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方向盘上的暖
周师傅回到家时,快凌晨三点了。楼道里的声控灯坏了,他摸黑爬上四楼,钥匙插进锁孔时,手有点抖 —— 不是累的,是心里那点说不清道不明的热乎劲还没散。
推开门,客厅的小夜灯亮着,女儿的房间门虚掩着,能听见均匀的呼吸声。他轻手轻脚地洗漱,不敢用热水,怕热水器的声音吵醒孩子。
躺在沙发上(他怕晚归吵醒女儿,常年睡沙发),周师傅翻来覆去睡不着。脑子里不是跑车的路线,是张医生刚才着急的样子,像只受惊的小鹿。他想起自己女儿上次丢了准考证,在考场外哭的模样,也是这样慌里慌张。
“都是不容易的人。” 他叹了口气,摸出手机,女儿发来条微信,是昨晚十点的:“爸,早点回家,别太累。”
他回了个 “刚到家,放心”,指尖在屏幕上停留了会儿,又点开相册。里面没什么照片,就几张女儿的奖状,和去年跑长途时拍的日出,在高速服务区,蛋黄似的太阳刚冒头,把云染成了金红色。
第二天早上,周师傅被女儿的动静吵醒。小姑娘端着杯牛奶站在沙发旁,眼睛瞪得圆圆的:“爸,你昨晚没接活?”
“嗯,捡了个手机,给人送回去了。” 他坐起来,后腰有点僵。
“是医生的吧?” 女儿笑着说,“刚才王阿姨打电话,说她弟弟在医院,看到个出租车师傅在门诊楼等医生,肯定是你。”
周师傅愣了下:“你王阿姨咋知道?”
“她说那医生是她弟媳的同事,今早全科室都在说这事儿呢。” 女儿把牛奶递给他,“爸,你真棒!”
被女儿夸,周师傅有点不好意思,挠了挠头:“小事儿。”
吃早饭时,手机响了,是个陌生号码。他接起来,里面传来张医生的声音,带着点不好意思:“周师傅,不好意思打扰您休息了。我想请您中午吃个饭,就在医院对面的家常菜馆,您看方便吗?”
周师傅本想拒绝,女儿在旁边捅了捅他,对着他使眼色。他只好说:“不用吃饭,真不用。”
“您就答应吧,周师傅。” 张医生的声音很诚恳,“我爱人也想谢谢您,他说现在像您这样的人太少了。”
挂了电话,女儿笑着说:“爸,去吧去吧,就当歇会儿。”
中午,周师傅把车停在医院对面,张医生已经在饭馆门口等了。她换了身便装,牛仔裤白 T 恤,头发扎成丸子头,看着比昨晚年轻了好几岁。旁边站着个戴眼镜的男人,应该是她爱人。
“周师傅!” 张医生迎上来,“这是我爱人,陈老师,中学教物理的。”
“周师傅好,谢谢您啊!” 陈老师握着他的手,挺热情,“我家萌萌昨晚回来,说手机丢了,急得直哭,多亏了您。”
周师傅被说得有点不好意思:“坐下说,坐下说。”
菜上得很快,都是家常菜:红烧带鱼、地三鲜、西红柿炒鸡蛋。张医生不停给他夹菜,说 “您多吃点,看您辛苦的”。陈老师则跟他聊起天,问他开出租多少年,跑过哪些地方。
“其实我以前也开过几年车,在学校当班车司机。” 陈老师笑着说,“知道开大车的辛苦,尤其是夜班,熬人。”
“可不是嘛。” 周师傅喝了口啤酒,“有时候遇到难缠的乘客,气都没地方撒。但多数时候,还是好人多。” 他想起那个 KTV 门口的小伙子,想起凌晨送过的产妇,想起给过他热包子的清洁工。
张萌突然说:“周师傅,我们科室以后有同事要用车,我都介绍给您吧?您看方便吗?”
周师傅愣了下:“这不太好吧……”
“有啥不好的。” 陈老师接话,“您人品好,我们放心。总比随便拦辆不认识的车强。”
周师傅心里暖烘烘的。他开了这么多年出租,接过不少 “回头客”,但像这样因为一件小事结下的缘分,还是头一次。
吃完饭,张医生非要买单,周师傅没争过她。走出饭馆,阳光正好,医院门口的玉兰花落了一地,白得像雪。
“周师傅,这是我的名片。” 张萌递过来张卡片,“上面有我电话,以后您要是有啥不舒服,直接找我,我帮您安排。”
周师傅接过名片,上面印着 “张萌 心外科主治医师”,字如其人,清秀有力。“谢谢,我身体还行,就是腰有点老毛病。”
“那更得注意了。” 张萌皱了皱眉,“下次我给您带点膏药,我们科里的,治腰疼特别管用。”
周师傅笑着答应了。他发动车子时,张萌和陈老师还站在门口挥手。后视镜里,他们的身影越来越小,像两株并蒂的玉兰。
下午跑车时,周师傅的手机响了,是个陌生号码,显示 “市医院”。接起来,是个护士的声音:“请问是周师傅吗?张医生说您的车靠谱,我们护士长要去趟分院,您能来接一下吗?”
“能,马上到。” 周师傅打了个转向,心里像被阳光晒过,暖洋洋的。
车驶过医院门口,玉兰花的香气飘进车窗。他想起张医生说的 “安全送到就好”,突然觉得,这方向盘上的十五年,值了。那些深夜的疲惫,那些难缠的乘客,都抵不过此刻心里的这点暖。
他打开电台,里面正放着首老歌:“平凡的人们给我最多感动……” 周师傅跟着哼了两句,眼角的皱纹里,盛着满满的光。他知道,这城市里的善意,就像他车顶上的灯,亮着,就能照亮彼此的路。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