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钊
参展面积从1.5万平方米到36万平方米、参展商从73家到近1000家,历经40年的发展,上海车展目前已成为全球规模最大的汽车行业展会。日前开幕的第二十一届上海国际汽车工业展览会(以下简称“2025上海车展”)汇聚了来自26个国家和地区的近千家企业。中国汽车产业正以技术创新为引擎、以生态重构为路径,向世界展示着从“市场跟随者”到“标准定义者”的跨越式蜕变。
当前智能电动化进入“下半场”,比亚迪的“兆瓦闪充”技术以5分钟补能400公里改写补能效率标准;小鹏汽车的“陆地航母”分体式飞行汽车则打破陆空出行边界;广汽埃安与滴滴联合推出L4级自动驾驶车型,宣告高阶智驾从实验室走向街头。
这场技术革命已超越单一性能的比拼,转向全场景体验的整合。长安汽车的“天衡底盘”与奔驰的“驾控超级大脑”将机械性能与数字算法深度融合,实现毫秒级动力响应与复杂路况预判。值得关注的是,中国品牌以“全栈自研”重塑产业话语权:华为乾崑智驾ADS4系统与鸿蒙座舱HarmonySpace5的落地,标志着“人—车—家”生态闭环的成熟;而商汤绝影的R-UniAD技术方案则通过世界模型与强化学习,推动智驾系统从“被动应对”向“主动思考”进化。
汽车产业的边界正在消融。华为、地平线等科技企业与车企的深度耦合,使汽车演变为移动智能终端。用户价值体系的重构更具深意。蔚来以“油电同质同价”策略打破能源形式藩篱;沃尔沃XC90的透明车身展示硼钢闭环结构,将安全从技术参数强化为品牌基因。
上海车展的国际化底色愈发鲜明。中东客商对比亚迪的赞叹、挪威经销商对小鹏飞行汽车的关注,折射出中国车企“技术+文化”双输出的全球目标。比亚迪e平台3.0Evo通过欧盟ECER135标准,为进军欧洲高端市场铺路;小鹏、蔚来宣布加速布局60个海外市场,标志着中外技术合作从“市场换技术”转向“共创共生”。
在人工智能与新能源的双重革命中,2025上海车展犹如一面棱镜,折射出中国汽车工业从“制造大国”向“智造强国”的跃迁。当飞行汽车掠过展馆穹顶,当人形机器人与观众自如对话,这些场景不仅勾勒出未来出行的具象图景,更宣告着一个新时代的来临——在这里,中国不仅是全球最大的汽车市场,更是定义汽车文明新高度的创新策源地。
世界汽车工业的“中国时代”,正从黄浦江畔扬帆启航。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