丰田5月全球销量破95万,油车依然稳坐C位:不造发动机终究没路可走
那天和朋友聚会,桌上聊起买车这点事儿,有人提到最近丰田在国内的日子不算太好过。大家七嘴八舌,说现在谁还看得上油车啊,都想着换电的了。可就在同一个时间段,丰田5月份全球销量超过95万辆的数据摆在眼前,让人一时之间有点转不过弯来。
我表弟刚入手了一辆二手卡罗拉,每次开回家都要被亲戚调侃一句“你怎么还买燃油车?”。他倒是挺淡定,说自己就是图个省心耐用,不想折腾。其实这背后藏着一个现实问题——国内市场风向变了,但世界范围内,大多数地方还是离不开油车。而且丰田靠着发动机、变速箱这些老本行,把基础盘做得扎实,这才撑起了每个月接近百万台的销量。
印象最深的是前年去新疆自驾,一路上加油站比充电桩靠谱多了。我租的是一辆老款凯美瑞,虽然配置没啥花头,但动力平顺、空间够大,高速巡航稳得很,一箱60升的油能跑800公里出头。这种踏实感,是当下很多纯电车型给不了的。有一次遇到沙尘暴,被困在服务区里一夜,那时候真心觉得,只要有汽油就不怕趴窝,这种底气说到底还是来自于成熟稳定的动力总成。
说回丰田,今年如果按这个节奏推算下来,总量妥妥1100万+台级别,在全球依旧是头部玩家。不少人觉得他们错失了国内新能源红利,其实从企业战略来看,人家根本没打算把鸡蛋全放进一个篮子里。像北美、欧洲、中东这些区域,各自都有研发中心和工厂布局,“产销地一体”做得特别细致,本地化生产、本地化销售,把成本压低,也让产品更贴合当地需求。
身边也有朋友在国外工作,他讲过当地对新能源接受度远没有中国高。一方面政策补贴少,再就是充电设施普及慢,用惯了燃油的人换新技术总归谨慎些。所以像卡罗拉、RAV4这种经典车型,在海外依然畅销。有意思的是,他们那边修理厂师傅对日本发动机评价很高,经常说只要正常保养,很难见到大毛病。这也是为什么不少二手市场上的老款凯美瑞或者皇冠还能卖出不错价格——品质口碑积攒下来的底气,不是一朝一夕堆出来的。
而反观咱们自主品牌,现在主攻出口的大多是纯电动产品,因为海外部分地区正好缺口大。但坦白讲,如果拿传统燃油技术硬碰硬,对标大众或丰田,还真不是那么容易追赶上的。我曾经跟维修技师聊过国产SUV和合资轿车的小毛病频率,他直言国产品牌三年以内表现都不错,可五年以上的话,零部件耐久性差距就显现出来了。尤其是在变速箱匹配和发动机可靠性方面,日本品牌确实经验丰富一些。
从用户体验我哥去年买的新款雷凌混动版,上下班通勤加周末郊游,一个月百来块钱加满两次92号汽油。他喜欢那个EV模式静悄悄滑行进小区,又不用担心续航焦虑。有几次我们一起出去玩,中途遇见堵车或者高速服务区排队充电,他总是一副“我无所谓”的样子,看起来特别安逸。这类混动车型既能享受低能耗优势,又保留传统内燃机带来的长续航自由,对于很多普通家庭来说确实比较友好。
再看看售后环节,我爸单位楼下修理店老板跟我唠嗑,说十年前开的第一批威驰,现在还能偶尔看到回来做保养。“基本都是换个皮带滤芯什么的小活儿,很少听说哪台坏在半道。”他说这话的时候表情特认真,“只要你肯按时维护,它就不会让你掉链子。”其实这种稳定预期,也是很多老司机选日系的重要原因之一——不用天天琢磨哪里会出幺蛾子,更不用担心几年后残值跳水太狠。如果以后考虑置换,也比同龄竞品更容易脱手,这一点连二手商贩都认账。
行业圈里还有个冷知识:不少跨国企业管理层私底下交流,会把“产销地协同”作为案例反复研究。从供应链到终端渠道,每一步流程都尽量做到本土适应,比如针对中东高温环境强化散热系统,为欧洲市场调整悬挂设定……这些细致入微的小动作,其实直接影响最终用户体验,而不是单靠噱头营销赢客户。在我的用车群里,有位老司机“选发动机靠谱、省心耐用才是真正省钱。”
再聊回购置税、电价补贴等政策福利,中国目前属于全球最友好的新能源消费环境之一,所以纯电发展速度极快。但这样的红利并非所有国家都有。例如德国、西班牙等国,即便想推广新能源,也面临基建落后的实际困难。所以从宏观角度看,无论潮流如何变化,只要基础动力架构足够成熟可靠,就永远不会被淘汰。而这一点恰恰是那些坚持深耕内燃核心技术企业最大的护城河所在——哪怕短期看似风光不再,却始终牢牢抓住绝大多数人的真实需求场景,比如长途、高寒、高原甚至偏远乡村道路等等特殊工况,没有哪个方案比装满60L汽油的一辆紧凑型轿车更安心踏实吧?
身为90后一代,我们小时候街边最多见的是捷达、花冠,到现在仍然有不少人在坚持选择类似路线。不管外界怎么唱衰,有些东西沉淀下来,就是一种生活方式、一份安全感。我记得高中毕业旅行租了一辆十年老雅力士,全程没有掉过一次链条;后来大学毕业又陪室友一起试驾新卡罗拉,那份熟悉与安心一直延续至今。有时候,新潮未必代表全部答案,坚持做好自己的基本功,同样值得尊敬与信赖。如果未来某一天真轮到全面切换赛道,相信那些真正懂造发动机的人,也一定会找到属于自己的出口吧?
内容来自公开资料与个人见解,仅供学习交流,不构成购车建议或定论。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