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汽9月份销售整车44万辆,同比增长40%,销量新高行业第一,三大领域齐发力持续领跑市场

9月上汽卖车44万辆,这数字听起来很猛,对吧?同比40%增长,环比也有21%,真是行业第一啊。朋友圈里同事一边嘚瑟一边吐槽:这销量数字做得漂亮,就是利润卖没怎么说。我心里咕哝一句,销售量真的能说明啥?说到底还是得掰开揉碎了聊。

先说人话,车卖多了,确实说明市场活跃,上汽这波确实发力了。自主品牌29.4万辆,新能源近19万辆,海外10.1万辆,这三大块全拉升,态势一片大好。特别新能源增长46.5%,乍一听让人眼前一亮。朋友小张,搞供应链的,跟我说:他们这事儿,供应链打得紧,有些原材料涨价都得吞,利润空间肯定被挤。不过做安全标准真心没少花钱,像超26版动力电池,我觉得是良心活儿。

上汽9月份销售整车44万辆,同比增长40%,销量新高行业第一,三大领域齐发力持续领跑市场-有驾

说到这里我忍不住插一句,前两天和修理厂的老陈闲扯,问他对上汽新能源车维修难度怎么看。陈说:上汽这电池安全标准一提高,维修工序繁琐不少,省不了事儿,但质量差点的车,行情都靠后面补的,放心修吧。挺感慨,这是花钱买安心的活儿,明显不是快钱项目。只是这口子一加,成本上去了,利润空间咋看?

这我得纠正下刚才说的利润肯定被挤有点被我情绪带跑偏了。其实我觉得,上汽这算是大企业里少数敢下血本保证品质,而不是跟别人死拼价格的品牌。利润可能没飞起,但长期来看,它存量价值在上涨,这点我猜不太准确,只是体感吧。

上汽9月份销售整车44万辆,同比增长40%,销量新高行业第一,三大领域齐发力持续领跑市场-有驾

顺便拿同是自主的某小三子品牌对比,大量低价车充斥市场,听说只靠硬拼价格和补贴,实际研发和质保跟不上,电池召回没声张,车主那叫一个怨声载道。之前销售跟我打电话:你看他销量多达44万,但好多是29900这种低价车,真心不值钱,平均售价不高。这话里有火药味。

我翻了翻相册,突然看到去年拍的同款车型细节,有点懊恼当时没留心上汽新能源电池的外壳加厚了,明显不比那些低端品牌粗糙。细节见真章,不是吗?这细节哪能拍视频里一带而过。至于价格,确实跌得狠,我就买了辆上汽新能源,三个月跌了15%,这让我怀疑销量跟股价之间到底有没有正相关。

说到股价,有个零售店销售告诉我,老板,上汽卖车多,利润未必有预期高,这东西就是市场整体预期在起伏,股价跟销量走的不完全同步。他这话让我倒吸一口气,小卖部老板都看得透,我行我素的汽车产业链咋就没意识到?

上汽9月份销售整车44万辆,同比增长40%,销量新高行业第一,三大领域齐发力持续领跑市场-有驾

想问大家,你们身边有没有买了上汽新能源车,实际用下来真心觉得值?还是只是销量多这种纸面数字在安慰自己?这差距背后,是不是行业里长期存在的卖量不卖质间隙?这也让我想起,供应链协调好比家庭做饭,要买好食材才能做出好菜,但价格一降,饭菜就容易凑合,这里面的平衡点,到底在哪儿?

回到上汽,这三大领域确实很给力。今年1-9月累计批售319.3万辆,同比增长20.5%,谁能保证这背后库存不是堆了个山?销售数据是不是也掺了点渠道库存的因素?这种内部算盘我没法精准捣鼓,只能感觉一般企业做数据不至于天天撒谎,但踢皮球肯定有。

说个有趣的小事,前阵子和一个新能源车主在车主群里聊,用车感受。他吐槽:我买上汽新能源,跑了一万公里,充电桩故障跑了好几回,客服电话等半天,挺烦的。我心里默念:这服务跟车辆本身一样,都是链条上的短板,不光是车做得好就完了。

上汽9月份销售整车44万辆,同比增长40%,销量新高行业第一,三大领域齐发力持续领跑市场-有驾

来个临场算数,假设新能源车百公里电耗15kWh,电价大概0.8元,跑100km大约12元电费,跟燃油车至少省快两倍成本,算上维护少,这账看着还算划算。可这利润回公司账上到底能有多少?利润率估计还得打折扣,尤其电池成本高,不然谁都乐意造电池。

上汽这搏命三驾马车在车市里显然是个重量级选手,销量猛涨,但到底如何转化成利润和真正用户体验提升,还需要观察。不少细节,诸如动力电池包装安全设计,渠道库存管理,和终端服务体验,都还是模糊地带。

上汽9月份销售整车44万辆,同比增长40%,销量新高行业第一,三大领域齐发力持续领跑市场-有驾

这咋办呢?大家觉得,汽车行业里销量和价值到底哪个更靠谱?或者说,在新能源浪潮里,我们能不能用点新角度来判断谁是赢家?(这段先按下不表)

本作品为作者原创创作,内容由人工完成,部分内容在创作过程中借助了人工智能(AI)工具辅助生成。AI在资料整理、语言润色、表达优化或灵感拓展方面提供支持,核心观点与主要内容均由作者独立完成。

本文旨在信息与观点的交流分享,不含任何不良导向或违规内容。若需引用或转载,请注明出处与作者。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