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修订后的《党政机关厉行节约反对浪费条例》,明确公务用车集中采购要优先选国产汽车,尤其是新能源车型。其实,国家对公务用车 “新能化” 早有布局,接连出台多项政策:2024 年 10 月,国管局要求公务用车新增和更新中,新能源车占比不低于 30%;同年 12 月,财政部也规定采购总量中新能源汽车占比不低于 30%,特定用途车辆更是要 100% 采购新能源车型。这次《条例》直接将 “优先选用新能源汽车” 写进中央制度,背后到底有啥深意?
助力 “双碳” 目标:公务用车的绿色示范
近几年,从中央到地方都在大力推广新能源公务用车。2023 年雄安新区的推广会上,就着重强调了新能源汽车的普及工作。《中国政府采购报》统计显示,2024 年新能源公务用车招标异常火爆,78个品牌、987 个项目包入围,长安、吉利、比亚迪等国产大牌更是拿下超七成份额。
新能源汽车能 “上位”,靠的就是环保实力。2024 年我国新能源车产销双双突破 1200 万辆,占全球市场份额超 70%;到 2025 年 1 - 4 月,新能源车销量占比已达 42.7%,出口量同比暴增 52.6%。正如乘用车联席会秘书长崔东树所说,党政机关带头开新能源车,不仅能减少碳排放,还能给全社会树立绿色出行的榜样,加速新能源汽车普及,推动 “双碳” 目标实现。
拉动产业升级:从 “换车” 到 “超车” 的战略布局
公务用车转向国产新能源,可不只是简单换个车。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已经实现弯道超车,党政机关批量采购,能直接带动上下游产业链发展,推动技术创新,还能提升中国汽车在国际市场的高端形象。
专家预测,2025 年我国新能源车销量将突破 1650 万辆,占比超 50%。政策推动下,各地加速行动:湖北计划 2025 年公务用车新能源占比达 80%,成都仅 2024 年就新购 214 辆新能源车,占比 99.1%。而且,新能源车的省钱优势也很明显,成都估算,1 万多辆公务车全部换电,每年能省下 2.5 亿元运营费。
推广路上的 “绊脚石”:配套设施待完善
不过,新能源公务用车的推广也不是一帆风顺。重庆就遇到难题,特种作业新能源车可选车型太少,部分车型比燃油车贵近 9 万元;不少单位还面临充电桩安装难、停车位紧张、充电桩闲置率高等问题。
对此,专家建议,一方面要加快充电桩等基础设施建设,另一方面要加大研发投入,优化新能源车型性能,降低成本。相信随着政策持续发力,新能源公务用车会越来越普及,为产业发展和绿色转型注入更强动力!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