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光骂丰田了!人家给工人发钱,我们的车企呢?

最近丰田又上热搜了,不过这次不是因为刹车失灵,而是给工人发钱。新闻一出,网友炸锅:“丰田都学会‘共同富裕’了,我们的车企在干嘛?”

别光骂丰田了!人家给工人发钱,我们的车企呢?-有驾

先看看丰田干了啥。今年年初,丰田宣布给日本本土工厂的工人平均加薪5%,部分技术骨干甚至能拿到10%以上的涨幅。这还不算完,年终奖直接飙到6.8个月工资,相当于白送半年薪水。消息传到国内,评论区瞬间分裂:有人酸“日企果然财大气粗”,更多人怒怼“自家车企连加班费都抠搜”。

丰田的“阳谋” 丰田这波操作看似大方,实则暗藏算盘。日本正面临严重的劳动力短缺,年轻人宁愿送外卖也不愿进工厂。丰田不加薪,产线就得停摆。反观国内,新能源车企卷得飞起,工人却成了“耗材”。某造车新势力被曝出“996换积分”,流水线员工时薪不到20块,还得自费买工服。

更扎心的是对比数据。2023年全球车企利润率榜单上,丰田以8.2%排第三,比亚迪以5.6%勉强挤进前十。但丰田工人年薪折合人民币约25万,国内一线车企工人呢?12万顶天了。利润差1.5倍,工资差2倍,钱都去哪儿了?

我们的车企在忙什么? 答案藏在财报里。国内头部车企每年研发投入动辄百亿,但员工薪酬占比普遍不到15%。高管们倒是赚得盆满钵满——某新能源品牌CEO年薪1.2亿,相当于500个工人的工资总和。网友调侃:“老板们都在为梦想窒息,打工人只能为房租窒息。”

#夏季图文激励计划#
别光骂丰田了!人家给工人发钱,我们的车企呢?-有驾

也不是没有良心企业。吉利去年给全员普涨8%,长城给技术岗开出了行业最高时薪。可惜这样的案例太少,更多车企还在玩“灵活用工”:劳务派遣、外包合同、强制“自愿”加班……有工人吐槽:“生产线比丰田的智能,待遇比富士康的复古。”

该学的不只是发钱 丰田真正的杀手锏不是撒钱,而是“年功序列制”。工人干得越久,工资涨幅越高,45岁老技工能比新人多拿3倍薪水。这种制度下,老师傅愿意手把手教徒弟,技术传承不断档。反观国内,35岁危机都杀到车间了——某工厂直接贴出招聘告示:“年龄上限30岁,有经验者优先。”

当然,骂车企不如想想背后的死结。土地财政逼得车企拼命扩产能,价格战又压得利润薄如纸。当一辆电动车的电池成本占40%,车企除了压榨人力还能咋办?但话说回来,当年丰田面对石油危机时,选择的是“精益生产”而非“精益裁员”。

知乎上有个提问:“为什么中国造得出火箭,却造不出工匠?”高赞答案一针见血:“火箭不用发工资。”如今丰田给工人撒钱,我们却在讨论“人口红利消失”。或许该换个思路:当车企开始比谁对工人更好,才是真正的产业升级。

别光骂丰田了!人家给工人发钱,我们的车企呢?-有驾

所以下次看到丰田新闻,别急着骂。先问问自家老板:您今年给工人发几个月年终奖?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