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余吨石材由陕入鄂,十堰“黄金水道”重启货运模式

一艘130吨级货轮历经两日航行,成功穿越山区和湾流,由陕西白河驶抵丹江口水库下游的陈家港。此次航行不仅实现了货物运输目标,更标志着中断二十余载的汉江十堰段航道正式恢复通航。

随着汉江上大桥的建成和水利设施的投入使用,船舶通航面临巨大挑战。然而,在湖北与陕西两省多个市县的通力协作下,十堰段航道成功恢复通航,充分体现了水利和交通部门的战略眼光。丹江口水利枢纽在规划阶段就统筹考虑了航运需求,而郧西县的孤山航电枢纽更是配备了高效的过船设施,为航道畅通提供了有力保障。

百余吨石材由陕入鄂,十堰“黄金水道”重启货运模式-有驾

百余吨石材首次通过水路运输,开启快速通道。

6月21日早间,汉江白河至丹江口航段复航启动仪式于白河县下卡子码头正式拉开帷幕。

在汉江南岸,一艘天蓝色的货轮正装载着上等石材,船身醒目地标有"安康汉江复航号"。随着汽笛声划破长空,发动机开始运转,激起了江面上层层涟漪。

白河县青缘石材工贸有限公司的130多吨石材将通过水路运输。这批货物将从下卡子码头启程,途经孤山电站和丹江口水库等水利设施,全程216公里。公司负责人樊忠表示,选择水运是为了降低运输成本。相比陆路每吨340元的费用,水路运输成本可降至100至150元。这一举措将显著提升白河石材的市场竞争力。

水路运输展现独特经济价值,其成本效益显著优于其他交通方式。相较于航空、公路和铁路运输,水运仅需支付1/20、1/5和1/2的运输费用。这种运输模式不仅具备运载能力强、能源消耗少的特点,还具有初始投入小、土地占用少、环境污染轻等优势。此外,水运更适合开展大规模、低频率的货物运输业务。

汉江航运陕西白河至丹江口段的重新开通,被业界视为重要突破。这一航道的恢复不仅解决了汉江中上游地区企业物流运输的瓶颈,更为区域经济发展注入了新动能。运输成本从原先每吨公里十几元大幅降低至IV级航道标准的1元,显著提升了物流效率。随着300吨级船舶的全面运营,白河地区的优质产品将获得更广阔的国内外市场空间。

沿着长江顺流而下,船只驶过了横跨江面的十多座大型桥梁。

丹江口水库和孤山航电枢纽投入运营后,十堰地区汉江水域的水位得以稳定维持。现代船舶的技术升级使航行安全性显著提升,与过去的木船形成鲜明对比。船只沿江而下,轻松穿行于两岸群山之间。

货船自下卡子码头启航,刚驶过羊尾镇集镇,就遇见了横跨郧阳区与郧西县的将军河汉江大桥。这座350米长的公路桥,最大跨径达110米,素有"楚天汉江第一桥"之称,现已成为汉江十堰段复航后首座必经桥梁。"我们的货船吃水较浅,加上桥下净空充足,通过高度基本不用担心。"船长解释道。

数据显示,汉江十堰段现有22座已完工或正在施工的跨江桥梁。船只从郧西县羊尾镇向下游航行时,除了要经过将军河汉江大桥上游的白郧汉江大桥、汉江夹河跨江大桥和兰滩口汉江大桥外,还需通过孤山汉江大桥、正在建设的天河口汉江公路大桥以及十漫高速公路汉江特大桥等10多座桥梁。

作为中华文明的重要发源地,汉江流域不仅保存着全球罕见的恐龙蛋与恐龙骨骼共存化石群,还相继出土了具有重大科研价值的"郧县人"头骨化石,其年代可追溯至80万至200万年前。此外,白龙洞猿人遗址的发现,更为这一区域增添了10万至20万年前的人类活动证据。当船只穿梭于汉江之上,两岸星罗棋布的考古遗迹仿佛将远古文明的历史画卷徐徐展开,令人不禁沉浸其中。

百余吨石材由陕入鄂,十堰“黄金水道”重启货运模式-有驾

在确保航道畅通的同时,该路线还横跨了两处水利设施。

汉江十堰段航道上,船只必须经过孤山航电枢纽和丹江口水利枢纽两处关键设施。

作为汉江流域开发序列中的第八个关键工程,孤山航电枢纽被纳入湖北省"两圈两带一群"战略布局的重点建设项目。该项目跨越郧西县与郧阳区两个行政区域,配备的发电机组总功率达到18万千瓦,年均发电能力稳定在5.8亿千瓦时。

作为重要航运基础设施,孤山航电枢纽船闸系统包含上闸首、闸室和下闸首三大核心部分,并配备了完善的输水装置。其闸室规格达到120米长、23米宽,门槛水深3米。该枢纽投入运营后,将显著提升35公里河段的通航能力,从原先的VII级跃升至IV级标准,实现500吨级船队的顺畅通行。这一工程对打通陕鄂水上运输走廊、完善长江全流域航运网络具有重要战略意义。

2023年8月4日,孤山航电枢纽在完成基建工程后,立即启动了船闸通航测试。该工程采用与三峡水利枢纽类似的工作原理,利用人字形闸门蓄水为船舶开辟航道。当闸门开启后,船舶进入闸室并完成停靠。随后,上闸首闸门闭合,通过下游排水系统将闸室内的水排出,使船只平稳下降。待闸内水位与下游河道持平,下闸首的人字形闸门便会开启,船舶得以顺利驶出,进入汉江主航道。

2010年3月,丹江口大坝的54个坝段完成了整体加高工程。坝体高度从原有的162米提升至176.6米,同时升船机的承载能力从150吨级扩大至300吨级。

丹江口水利枢纽的船舶通行机制与孤山航电枢纽存在显著差异。该枢纽采用升船机系统,先将船只垂直提升至坝顶,再水平移至对岸,最后借助斜架车将船只送回航道,使其能够继续向下游航行。

十堰晚报报道了相关内容。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