领克09预订火爆到崩溃
起售价29万的全尺寸SUV到底有多火?领克900一出来就搞了个特别的定价策略,直接把人给整懵了。结果大家太热情了,抢购的人太多,预订系统的服务器都快撑爆了,一直忙到4月29号上午才慢慢恢复过来。
极氪汽车售价为何这么高?林杰给出答案
在4月29日的媒体见面会上,极氪科技集团副总裁、领克汽车销售公司的老大林杰,用一连串的数据回答了大家关心的重点问题。这位负责领克销售的大哥,从“这次定价策略的变化有多大”这个点说起,实话实说:“跟以前那种比较稳扎稳打的市场策略相比,这次我们的定价策略更加直接地瞄准了市场预期。”
领克林杰:900订单超预期的三大原因
问到市场表现的时候,林杰拿出来一张很准的用户画像:主推的2.0T Ultra版本占了大定订单的八成,次选的2.0T探索版也有稳定的订单量,说到Halo版本的时候,他笑了笑说:“这版本的订单少得可怜。”不过更值得留意的是用户结构的数据:超过一半的订单来自换车或者升级的用户,其中从豪华品牌转化来的特别多。数据表明,在三个下单用户里,至少有一个是从奔驰、宝马、奥迪这些传统豪华品牌过来的。
不用怀疑,领克900用“入门即顶配”的硬核实力,正在重新定义中大型SUV的价格体系!
兄弟们,SPA Evo架构让智能豪华有了新玩法。林杰在讲到领克900和现款领克09的区别时,思路特别清晰:“领克09在动力和安全上用户都挺认可的,但因为当时市场竞争环境的关系,我们在智能化体验和车内空间设计上有些遗憾。”然后话锋一转,“领克900就是为了弥补这些不足来的,通过SPA Evo架构实现‘代际跨越’——不是简单地跟风‘冰箱彩电大沙发’,而是要做出真正属于领克的智能豪华新标杆。”
领克汽车林杰:两款新车各有侧重共同进步
林杰在说到这两款产品之间的关系时,打了个比方:“就像兄弟俩一起登山一样。”他说,“领克09会专注于大五座市场,六座版本继续满足那些对预算比较敏感的用户;而领克900就要成为新的标杆车型。这两款车各找自己的定位,然后一起使劲儿往前走。”他还特别补充道:“这种区别不是你赢我输的那种竞争,而是让每款车在自己的细分市场做到最好。”
面对来自新势力品牌的竞争压力,林杰表现得非常有信心:“昨天有位媒体朋友说,我们家底盘的性能和车身的安全性短时间内很难被赶超。确实啊,这些东西可不是一天两天能做出来的,得花很长时间去积累才行。”不过他也清楚地认识到:“但在智能化这块儿,我们一直保持开放的态度。一方面我们要守住机械方面的优势,另一方面也要加快数字技术的融合与创新。”
希望这样的改写符合您的需求!
领克900:极氪科技集团的顶级之作
作为领克和极氪合并后推出的首款新车,大家对领克900在极氪科技集团里的定位特别好奇。比如,极氪科技集团的老大安聪慧就说过,领克900可是集全集团之力,用最顶级的技术和架构打造出来的。
针对安总的“不惜代价”这种说法,林杰第一次透露了背后的一些重要决策:“本来英伟达的Thor芯片是准备用在别的车型上的,但后来我们整合了极氪的资源后,决定让领克900优先用上。” 这个决定的影响可比大家想得要大得多:“这就意味着我们要重新调整其他车型的研发进度,还要调动中央智驾研究院的力量,赶紧把H7方案推出来。”
从这一点来看,领克900的推出不只是因为市场上对大型SUV的需求增加,更体现了领克品牌对细分市场的深刻洞察。
市场需求的变化,往往是从用户的实际痛点出发,再反过来推动产品的创新。
大家都清楚,领克的每款车都有自己独特的风格,这让每款车都有自己的“铁粉”。大家常说的“这很领克”,已经成了领克品牌的标志性特点。所以在介绍每款领克车型的时候,“用户”这个词出现的频率是最高的。
那么问题来了,用户在领克900的开发过程中到底起了什么作用?领克900又是怎么跟目标用户一起共创的?这绝对是行业内外都很关注的话题。
领克林杰:更关注用户需求做设计
林杰第一次透露了领克900产品开发方向的变化:“以前我们总是盯着竞争对手的配置在研究,现在更关注深入了解用户的需求,然后提前做设计。”他还拿旋转座椅的设计举例说:“这个创意完全是根据用户的痛点想出来的。它让车里的空间变得更灵活,能适应更多的使用情况。”
