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国际贸易圈里最热闹的事儿,莫过于欧盟给中国电动车加税那档子事。说穿了就是场你来我往的博弈,谁也不想吃亏,但偏偏有人先动了歪心思。2024年10月29日,欧盟委员会一拍板,给中国电动汽车加征额外关税,最高能到35.3%,加上原本的10%,有些车企得扛着45.3%的税才能进去欧洲市场。他们嘴上喊着是因为“不公平补贴”,可明眼人都知道,这算盘打得隔着大西洋都能听见响。
这事儿得从去年9月说起,欧盟委员会主席冯德莱恩那会儿就嚷嚷着要调查中国电动车。折腾了快一年,终于拿出了“加税”的结果。可欧盟内部早就吵翻了天,27个成员国投票时,10票赞成,5票反对,12票弃权,典型的各怀鬼胎。法国、荷兰这些国家举双手赞成,德国、斯洛伐克却急得直摆手——毕竟德国车企在中国市场吃得正香,哪能眼睁睁看着生意黄了?
中国这边也没惯着,直接亮出了“胡萝卜加大棒”的招数,谁赞成加税就盯着谁来。10月8日,商务部一纸公告,对白兰地实施临时反倾销措施,保证金比率直奔30.6%到39%而去。这一下可戳中了法国的痛处,要知道欧盟对华白兰地出口里,法国占了足足99.8%,几乎是垄断地位。干邑行业的人急得跳脚,说再这么下去,法国干邑得从中国市场“直接消失”,那表情活像自家菜园子被人拔了菜。
要说这反制有多精准,看看细节就知道。丹麦、荷兰不是赞成加税吗?正好,中国对欧盟猪肉发起调查,这俩国家的猪肉出口首当其冲;法国、爱尔兰跟着起哄?那乳制品调查就对准你们;至于法国力推的加税,那就拿白兰地“回敬”。反观那些投反对票的国家,该合作合作,该贸易贸易,一点不耽误。这种“谁挑事就找谁”的打法,既没伤及无辜,又精准敲了敲挑事者的脑袋。
网上对此吵得不可开交。有人阴阳怪气说“中国这是小题大做,破坏贸易规则”,这话听着就气人——合着欧盟加税就是“合理保护”,中国反制就是“小题大做”?哪有这样的道理!欧盟自己搞贸易保护主义,先动了别人的蛋糕,还好意思倒打一耙?
反观另一些网友说得实在:“就该这样!谁也别想欺负人,贸易就得公平对等。”这话才说到了点子上,国际贸易不是恃强凌弱的地方,你敬我一尺,我敬你一丈,想搞单边主义,门儿都没有!
其实这事儿压根不是简单的“加税vs反制”,背后藏着的是全球产业链的博弈,更是贸易保护主义抬头的隐患。这些年,总有国家动不动就拿“补贴”“公平”当幌子,实则为了保护自家产业,把贸易规则当橡皮泥搓。
可他们忘了,现在的世界早就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了。德国车企为啥急得团团转?因为大众、宝马在中国市场的销量占了大头,一旦中方反制,他们的日子最先不好过。梅赛德斯奔驰直接说加税是“错误”,宝马CEO更是直言投票结果是“致命信号”,这些行业大佬的话,比欧盟的官方说辞实在多了。
眼下中欧还在谈判,欧盟嘴上说要找“替代解决方案”,可提的条件一个比一个不切实际。中国也没含糊,直接把官司捅到了世贸组织,该走的程序一步不落。老话说“种瓜得瓜,种豆得豆”,国际贸易从来不是零和博弈,你给别人设坎,最终自己也得迈坎。
说实在的,普通人可能不直接接触电动车出口或白兰地进口,但这事儿里的道理不难懂:谁都别想搞特殊化,公平才能长久。各位读者朋友,你们觉得欧盟这波操作是不是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要是换成你,会怎么看这种贸易博弈?欢迎在评论区聊聊你的想法!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