汽车全球累计销量突破 1490.1 万辆,这么多车跑在路上,变速箱的故障率却远低于行业平均水平。
就拿他们的 9AT 变速箱来说,搭载在高端车型上后,20 万元以上车型销量同比增长 56.22%,这说明消费者是真认可。
有些同行,要么还在依赖外资变速箱,要么自己研发的变速箱问题频出,只能在中低端市场打转,看着长城靠自主变速箱实现品牌向上,能不着急吗?
说白了,长城的变速箱让同行 “傻了”,核心不是技术有多玄乎,而是他们把同行 “不愿意做、不敢做” 的事给做成了。
中国汽车行业发展这么多年,不少车企都陷入了 “内卷” 的怪圈,要么打价格战,要么炒概念,却很少有人愿意沉下心来啃核心技术这块硬骨头。
长城却用 35 年的时间证明,所谓的 “技术壁垒”,只要肯投入、有耐心,就能一点点打破。
他们的 9DCT、9AT 变速箱,不光填补了国内技术空白,还让外资品牌不得不降价应对,间接给整个行业降低了成本,这种 “造福同行” 的操作,反而让不少同行既尴尬又佩服。
还有一点很关键,长城的变速箱技术还成了他们 “生态出海” 的利器。
以前中国车企出口,经常因为核心部件是外资的,遇到技术壁垒或者贸易摩擦就卡壳。
可长城不一样,自己的变速箱配上自主研发的发动机,形成了完整的动力总成,出口到 170 多个国家和地区都没后顾之忧。
就拿巴西工厂来说,即将在 2025 年下半年投产,里面搭载的就是长城自主研发的变速箱,这种 “全产业链出海” 的模式,让国际同行都刮目相看,毕竟以前都是外资车企给中国输出技术,现在中国车企反过来把核心技术带到全球,这转变确实够震撼。
君觉得,长城的变速箱突破,给中国汽车行业上了一堂很重要的课:核心技术从来不是 “抄来的”,也不是 “买来的”,而是 “熬出来的”。
很多同行之所以觉得 “傻了”,本质上是他们习惯了短期主义,没想到长城能坚持长期主义,在别人沉迷价格战时,默默深耕底层技术。
现在好了,长城的变速箱不仅让自己的产品竞争力大增,还带动了上下游产业链的发展,旗下三家企业跻身全球汽车零部件百强,这种 “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 的格局,才是最让同行羡慕又头疼的地方。
其实仔细想想,长城的成功也不是偶然。
从 1990 年魏建军接手深陷困境的长城工业公司开始,他们就秉持着 “每天进步一点点” 的信念,这种信念不是喊口号,而是落实到每一个技术细节上。
就拿变速箱研发来说,他们不光盯着国内市场,还对标全球最高标准,环境风洞试验室能模拟零下 40 摄氏度到 60 摄氏度的极端温度,就是为了保证变速箱在各种气候条件下都能稳定工作。
这种较真的态度,让他们的变速箱在可靠性上远超不少同行,也赢得了消费者的信任。
现在的中国汽车市场,早就不是 “拼颜值、拼配置” 的时代了,核心技术才是硬道理。
长城的变速箱之所以让同行 “傻了”,就是因为他们抓住了这个核心,把别人不愿做的 “苦差事” 变成了自己的 “护城河”。
有些同行,还在为了短期销量打价格战,牺牲品质换市场,可消费者越来越懂车,最终还是会用脚投票。
长城的 2024 年财报就很能说明问题,营业收入 2021.95 亿元,同比增长 16.73%,归母净利润 126.92 亿元,同比增长 80.76%,这种 “有质量的增长”,正是核心技术带来的底气。
声明:
为了提高创作效率和阅读体验,本文有借助使用AI工具进行辅助创作,请注意甄别。作为自媒体一直遵循客观理性地评论时事,不搞极端言论带节奏,仅传播正能量。文中数据来自各媒体公开报道,但信息可能会更新,因为无法保证信息的准确性。本文不作为任何投资依据,请大家理性阅读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