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实话,瞅着比亚迪汉L EV那500kW、680匹的电驱动,扭矩却卡在420牛米上,脑瓜子嗡嗡的。
这就像个金刚芭比,深蹲数据炸裂,但扳手腕却败给了看着文弱的程序猿,有悖常理不是?
瞧瞧,汉L EV两驱,零百加速5.5秒,反观小米SU7标准版,区区299匹,扭矩摸到400牛米,硬是飙出了5.28秒的成绩。
一下子,“高射炮打蚊子”的调侃甚嚣尘上,难不成比亚迪这回是阴沟里翻船了?
咱先缓缓,这事儿得咂摸咂摸。
光盯着冰冷冷的参数,容易掉进“数据至上”的坑里。
跟挑对象一样,只看三围,忽略了灵魂,搞不好要错过真爱。
网上那些逮着比亚迪狂怼的人,其实也犯了同样的毛病。
他们拿小米SU7、智界S7,甚至特斯拉Model 3出来溜,发现这些家伙动力才汉L EV一半,百公里加速却咬得很紧。
立马盖棺定论:比亚迪玩虚的!
但真相果真如此?
先聊聊扭矩这茬。
扭矩就好比创业启动资金,决定了起步那一下的爆发力。
而马力,那是持续输出的后劲儿,决定了后程加速能力。
小米SU7扭矩虽然跟汉L EV掰扯得差不多,但马力只有299匹,估计时速80公里左右就到顶了。
反观汉L EV,680匹马力,没准得等到150公里时速才能火力全开。
换句话说,在0-80公里这个区间,大伙儿动力储备半斤八两。
可零百加速,汉L EV还在憋大招,自然讨不到便宜。
再说了,小米SU7车身更轻盈,而且ESP调校也更奔放,允许车尾稍微甩一甩,相当于起跑抢跑了一点点,加速自然更麻溜。
打个比方,这就好比百米冲刺,起跑固然重要,但最后的冲线更关键。
小米SU7赢在起跑,汉L EV则擅长后劲。
当然,肯定有人杠,那我砸锅卖铁,上汉L EV双电机四驱版,总能体验到推背感了吧?
结果发现,汉L EV双电机四驱,电机总功率810kW,零百加速2.7秒,跟小米SU7 MAX的495kW,零百加速愣是打了个平手。
这又是唱的哪出?
这就不得不提推重比了。
汉L EV(双电机四驱)整备质量2466kg,比小米SU7 Ultra足足重了106kg。
这就好比俩人赛跑,一个背着个大包裹,另一个赤膊上阵,结果还用说吗?
再者,汉L EV的功率是三台电机联合发力,而小米SU7 Ultra的单颗V8s电机,效率更高。
这就好比仨人吭哧吭哧抬个箱子,不如一个人用叉车,哪个更省力?
所以说,汽车加速快慢,可不是光看马力大小就能说了算的。
车重、电机能效、ESP调校,甚至轮胎的抓地力,都会影响最终的成绩。
况且,就算你真想体验肾上腺素飙升的感觉,也得掂量掂量用车成本啊。
汉L EV的高配车型,电耗更高,保费也更贵。
我粗略算了下,商业险加上交强险,一年下来小一万块,这可不是闹着玩的。
归根结底,买车这事儿,不能光看账面数据,更要摸清自己的真实需求。
你是日常通勤接娃,还是周末进山豁车?
你家附近充电桩遍地都是,还是动不动就要跑长途?
拜托,都啥年代了,电动车市场早就不再是“唯马力论”的蛮荒时代了。
别被那些五花八门的参数忽悠瘸了,选个适合自己的,才是王道。
就像找对象,门当户对,三观一致,才是幸福的起点,你说对吧?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