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网络上一个话题可以说是掀起了轩然大波,那就是有人提议,干脆把驾驶证给取消了,以后谁买车,就等于自动获得了开车的权利。
这个想法一出来,就像往平静的湖里扔了一块巨石,支持的人和反对的人立刻就吵翻了天。
很多人觉得,这简直是说到了心坎里,终于有人替咱们这些被驾考折磨得死去活来的人说话了。
但更多的人是捏了一把汗,觉得这要是真成了,那马路上不就乱套了吗?
这到底是个解放大家的好主意,还是一个会带来无穷后患的馊主意,咱们今天就得把这事儿从头到尾,用大白话好好聊透彻。
首先,咱们得摸着良心说一句,为什么这么一个听上去有点离谱的建议,能有这么大的市场,能引起这么多人的共鸣?
原因很简单,因为现在考驾照,对很多人来说,确实是一件太痛苦、太折腾人的事了。
咱们先不算别的,就说钱。
在一些大城市,比如上海,现在考个驾照,从报名到拿证,花上万块钱都算是正常水平,这对于很多刚步入社会的年轻人或者工薪阶层来说,可不是一笔小数目。
再说说时间,现在大家生活节奏都快,白天要上班挣钱,晚上下了班累得只想躺着,可为了考驾照,还得硬撑着刷那上千道的理论题。
到了周末,别人休息逛街,你得顶着大太阳或者冒着寒风,跑到郊区的训练场,一圈一圈地练那个倒车入库、侧方停车。
钱和时间都花了,还不一定能顺利过关。
尤其是科目二,简直成了很多人的心理阴影。
在训练场练得好好的,一到考场,旁边坐个不苟言笑的安全员,心里一紧张,平时练得滚瓜烂熟的动作全忘了,不是压线就是熄火。
而且现在还有个规定,科目二和科目三各有五次考试机会,要是五次都没过,对不起,您之前所有通过的科目成绩全部作废,得重新交钱,从科目一开始从头再来。
这种压力,不仅是经济上的,更是精神上的。
所以,当人们听到“买车就送上路权”的时候,第一反应不是考虑公共安全,而是想起了自己曾经或者正在经历的这些痛苦,觉得这是一种解脱。
这种心情,我们完全可以理解。
但是,理解归理解,咱们不能被情绪牵着鼻子走。
让我们冷静下来,做一个简单的思考。
假如从明天开始,这个政策真的实施了,会发生什么?
你可以想象一下,你开车去上班的路上,旁边车道的一位大哥,昨天刚从4S店提了新车,这是他第一次摸方向盘,他连转向灯和雨刮器的开关在哪都还没搞清楚,就想变道。
他一打方向盘,根本不看后视镜,你的车就在他的盲区里,一场剐蹭事故就这么发生了。
你去停车场停车,发现一个车位被一辆车占了两个,车头还歪七扭八的,因为车主根本不知道怎么把车停正。
最可怕的是在十字路口,一个新手司机一紧张,把油门当成了刹车,车子像离弦的箭一样冲了出去,后果不堪设想。
到那个时候,我们的马路会变成什么样?
恐怕就不是交通要道了,而是一个巨大的、没有任何规则的“碰碰车”游乐场。
唯一的区别是,游乐场的碰碰车撞一下是乐趣,而马路上的每一次碰撞,轻则车辆受损、钱包遭殃,重则就是人命关天的大事。
你可能会觉得这是在吓唬人,那咱们就看看实实在在的数据。
根据咱们国家公安部交通管理局的统计,每年那些刚刚拿到驾照不到一年的新手司机,发生交通事故的概率,要比那些有五年以上驾龄的老司机高出两倍还多。
请注意,这还是经过了驾校系统培训,通过了理论、场地和路考层层筛选的“正规军”。
如果连这最基本的一道门槛都撤掉了,让成千上万完全没有经过任何学习和训练的人直接开车上路,那交通事故率会飙升到什么程度?
这个数字,恐怕谁都不敢去想。
有人可能会说,国外不也有些地方挺宽松的吗?
咱们可以看看别人的经验教训。
就拿日本来说,前些年大阪府曾经搞过一个简化驾考的试点,把理论考试放到网上,让大家自己测试。
听起来是不是很方便?
但结果呢?
短短几个月时间,警察就查获了四百多起替考、代考的作弊行为。
这说明了一个很简单的道理:在涉及到公共安全这种人命关天的大事上,任何试图投机取巧、放松监管的做法,最终都会被现实狠狠地教训一顿。
当然,我们也不能因为害怕出问题,就对现有驾考制度的种种弊病视而不见。
承认问题,是解决问题的第一步。
驾考费用过高、预约考试系统不好用、部分考试项目脱离实际驾驶需求,这些都是客观存在的问题,也是大家抱怨的根源。
但是,解决的办法应该是“对症下药”,去改革和优化这个系统,而不是一生气,干脆把整个系统都给端了。
这就好比一个人生病了,我们应该找医生看病吃药,而不是直接放弃治疗。
其实,更科学、更人性化的路子,别的国家和我们国内的一些城市已经帮我们探出来了。
比如德国,他们搞的是一种“分段式”的驾照。
你先学习理论知识,考过了,就能拿到一个临时驾照。
拿着这个临时驾照,你可以在有经验的家人朋友陪同下,在真实的道路上开车练习。
这样一来,你不仅学到了书本知识,更积累了宝贵的实际路面经验,知道怎么处理各种突发的交通状况。
等你练得差不多了,再参加最终的路考,合格后换成正式驾照。
德国推行这个做法后,新手司机的事故率反而下降了百分之十几。
这说明,严格的要求和人性化的过程是可以共存的。
咱们国内自己也在不断进步。
比如杭州,早就开始用机器当考官的电子路考了。
电脑评分,比人工更标准、更公平,谁也别想走后门,而且补考的预约时间也大大缩短了,效率很高。
再比如北京,前几年就开放了夜间驾考,专门让学员在光线不好的晚上练车考试,这不就是为了让大家适应更复杂的真实驾驶环境吗?
事实证明,这些改革都取得了很好的效果,交通事故率实实在在地降下来了。
所以说到底,问题的关键不在于要不要考驾照,而在于怎么考。
开车,和医生做手术、飞行员开飞机一样,是一项需要专业技能和高度责任感的行为。
你不能因为觉得医学院考试太难,就主张让所有会拿刀的人都能上手术台。
方向盘虽小,但它一头连着驾驶员,另一头连着路上成千上万个陌生人的生命安全。
这个底线,是无论如何都不能破的。
我们真正应该推动的,不是“买车送证”这种不负责任的口号,而是给驾考体系来一次全面的“加减法”。
所谓的“减法”,就是把理论学习搬到线上,让大家随时随地都能学;把考试费用、补考费用都规定得明明白白,全国统一,让大家花得放心;把预约系统做得更流畅,别让约个考试比抢春运火车票还难。
而所谓的“加法”,就是要增加更多贴近实际的训练内容,让大家学会的不仅仅是怎么应付考试,更是怎么在复杂的道路上安全地驾驶。
让该学的技能扎扎实实地学到手,让不必要的麻烦和花费省下来,这才是真正为老百姓着想,也是对所有交通参与者负责任的态度。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