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说汽车行业是一场没有终点的长跑,那么新能源商用车就是这场比赛中的超车道,而江淮汽车无疑已经冲到了最前排。这一次江淮汽车摆出一副“新四化”大势所趋的姿态,用一句话喊出了未来规划:“到2028年,新能源商用车渗透率可能达到50%!”这不仅是一句豪言壮语,更是全行业新能源转型的缩影,值得咱们吃瓜群众好好品一品。
其实,要说现在新能源商用车有这么个“爆发的苗头”,一点也不突然。根据江淮汽车商用车营销事业部副总经理余纪邦的分析,新能源商用车已经不只是“尝鲜品”,而是“刚需品”。用户接受程度高了,技术过硬性能提升,电动车比燃油车更省钱,这些都变成了新能源的“王炸”。尤其像那些做物流快递的老板,电车一天省100块,这么算下来,一年省两三万,这直接就是活生生的小金库!打工人都知道,羊毛出在羊身上,这个价格优势让谁不心动?
更有意思的是,新能源商用车现在开始倒逼物流行业自我革命了。余纪邦说得明白,连物流报价都开始按电车的省钱标准来了,想继续用燃油车?抱歉,你可能连份订单都抢不到。这么一套组合拳打下来,换新能源车成了企业生死关口,哪个不换,可能就别指望年终业绩了。
从区域来看,江淮尤为看好长三角、珠三角等地区先迈过50%的渗透率门槛。别说,广东、上海这些地方还真是典型,新能源商用车已经占了不小的市场份额。这可不是喊口号,在这些地区,新能源车型已经不单是一辆车,而更像一种生意模式:运营成本更低、效率更高,能在新能源跑道上加速起飞。
除了地理区位,时间节点同样关键。今年第四季度,余纪邦预测新能源商用车会迎来市场爆发,原因大概有两个:一是政策“末班车”,比如旧车置换和税收优惠,这谁都不愿意错过;二是年底物流需求彻底引爆,一辆电车能撑起快递高峰期的“十万吨计划”。特别是轻卡这一类车,未来几年的成长性完全就是“开挂模式”。小到快递大件、城内配送,大到同城物流需求,都成了新能源轻卡的天下。
当然,江淮这次的底气不仅来自技术,还来自他们的“玩法”。很多车企还在为技术路线发愁,人家江淮已经玩出了“产品定制+场景深耕”的组合模式。比如快递用户一天跑150公里以内,江淮的82度电产品就搞定一切;而冷链客户则有140度电的“大件能手”。这不光是“车厉害”,更是直戳用户痛点,摆明了要为你量身定做一辆最合适的车。
说到底,无论是硬件实力还是渠道服务体系,江淮都表现出了“老江湖”的范儿。而更有趣的是,当新能源商用车告别补贴,进入市场化竞争后,那些曾经在燃油车时代积累下来的口碑,反而成了传统车企的一张王牌。这点,造车新势力再怎么花里胡哨,也得服气。
然而,咱们终究得问自己一句:新能源商用车行业这样的“大爆发”,是不是有一天也会遇到增长天花板?当政策红利渐渐退潮,当新能源全面成为标配,车企还能不能抓住用户最根本的需求?这考验的,可不仅仅是技术和服务,更是对未来趋势的精准掌握。
最终的赢家,可能还真不是看谁先跑到终点,而是看谁能一直跑下去。你会选谁下注呢?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