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所有车企都在卷科技,保时捷销冠靠“卖香火”杀疯了

讲真,保时捷那个销冠又上热搜了,这事儿本身就特别行为艺术。

当所有车企都在卷科技,保时捷销冠靠“卖香火”杀疯了-有驾

在一个所有车企都快把自己逼成“道诡异仙”,为了几千块钱的优惠券能当场表演一个原地飞升的时代,在一个“我不过了,你们也别想活”已经成为行业潜规则的黑暗森林里,居然还有人能把保时捷这种“非生活必需品”卖到连续两年全国前列。这已经不是商业逻辑了,这是玄学,是信仰科学。

三体人看了都得气活了,说好的技术爆炸、降维打击呢?怎么到了保时捷这里,画风就突然变成了“我的很大,你忍一下”?

这事儿的核心,从来就不是这位叫Molly的销售有多努力,也不是她的销售技巧有多么“典中典”。这些都是表象。核心是,保时捷这个品牌,以及买它的人,早就已经脱离了汽车这个赛道,进入了另一个次元。他们玩的不是性价比,是品牌本身自带的“金钟罩铁布衫”。

我作为一个中年人,我看车就是看三大件,看空间,看油耗,看维修保养是不是要把我另一个腰子也嘎了。但买保时捷的人在看什么?他们看的是,当我把这把钥匙拍在桌子上的时候,对面那个刚刚还在吹嘘自己理想L9的哥们,眼神里是不是闪过了一丝不易察觉的动摇。

懂了吗?这不是交通工具,这是社交兵器,是人设的压缩毛巾,热水一泡,立马膨胀成一个“成功人士”。所以Molly卖的根本不是车,她是“人设”的定制师,是梦想的助产士,是“姐就是女王”信仰体系的首席大祭司。她的那些客户,或者说“信众”,六七成是女性,这太合理了。因为她们需要的不是一台零百加速多少秒的机器,而是一个能抵御外界所有bbll的移动结界。开上它,前夫的现女友都得退避三舍,公司的傻X领导见了都得客气三分。

当所有车企都在卷科技,保时捷销冠靠“卖香火”杀疯了-有驾

这种爱真的很特别,你爱过一个品牌的时候,你就懂了。

然后更有意思的来了,被造黄谣。这简直是剧本里的标准桥段,修仙小说里主角修为大涨之后,必然会引来“天劫”或者对家门派的暗算。坏了菜了,你卖得这么好,不就是等于把其他4S店的脸按在地上摩擦吗?同行们本来就已经在价格战的泥潭里打滚了,心态早就爆了,你这倒好,一个人干了一个店的KPI,这不就是“一人得道,鸡犬不宁”吗?

最好的商业竞争是什么?不是降价,不是搞配置,是直接把对方的餐厅给爆了。搞不定你的人,就搞你的名声。这是掀桌子式竞争法则的终极体现。他们试图用最原始、最肮脏的手段,来污染那个“品牌玄学”所构建的纯净空间。

但他们算错了一点。会买特斯拉的人,就是喜欢特斯拉本身;会买奔驰的人,就是冲着那个三叉星去的。同样,会买保时捷的人,她们的信仰是不会因为这种场外手段而动摇的。恰恰相反,这种攻击只会让“信众”们更加团结,觉得自己的选择是多么的正确和“被针对”,从而产生一种“被迫害的优越感”。你看,连黑子都承认我们家Molly牛逼,都开始用盘外招了,这不更说明我们买对了?

这逻辑,闭环了。

写到这里,我突然感觉把一个努力的销售比喻成神棍有点不厚道,但你仔细想想,这事儿的内核,它就是这么个内核。她无意中,或者说精准地,触碰到了这个时代最稀缺的东西——确定性。

在一个人人都在卷技术、卷参数、卷到最后连CEO都要亲自下场互撕的疯狂年代,什么智能座舱,什么自动驾驶,都显得特别不真实。讲真,我有时候看那些发布会,PPT做得比车都好,就觉得特别魔幻。自动驾驶的关键不在特斯拉,在山东老头乐,只要大爷躺得快,你的激光雷达再多也得认栽。这些不确定性,让所有的新技术都显得像个笑话。

当所有车企都在卷科技,保时捷销冠靠“卖香火”杀疯了-有驾

而保时捷提供的,就是一种古典的、蛮不讲理的确定性。它确定能让你在社交圈里站稳脚跟,确定能让你在同学会上精神焕发,确定能让你在地下车库里一眼就找到自己的车。这种确定性,是任何一个新势力品牌用多少个屏幕、多少颗芯片都堆不出来的。Molly做的,无非是把这种确定性,用一种更有人情味、更符合社交媒体传播的方式,打包卖了出去。她不是在卖车,她是在卖“香火”。她的业绩,就是信众们上的香火钱。

当所有车企都在卷科技,保时捷销冠靠“卖香火”杀疯了-有驾

你很难说这是一种精密的商业算计,还是一种混沌中的狗屎运。但能过,就是能过。

所以,别再分析什么销售技巧了,也别再感叹什么行业内卷了。这帮人是真的疯了!Molly的封神之路,本质上是一个关于“反技术崇拜”的寓言故事。它告诉所有还在PPT上画“任意门”的车企一个朴素的道理:在人民群众最根本的、关于“面子”和“里子”的玄学需求面前,你那些花里胡哨的科技,有时候真的,P用没有。

真正的赢家,永远是那些能让用户心甘情愿为“玄学”买单的人。至于车本身?重要吗?

诶,就是玩儿。

本报道严格遵守新闻伦理,倡导积极向上的社会风尚。如有内容争议,请依法提供证据以便核查。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