至于“天地门”的设计,也是为了实际解决问题,尤其是对大车来说,在特别窄的停车位里打开后备厢很不方便。“天地门”不仅解决了这个问题,还增加了实用性,比如说钓鱼的时候可以用来扩展功能。
车企和用户怎么共创?领克这样说
对啊,像有个叫波哥的领克09车主就是个典型例子。他跟领克的联系特别频繁,差不多每两天就会给领克反馈一些用车时遇到的问题或者建议。所以领克和用户的这种共创,不是那种开会式的表面功夫,而是真的融入到了日常交流里。
林杰说这就是领克式的用户共创:咱们的用户既是“体验官”又是“情报员”。他们敢直白地说“某个竞品的那个功能挺值得学的”,也会很直接地指出“那辆车其实没宣传得那么好,你们能做得更好”。
与用户共创的品牌故事
此外,领克还搭建了好几个特别的组织架构,比如用户理事会、领地伙伴理事会、数字化理事会和产品理事会啥的。就说这个产品理事会吧,它是由一些资深车主组成的“需求过滤器”,专门帮工程师分辨哪些是“真需求”,哪些是“假需求”;数字化理事会呢,可以理解成车机系统里的“民间监理”,直接参与到座舱系统的开发计划里;领地伙伴理事会就更厉害了,全国有上万家门店,组成了一个线下服务网络,车主只要拿着钥匙就能享受到专属权益。
从这些可以看出,领克跟用户的联系,一直都是建立在互相成就、一起成长的基础上的。每一个车主、每一个“Co客”(就是领克车主的称呼)对领克来说都很重要。他们不只是用产品的用户,更像是品牌的参与者、一起创造的人。
战略升级,追求的是长期发展而不是一时称霸
不得不提的是,领克900刚推出的时候,市场上已经出现了很多竞争对手,它们一个个都来头不小,都想在细分市场分一杯羹。在这种情况下,领克900到底设定了什么样的销量目标?这个问题,领克得好好琢磨琢磨。
领克的雄心与变革
“大家都想当冠军嘛,不过我们更看重能不能一直发展得好。”说到销量目标的时候,林杰说得挺清楚:“我们现在就瞄准细分市场的前三名,这个目标既表现出我们的雄心壮志,也让我们能稳住战略方向。”他还特别提到新销售体系的好处:“直销加代理的方式,完全解决了库存积压的问题,全国统一的价格加上透明的销售政策,让顾客买东西的时候可以放心大胆地买,不用操心价格或者套路。”
除了应对眼前的市场竞争,领克对未来的市场趋势也很关注。数据表明,现在5米以上的大型车市场正在快速增长,每年增长速度达到15%,这跟城市化进程和家庭结构的变化紧密相关。“以前买车就是图个方便,现在很多人真的把车当成‘第三个家’了。”林杰分析说,“特别是电动车越来越普及,大家在车里待的时间也变长了。”这些变化让汽车不再只是交通工具,而是变成了一个移动的生活空间。
林杰的意思是,现在的消费者对车的要求更高了,不只是看它跑得快不快,还希望车能提供更多服务和体验,比如娱乐、休息甚至工作。所以车企不仅要造好车,还要想办法让车变得更智能、更舒适,这样才能满足未来的需求。
领克:从“性能”到“智慧”的转变
在全球化和本土化的碰撞里,领克找到了自己特别的发展路子。以前啊,欧洲车的设计特别注重性能和安全,走的是技术理性的路线。但现在呢,也开始慢慢融入咱们中国的智慧了。比如领克早期的产品,设计思路就是“以驾驶者为中心”,连中控屏都往驾驶员那边偏。不过现在嘛,这个想法已经改变了不少,整体设计更关注车上所有乘客的舒服程度和智能体验啦。
领克汽车如何在竞争中实现突围
说到未来的车型布局,他提到他们会打造一个从A级到D级的完整产品线,既稳住主流市场的根基,又在高端市场上努力闯出一片天地。这样的战略背后,其实是一个本土品牌在全球化的进程中不断自我调整的过程:既要拥有国际化的技术实力,又要敏锐地抓住中国市场的需求和特点。
【总结】通过这次直白的交流,我们可以看到,在新能源车市场竞争这么激烈的当下,领克正在用差异化的策略为自己找到立足之地。无论是“一步到位”的定价思路,还是“全员关怀”的设计创新,这些决策的背后,都体现了这个中国高端品牌对市场规则的深刻理解和尊重。就像林杰说的那样:“真正的较量不在于配置单上,而是在用户的实际生活场景中。”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