轮胎没气开5公里?别再犯傻了!老司机:这3个危害让你哭都来不及!
不就5公里吗?坚持一下到修理店就行!很多车主发现轮胎没气后,都会抱着这种侥幸心理硬开。可你知道吗?就算是短短5公里,缺气的轮胎也可能给你惹来大麻烦——轻则花几千块换轮胎,重则在半路爆胎失控!今天老司机就把缺气行驶的危害讲透,再教你正确应对方法,新手一定要看完。
先给大家说个真实案例:我同事小王上周发现左后胎没气,想着公司离小区就4公里,没换备胎直接开去上班。结果到地方一看,轮胎已经鼓包变形,修理店师傅说胎侧的帘布层全断了,只能换新胎,花了1200块。师傅还说算他运气好,没在半路爆胎,不然高速上后果不堪设想。
别觉得是小题大做,轮胎没气后硬开,第一个遭殃的就是轮胎本身,而且是“致命伤”。正常情况下,轮胎是整个胎面均匀接触地面,受力平衡。
可缺气后,轮胎会变瘪,胎面边缘会过度挤压地面,中间反而悬空。这样开不了几公里,胎面就会出现不均匀磨损,边缘磨得飞快,中间却没怎么受力,好好的轮胎直接变成“偏磨胎”,后续用起来噪音大、抓地力差,根本用不长久。
更严重的是轮胎内部结构的损坏。轮胎里面有钢丝和帘布层,就像人的骨架一样支撑着轮胎。缺气行驶时,这些“骨架”会承受远超正常的压力,再加上胎面摩擦产生的高温,钢丝很容易被拉断,帘布层也会出现裂痕。这种损坏从外面看不明显,但轮胎已经成了“定时炸弹”,就算临时充气也没法用,只能报废换新,普通家用车换一条原厂胎至少要800-1500块,太不划算。
第二个致命危害就是爆胎风险直线飙升。缺气时轮胎和地面的摩擦力会比正常情况大好几倍,摩擦产生的热量没法及时散发,轮胎温度会急剧升高。
夏天地面温度高,缺气开几公里轮胎温度就能超过100℃,橡胶会变得又软又脆,胎面很容易和胎体分离,稍微遇到路面的小石子或坑洼,就可能直接爆胎。尤其是在高速上,爆胎时车辆会突然失控,方向盘往一边猛偏,新手根本控制不住,后果不堪设想。
可能有车主说“我开慢一点不就行了?”但缺气行驶带来的操控性下降,可不是开慢就能解决的。轮胎缺气后,侧向支撑力会大幅减弱,就像人没了骨头一样。
转弯时车身会明显倾斜,轮胎抓不住地面,很容易出现侧滑;遇到突发情况急刹车时,缺气的轮胎没法均匀受力,制动距离会比正常情况增加30%以上,就算你反应再快,也可能撞上前车。我之前在国道上见过一辆缺气的SUV,转弯时直接侧滑到沟里,就是因为轮胎没气导致操控失灵。
除了对车辆的损害,缺气行驶还会影响其他道路使用者的安全。如果行驶中轮胎突然爆胎,车辆失控很可能会撞到旁边的行人和车辆;就算没爆胎,缺气的轮胎可能会出现“跳胎”现象,车辆忽高忽低,容易让后车判断失误引发追尾。所以说,缺气硬开不仅是对自己不负责任,也是对别人的安全不负责。
那发现轮胎没气后,正确的做法是什么?记住这3步:
第一步,立即找安全地方停车。发现轮胎缺气后,别犹豫,打开双闪,慢慢靠到路边的应急车道或停车场,千万别在弯道、坡道或路口停车,视线不好容易引发事故。
第二步,判断是否能应急处理。如果有备胎,而且是全尺寸备胎,自己会换的话赶紧换上,换好后别开太快,时速不超过80公里,尽快去修理店补胎;如果是非全尺寸备胎,只能临时用,时速不能超过60公里,而且不能长时间开。要是没备胎,就打电话叫道路救援,现在很多保险公司都有免费救援服务,比硬开划算多了。
第三步,补胎后做好检查。补完胎后一定要让师傅做动平衡,不然开起来会抖动;如果轮胎缺气时间长或者已经出现鼓包,千万别心疼,直接换新胎,安全第一。
最后提醒大家,平时要养成检查轮胎的习惯,每周看看胎压,发现胎压不足及时充气;车上备个胎压计和应急补胎工具,关键时候能救急。别再抱着“短距离没事”的侥幸心理了,轮胎是行车安全的第一道防线,可不能马虎。
你有没有过轮胎没气的经历?当时是怎么处理的?评论区分享你的经验,帮更多车主避坑!
全部评论 (0)