咱们老百姓过日子,柴米油盐酱醋茶,现在可能还得加上个新能源车。
这几年,路上的绿牌车越来越多,大家聊起车来,张口就是比亚迪、理想、蔚来。
可要说今年的新能源车市场,那可真叫一个热闹,甚至可以说是有点乱。
就拿刚过去的8月份来说,销售榜单一出来,不少人都惊掉了下巴。
去年年底还风光无限,一个月能卖出将近六万台车的理想汽车,怎么到了今年8月,销量一下子就掉到了两万八千多台,在“蔚小理”这三兄弟里排到了最后?
而那个一直稳坐第一把交椅,大家嘴里的“迪王”比亚迪,虽然看着还是老大,但好像也跑得没以前那么快了。
这到底是怎么回事?
这新能源车的江湖,难道真的要重新洗牌了吗?
要想看明白这其中的门道,咱们得先从整个市场的大环境说起。
一般来说,每年的八月份,都是汽车厂家为年底冲销量做准备的时候,就像是大战前夜,大家都在调兵遣将、积蓄力量。
所以这个月的销量增长可能不会特别吓人,但厂家的各种动作绝对不会少。
从数据上看,咱们国家主流的14家新能源车企,整体销量还是在往上涨的,跟去年同期相比,平均每家多卖了一万六千多台车。
这说明想买新能源车的人还是越来越多,市场这块蛋糕还在变大。
但是,你要是仔细看每家分到的蛋糕有多少,那差别可就大了。
强者愈强,有些之前跑得快的,现在却慢了下来,整个市场的格局正在发生剧烈的变化。
现在的市场,基本上可以分成三个队伍。
第一梯队,没别人,就比亚迪一个。
一个月卖出去37万多台,这个成绩放眼望去,真是“独孤求败”,把所有对手都远远甩在身后。
比亚迪就像是班里那个永远考第一的学霸,别人还在为及格发愁,他已经在考虑怎么挑战满分了。
紧随其后的第二梯队,是我们非常熟悉的几个传统汽车大厂,比如吉利、上汽、长安、奇瑞。
他们就像是班里的几个尖子生,虽然暂时追不上第一名,但实力非常强劲,都已经具备了每个月卖出10万台新能源车的能力。
特别是吉利和上汽,已经连续好几个月稳定在这个水平上了。
长安和奇瑞虽然偶尔有点小波动,但也是不容小觑的力量。
最有意思的是,这几个“尖子生”抱团追赶的势头非常猛。
去年这个时候,比亚迪一家的销量,比这四家加起来还要多出11万台,简直是碾压。
可到了今年,这个巨大的差距已经被彻底抹平了,这群“狼”正在凶猛地追赶前面的“头狼”比亚迪。
这说明,比亚迪虽然还是老大,但已经不能再高枕无忧了。
第三梯队,就是那些造车新势力,还有一些销量暂时没那么突出的车企。
他们现在的月销量普遍能到3万台左右,但想再往上走一步,就感觉特别费劲,好像头顶有个看不见的天花板。
而这个梯队内部,那才叫一个风云变幻。
去年还名列前茅的理想和广汽埃安,8月份的成绩单都不太好看,排名大幅下滑,让人不禁要问,他们到底怎么了?
说到这,我们就得重点聊聊“蔚小理零”这四家大家最关注的新势力了。
他们的故事在今年可以说是充满了戏剧性。
去年还被大家捧为“新势力最牛”的理想汽车,今年却成了最失意的那个。
8月份的销量在四家里面垫底,这跟去年年底的辉煌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理想遇到的问题,主要出在了纯电车型上。
他们新推出的纯电车i8,定价不低,本想继续走高端路线,但上市后因为一个和卡车碰撞的视频,在网上引起了很大的争议,很多人开始质疑它的安全性。
随后理想虽然迅速降价,但似乎并没有挽回消费者的信心。
从神坛跌落,理想正在经历一场严峻的考验。
当然,理想的家底还在,他们接下来要推出一款更亲民的纯电车型i6,这一仗能不能打赢,直接关系到理想能不能重回巅峰。
有人失意,就有人得意。
曾经被看作是“理想平替”,主打性价比的零跑汽车,在8月份彻底爆发了,一个月卖了5万7千多台,把“蔚小理”都甩在了身后,连续五个月领跑新势力。
销量上去了,公司也开始赚钱了,今年上半年居然实现了盈利。
这说明,在现在的市场环境下,老百姓还是非常看重实实在在的性价比。
而另外两家,蔚来和小鹏,也找到了喘息的机会。
蔚来靠着子品牌“乐道”的热销,整体销量重新站上了3万台的台阶,老板李斌更是信心满满,喊出了四季度要月销5万的目标。
小鹏汽车也一样,靠着价格更低的车型和明星车型P7的换代,销量稳步回升,老板何小鹏甚至自己掏钱增持股票,公开表示对未来的销量非常有信心。
你看,市场的风向就是这样,有时候放下身段,更贴近普通消费者的需求,反而能杀出一条血路。
再来看看那些巨头们。
吉利汽车现在正稳稳地坐在新能源市场第二把交手的位置上。
他们推出的“银河”系列车型,卖得特别好,已经成了吉利旗下第一个月销量能突破10万台的系列,大有追赶比亚迪“王朝”、“海洋”系列的势头。
吉利这条路子走对了,多品牌、多价位覆盖,让消费者有了更多的选择。
而另一家曾经的强者,广汽埃安,则有点尴尬。
它的销量一直停在两万七千台左右,不上不下,就像温水煮青蛙。
最大的问题可能出在品牌形象上,因为早期很多车型被用作网约车,虽然证明了车子质量可靠耐用,但也给普通消费者留下了“这是开滴滴的”的印象,买车的时候难免会有些犹豫。
埃安也意识到了这个问题,正在努力通过推出高端品牌、和华为合作等方式来提升形象,但这需要时间。
面对这样激烈甚至可以说是残酷的竞争,没有一家车企敢松懈。
8月底的成都车展,就成了大家展示“肌肉”的舞台。
新车像下饺子一样一辆接一辆地发布。
华为的光环依然强大,跟它合作的品牌推出的新车,预售订单都非常火爆。
传统车企也不甘示弱,奇瑞、上汽、吉利、长安都拿出了自己的看家本领,价格一个比一个有诚意,配置一个比一个高。
除了在国内市场“内卷”,大家也都没忘了往海外走。
比亚迪的车已经从泰国的工厂出口到欧洲,长城在巴西的工厂也开始生产了,奇瑞更是厉害,一个月在国外能卖出将近13万台车,成了当之无愧的“出海冠军”。
这说明咱们中国的汽车工业,不光能在自己家里打,也已经有实力到全世界去跟国际大牌掰手腕了。
所以说,2025年的新能源车市场,真是一天一个样。
去年你觉得已经定下来的格局,今年可能就被完全颠覆。
曾经的销量冠军,现在可能正在为如何走出低谷而发愁;而一些曾经不被看好的品牌,却可能抓住机会一飞冲天。
这场全面的混战,考验的不仅仅是谁的车更好、谁的价格更低,更考验着每一家车企的战略眼光、市场反应速度和品牌影响力。
在这个赛道上,没有永远的赢家,谁要是敢停下来歇口气,很快就会被身后的人超越。
对于我们普通消费者来说,厂家竞争越激烈,我们能买到的车可能就越好、越实惠,这倒是个实实在在的好事。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